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化学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下化学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4 19:4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常识及实验探究,识别溶解现象,说出溶液、溶剂、溶质、乳浊液的概念。
2、通过对溶液的学习,能表示溶液、溶剂、溶质三者的关系,说出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性。
3、通过探究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指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4、结合生活常识和乳化的概念,列举洗涤剂能洗去油渍等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课本【实验9-1】~【实验9-4】,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并报告实验现象。
2、通过物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探究实验,学习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活动与探究,认识到物质的溶解,是扩散和水合的物理化学过程,并伴有能量的变化。
2、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的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后才能被根部吸收。体会到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探究固态NaCl、NH4NO3、NaOH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知道洗涤剂洗去污渍等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教学难点
1、对溶液概念、特征的理解。
2、溶液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探究相结合
◆教学媒体
多媒体、传统实验教具(试管、滴定管、药品)、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属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观察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齐答:想 情境创设,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对于溶液想要探究哪些问题,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溶液概念及溶液的组成1、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蔗糖、高锰酸钾、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2、指导学生实验:溶解蔗糖、食盐溶解、高锰酸钾。<1>指导练习搅拌操作;<2>学生实验时巡视指导。 3、哪个小组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大家交流一下?4、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演示动画。5、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这几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什么是溶液呢?6、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7、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8、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1、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3、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4、学生观动画看演示5、学生描述物质的溶解过程,试着总结所形成的溶液的特征: 6、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7、学生: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1、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认识溶液、溶质、溶剂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4-7、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完整合理的一个思维过程
(二)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是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一样的吗?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2、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3、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1、、学生实验2、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液体做为溶质1、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2、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3、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4、教师小结:①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②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③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5、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1、学生思考2、学生实验3、学生报告实验结果4、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5、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1、创设情境2、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3、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4、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5、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
(四)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教师: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2、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3、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4、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呢?演示5、乳浊液与溶液有什么区别吗?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混合所得到的乳浊液。 1、学生思考2、学生实验 ……3、学生报告实现结果学生观看后思考回答。4、学生观看演示 1、创设情境2、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讨论,发言 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练习]略 练习 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同学回答。 学生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习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训练
◆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特征: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
二、乳浊液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