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化学 9.3溶液的浓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下化学 9.3溶液的浓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4 19: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的浓度》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从宏观到微观延伸,从定性到定量方法的拓展,从中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完成对溶液浓度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为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提供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三、教学分析
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九年级的学生己具备了一定的观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本课程的教学应联系学生思维发律,采用手动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地认识溶液,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浓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
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举例说明)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0.5g、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
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②某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每100 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g。
B.每100 ml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ml。
(2)求算:实验9—7、8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转换。计算的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
【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练习1、20g 10%的盐水中放入 2g水或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练习2、20g 10%的盐水中倒出一半,求:剩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题型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讨论一:200C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有人说:“200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总结: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2、讨论二:200C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
(1)若将32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将36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将38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从上面讨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说明什么问题?
[题型三] :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1.思考:向20%的某浓溶液中加水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如何变化?如何解决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2.计算的依据:稀释前溶质质量 = 稀释后溶质质量浓缩前溶质质量 = 浓缩后溶质质量【例题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练习3、配制10%硫酸98g,要98%硫酸(密度为1.84g/m L)多少mL?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四、教学反思
溶液的浓度这节课涉及概念教学和定量的思维,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挑战。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浓度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溶液的浓度与溶质质量或溶液质量无关”是一个难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参考了人教版教材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溶液浓度的表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我希望尽量体现溶液浓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次课程也反映出一些我在概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溶液的浓度也可以用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来表示,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法的优势究竟在哪里?教师必须首先对概念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教学过程才能严谨而清晰。这是我今后应时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