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西南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5 19: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西南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2020·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有语病的句子是 ( )
A.抗击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学战。
B.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C.展望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D.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
2.(2020·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
B.无论是谁,只要他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C.遭受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泪水来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见肮脏,我就憎恶。
D.说文学是“诚实的自白”,远不如说文学是“精巧的虚构”。
3.(2020·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C.“热得难受”中,难受是对“热”的补充;“雄伟壮丽”中,两个词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D.“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一句,把暴风雨完全人格化了。
4.(2021·贵州黔西·中考真题)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今年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
B.通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粒种子,使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告别了饥饿。
C.为了校园安全,专家呼吁尽早建立干预、制止和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控机制。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少年时期养成是好的阅读习惯。
5.(2021·贵州黔西·中考真题)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B.大自然让人类能够自由行动、阅读、呼吸和思考,也能启动病毒自我复制恶性循环,引发如眼下这场新冠大流行一样的疫情。
C.“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D.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氏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网络服务提供者将设置时间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6.(2021·贵州黔西·中考真题)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中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故意言过其实,是为了突出人物“她”的骄傲自大。
B.一个句子,要把否定词放在主干中,如“他从来不和别人吵架”的句子,主干是“他不吵架”。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用于宴会的典礼。
7.(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偶像,会促进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B.不管瑰丽多姿的唐人边塞诗词不乏佳作,但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C.科学家“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为民族富强、科技进步、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D.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8.(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B.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建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C.他的微信朋友圈有膘肥体壮等待出栏的肉牛,有广场上骑着滑板车的快乐孩童,有标准化足球场上的动感身影,还有万木葱茏、苍葭碧水的酸枣沟。
D.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荣华富贵,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门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9.(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B.科举考试是唐宋以后一千多年来士人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D.律诗,要求诗句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
二、基础知识综合
10.(2020·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慷慨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振撼却又显得娇媚无比的花朵,温柔地在春风中绽放,明艳得让人眼花缭乱。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宛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鸟儿在林中婉转地叫着。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美不胜收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慷慨(kāng gǎi) 仿佛(fǎng fú) 凝视(níng) 眼花缭乱(liáo)
B.娇媚(mèi) 绽放(zhàn) 翘首(qiáo) 美不胜收(shèng)
C.花瓣(bàn) 朦胧(móng lóng) 硕大(shuò) 流连忘返(fǎn)
D.鲜嫩(nèn) 漫步(màn) 匿笑(ruò) 招财进宝(zhāo)
(2)词语有别字的一项是_____
A.温柔 振撼 浓密 贡献
B.地毯 梦境 天然 婉转
C.明艳 洁白 置身 祥瑞
D.象征 弥漫 陶醉 宛如
(3)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槐花一开,人们便围聚在槐树下,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
B.吃货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枝头的槐花,心想,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C.成年后走南闯北,品尝了很多美食,可我总是对家乡的槐花馅包子念念不忘。
