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舞蹈》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同行们:
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舞蹈》。这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1、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2、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三、学情分析: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四、教学目标: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五、教学重、难点: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
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六、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具准备:
为此,我准备了课件、范画用具,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这几天,各个班的学生都在为艺术节准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的节目,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2、欣赏舞蹈视频。
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并在轻松地交谈将学生很自然地带入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学习探讨、综合体验
1、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补充课题 快乐的)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那些优美的动作?谁能到台上来模仿一个你喜欢的舞蹈动作?(一名学生做动作)其它学生观察他的姿势
2、老师看到你的姿势真优美,老师想把它画下来,(师示范讲解)
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 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像,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
我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沙画纸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3、作品欣赏
我先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家叶浅予的作品《高原之歌》,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画家的速写,引导学生将速写中的人物的动态添画完整,然学生认识到通过头、身体、四肢的变化会产生优美的舞蹈动作!
再次,引导感受画面中颜色的重要性,正确使用颜色不仅能美化画面,而且能帮助表达与渲染舞蹈快乐的气氛。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谁能根据画家的舞蹈速写,将舞蹈动作用单线添画完整。(三名学生上台添画)
师小结:舞蹈动态产生的原因是通过头、四肢、身体的动作变化产生优美的舞蹈动作。
4、 (1)高原之歌 中国画
中国画家叶浅予的作品,此作品中舞者的民族服饰、特有的舞姿展现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藏族舞蹈。作品不仅表现了舞蹈者优美舒展的舞姿,也带大家领略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
(2)比一比,不同的背景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秧歌舞,版画,画面主体一致,改变了背景的色彩,差别却很大。
师小结 :画面中颜色的重要性,正确使用颜色不仅能美化画面,而且能帮助表达与渲染舞蹈快乐的气氛。
(3)学生作品欣赏
师:画面中除了描绘舞蹈者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舞姿外,还画了些什么来丰富画面效果,烘托快乐的气氛?
学生观察(了解人物的表情、发型、服饰、以及道具灯光等细节对画面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舞蹈的种类很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
3、回忆构思、自主表现。
1、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我们来跳舞》我与学生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动作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感受舞姿的优美。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2、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
根据记忆和想像,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强调构图(顶天立地)
提示(跳舞时服饰、头发、道具等都会随之舞动)
学生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并尝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
四、交流评价,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画面人物的(姿态、动感、表情)进行评价。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1、 同学们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图片岩画)领略舞蹈的起源。
2、欣赏画家速写
在我的课堂小结中,我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知识——人物速写的方法,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生活中的快乐。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这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