人教版九下化学 8.1金属材料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下化学 8.1金属材料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4 19:0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以及物质用途的决定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对学生进行辨证看问题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以及物质用途的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以及物质用途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教学法。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3、铜丝、铝丝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运动员的奥运会金牌、漂亮的戒指、世纪大桥、巴黎铁塔、飞机、火车、轮船、卫星等图片。并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涉及到的物品是什么材质制成。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列举自己熟知的金属制品,如:炊具、硬币、纪念章等。 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利用课件播放图片及视频,介绍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展示我国金属时代的典型代表器具图片。观看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的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   通过我国古代人民使用金属的历史,金属时代典型的代表器具,卫星发射的震撼场景等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材料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游戏 “寻找身边的金属”,叙述游戏规则 共六组,两位同学一组,轮流上讲台参与,一位同学用语言和动作描述,另一位同学根据描述进行猜测,大家齐心协力寻找身边熟知的金属。 通过游戏进一步意识到金属材料源于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让学生结合探究实验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出示铜丝、铝丝等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由学生代表陈述金属的物理性质。 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课件展示课本中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并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相关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利用课件展示“金属之最”。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 对学生进行常识性知识的扩充,满足学生对金属材料认识上的好奇心。
小结:由学生自己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上网、进书店等渠道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新型金属,与同学交流。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
【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固体(汞为液体)、有光泽、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2、物质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考虑物质用途时要考虑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