D.槐花园里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2021·贵州黔西·中考真题)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嫩绿的麦苗,轻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微风拂面,心旷神怡,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鸟儿总是唱着嘹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前仆后继奔向田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把帐蓬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人们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不负韶华。
1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明媚(mèi) 萌发(méng) 拂面(fú) 天涯海角(yá)
B.嫩绿(nèn) 潺潺(chán) 河堤(dī) 心旷神怡(guǎng)
C.喧嚣(xiāo) 焕发(huàn) 粼粼(lín) 勃勃生机(bó)
D.姗姗(shān) 呢喃(ní) 嘹亮(liáo) 俯仰生姿(yǎng)
12.词语有别字的一项是( )
A.和煦 轻捷 露营 驻足
B.轻拂 踏青 幽寂 卖弄
C.帐蓬 喉咙 山涧 热衷
D.拍摄 清脆 沉醉 奔赴
13.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
B.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前仆后继奔向田野。
C.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
D.鸟儿总是唱着嘹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
(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绵邈无际、如诗如画的巫山云雨,点染着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的动人传说,更是从中煽情助兴,会让你想得很远很远。它和其他任何地方的云彩都不一样,它不是祖国北方那种羊群絮片、素车白马般瞬息万变的流云,也不像富有温柔感、音乐感的南国浮云那样透明、绮丽,更不同于关中一带抓一把下来似乎可以团成窝窝头的朵朵黄云。这里的云霞,深藏着梦幻,饱蓄着雨意,不飞、不散、不流动,同秀挺的山峦牢不可破地拥抱在一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真正的云彩,难怪唐人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论断。也许正是如此,才吸引了古往今来那么多的骚人墨客吟咏不辍。如今大江节流了,“高峡出平湖”,巫山云雨还能像过去那样神密吗?答曰:云由水汽氤氲而成,现在的江面阔了,水汽多了,这里的云情雨意比过去更为浓重,更加梦幻迷离了。
14.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峡(jiá) 煽情(qínɡ) 传说(zhuàn) 绵(mián)邈无际
B.絮(xù)片 温柔(róu) 浮(fú)云 如诗(shī)如画
C.透(tòu)明 似(sì)乎 深藏(cánɡ) 亦真亦幻(huàn)
D.论断(duàn) 浓(nónɡ)重 迷(mí)离 云情雨意(yì)
15.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绮丽 云彩 云霞 梦幻 B.饱蓄 雨意 夸张 骚人
C.墨客 吟咏 不辍 水汽 D.节流 点染 神密
16.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诗如画的巫山云雨,点染着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的动人传说。
B.它不像北方那种羊群絮片、素车白马般瞬息万变的流云。
C.它同秀挺的山峦牢不可破地拥抱在一起。
D.它吸引了古往今来那么多的骚人墨客吟咏不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B.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格局”。故选B。
2.B
【详解】B.并列短语作谓语,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将“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3.A
【详解】A.错误,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不是德国的;故选A。
4.A
【详解】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C.语序不当,调整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前后不照应,在“养成”前加“是否”;
故选A。
5.C
【详解】C.“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后的问号使用错误。句子是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时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句末的问号应放在引号之内。
故选C。
6.D
【详解】D.有误。《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故选D。
7.D
【详解】A.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将“什么样”改为“积极正能量”;
B.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不管”改成“尽管”;
C.语序不当,应将“科技进步”与“民族富强”调换位置。
故选D。
8.A
【详解】A.“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是两个分句,描写了白杨树的两种特点,因此“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后边的逗号要改为分号;
故选A。
9.B
【详解】B.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宋”应为“隋唐”;
故选B。
10. B A D
【详解】(1)A.有误,“慷慨”中的“慨”应读作“kǎi”;
C.有误,“朦胧”中的“朦”应读作“méng”;
D.有误,“匿笑”中的“匿”应读作“nì”;
故选B。
(2)A.有误,“振撼”中的“振”应为“震”;故选A。
(3)A. 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成语使用正确;
B. 目不转睛:球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成语使用正确;
C. 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成语使用正确;
D.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用来形容“香气”不恰当,对象错误;
故选D。
11.B 12.C 13.B
【分析】11.B.有误,应为心旷神怡(kuàng)。故选B。
12.C.有误,蓬——篷。故选C。
13.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草长莺飞”意思是春天来了,各种花草开始成长,鸟类也到处纷飞,使用正确;
B.“前仆后继”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雄奋斗,不怕牺牲,此处用错对象,应为“络绎不绝”;
C.“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使用正确;
D.“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使用正确;
故选B。
14.A 15.D 16.C
【解析】14.A.高峡(jiá)——xiá,传说(zhuàn)——chuán;
故选A。
15.D.节流——截流,神密——神秘;
故选D。
16.A.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牢不可破: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与语境不相符合,使用错误;
D.古往今来:从古代到现在。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