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铜仁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5 19: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答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凤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浪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上阕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
4.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5.(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抓住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二、对比阅读
(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无何
B.而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之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已而之细柳军
D.谢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C.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孙衍、周亚夫的才华和个性。
D.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9.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翼若垂天之云
C.是日更定矣 是谓大同
D.怒而飞 一怒而诸侯惧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
B.使老有所终 女有归(词类活用)
C.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
D.南冥者,天池也 天下为公(表判断)
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乙】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
【注】①苏代:谋士。②拑:同“钳”。③禽:同“擒”。④支:相持,对峙。
14.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妻私臣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B.皆以美于徐公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C.朝服衣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
15.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
A.“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B.“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C.“故愿王熟计之也”中的“计”,根据《出师表》中“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
D.“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雨”,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下雨”的意思。
1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出自《战国策》,此书记录了战国时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都以寻常小事类比。
C.甲乙两文都是讲述了君王虚心地接纳劝诫,采纳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
D.甲文“三叠”式结构,别致精美;乙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
17.把卷I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画面想像合理,语言优美生动3分(只是围绕诗句字面意思简单扩展给1分) 2.答案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诗句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具体描写示例: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的分析。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箫鼓、春社,农家祭社祈年,满怀着对丰收的期待,也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之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拄杖无时夜叩门,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3. 时间之漫长久远, 词人思绪之无穷 4.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的语言,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运用典故角度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5.(1) 破 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
(2)参考答案一: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诗人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答案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鸟为感恨的主体,将花鸟拟人化,花鸟因感恨离别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字词和诗句描绘的景象。
首联写春望所见,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长安沦陷,国家破碎,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人将花鸟人格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6.D 7.B 8.C 9.(1)把顺从当作准则(标准)的人是妾妇的行为。
(2)于是(在此时)皇上就派遣使节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问军队。”
【解析】6.A.淫,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B.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C.斗,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D.被,通假字,同“披”,穿着;
故选D。
7.A.居住/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B.表顺承/表顺承;
C.代词,他/动词,到,往;
D.向人致意,表示问候/道歉;
故选B。
8.C.甲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述何为“大丈夫”;乙文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周亚夫的治军才华和“真将军”个性。故选C。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顺,顺从;正,标准,准则;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妾妇之道也,是妾妇之道。
(2)上,皇上;乃,就;第一个“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名词,使节;节,符节;诏,诏告;劳,慰问;军,军队。
【点睛】甲文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文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0.C 11.D 12.D 13.(1)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2)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财物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必起。
【分析】10.A.之: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B.其:表示选择/代词,指大鹏;
C.是:都是这的意思,指示代词;
D.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
故选C。
11.A.创业:创立帝业,不是古今异义词/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B.老:老年人/女:女子,不是词类活用;
C.与:同“举”,推荐/与:参与,这里有欣赏的意思,不是通假字;
D.者……也:表判断/为:是,表判断;
故选D。
12.D.甲文没有运用对偶句,选项错误;
故选D。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是(这)海运(海水运动),徙(迁徙),冥(同“溟”,海)”(2)“是故(因此,所以),闭(杜绝),兴(发生),作(兴起)”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点睛】[甲]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当海动风气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乙]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14.C 15.C 16.C 17.(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2)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解析】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动词,认为/使,致使;
C.名词,帽子/名词,帽子;
D.形容词,美丽/意动用法,认为……美;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辨析。
C.“故愿王熟计之也”句意: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计:考虑。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句意:那么汉室的兴隆就可以数着日子等待。计:计算。
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乙文通过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君王做事要权衡得失。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甚,很,极。
(2)舍,放弃,舍弃;并,一起;禽,同“擒”,捉拿。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
【乙】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