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铜仁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5 19:1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guī) 惩戒(chěng) 蜷伏(juǎn) 殚精竭虑(dān)
B.归省(shěng) 缄默(jiān) 辍学(zhuì) 拈轻怕重(niān)
C.星宿(xiù) 惬意(xiá) 冗杂(rǒng) 侃侃而谈(kǎn)
D.翘首(qiáo) 棱角(léng) 莅临(lì) 强聒不舍(guō)
2.(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决别 鉴赏 锋芒必露 美不盛收
B.愧作 浮燥 颠沛流离 如释重负
C.闲暇 狡辩 诚惶诚恐 置之不理
D.追朔 帷幕 自园其说 相辅相成
3.(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庚子冬春跨年,一场势在必行的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迅速向各地蔓延。
B.南方有佳木,黔地出好茶。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正在讲述着铜仁市精准扶贫路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C.如此妙趣横生的语言,若非有趣之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
D.云办公,云课堂,云看展,“云化”生活极大方便了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普通百姓。
4.(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D.班长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让台下的同学倍受鼓舞。
5.(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热烈粗犷”和“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和“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老师讲课”和“大家唱歌”是主谓短语。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聚餐时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为“,”)
D.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该句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6.(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哈尼山寨的层层梯田,被翠绿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向着天空伸去。我们在月下感受梯田之壮美,望疏星点点,揽___________,听蛙声阵阵;在雨中感受梯田之清新,眺___________,看梯田绵延,喜秧苗青青;在冬天感受清水滢滢,___________;在春夏感受翡翠绿梯,___________;在秋日感受辉煌灿烂,___________。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风光图。
①耀眼悦目 ②夜风入怀 ③气势非凡 ④远山迷蒙 ⑤波光闪烁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③③① D.②④⑤①③
7.(2020·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泛指音乐;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相扶持也。”在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和冬丽娅;《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诸葛亮;《简·爱》中的简·爱和罗切斯特。
C.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教学相长”出自《礼记》;“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D.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8.(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着落(zháo) 屏息(bǐng) 哄堂大笑(hōng)
B.晦暗(huì) 箴言(zhēng) 伫立(zhù) 惟妙惟肖(xiào)
C.毋宁(wú) 腈纶(jīng) 解元(jiè) 恹恹欲睡(yān)
D.朴刀(pō) 恣睢(suī) 阔绰(chuò) 锲而不舍(qì)
9.(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 猥琐 潜滋暗长 五脏六腑
B.拜谒 烂漫 怪诞不禁 春寒料峭
C.斡旋 劫难 川流不息 如雷灌耳
D.盘恒 宽宥 相得益彰 李代桃僵
10.(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贺龙进驻铜仁后,为使地方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他采取果断措施,一面清剿匪患,一面废除苛捐杂税。
B.影片《你好,李焕英》票房大火,让贾玲、张小斐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女明星。
C.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
D.周逸群故居正屋前有石板铺院,两旁辟有花园,整个院落错落有致,古朴幽雅。
11.(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让人最终拥有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
B.当下,我国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做好防疫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C.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辣椒制品,是贵州辣椒加工行业的支柱企业。
D.2020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无数扶贫干部无私奉献与忘我付出的结果。
12.(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某种负担,如“思想包根”。——这是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叫比喻义。(此句中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B.“流水鸣溅溅”“涓涓细流”“莲叶田田”中都运用了叠词。(叠词的运用,不只是字词的简单重复,还可产生节奏韵律之美,突出事物特征,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C.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该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香味化为有形的颜色,将人带入了梦幻般的境界。)
D.李老师对小涵说:“请你明天告诉语文科代表,叫她把今天布置的作文收齐后,交到我的办公室。”第二天,小涵对语文科代表说:“李老师让我告诉你,叫你明天把今天布置的作文收齐后,交到他的办公室。”(小涵转述的内容是准确的、完整的。)
13.(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就对雪水泡茶之法有过极其生动的描述。
②古时候雪水和雨水受污染程度小,可以直接饮用,所以泡茶效果很好。
③雪水和雨水属软水,古人誉其为“天泉”,认为它们是泡茶的好水。
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⑤但现在环境污染太过严重,所以不能再直接用雪水和雨水来泡茶。
⑥硬水不宜泡茶,软水才是理想的泡茶用水。
A.②①⑤③④⑥ B.④⑥③①②⑤ C.②①⑤④⑥③ D.④⑥③②①⑤
14.(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拙见”“鄙人”“见谅”“奉劝”等;敬辞有“惠赠”“垂询”“赐教”“劳驾”“久仰”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如《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就运用了比兴手法。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所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多用“小说”笔法,叙事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左传》,即《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多用事实解释《春秋》,文字优美,记事详明。
D.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诗句都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如“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5.(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qiǎo),意味应是深长的。
B.每个花苞都是鼓鼓的,像一个忍俊不禁(jìn)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不禁簌簌(shù)地流下眼泪。
D.读书足以怡情,傅彩,长才。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16.(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豫剧《焦裕禄》……这些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它们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B.我们班语文科代表的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智慧,让人思索到人生的哲理,让人领悟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C.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静待花开,才能成就精彩的学生、出彩的教师、多彩的学校。
D.铜仁正在建设世界同类型最大跨度拱桥“乌江特大桥”,条条缆索跨越“天险”,酷似乌江上的“五线谱”,让人叹为观止。
17.(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壬寅年伊始,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新春“冬奥之约”,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B.在“乐享中国节·国韵润童心”传统节日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弘扬和传承节日的文化来表达内心的节日感受。
C.“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控作业时长,减少考试频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18.(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双喜说,那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这句话中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小生”“小丑”“老旦”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权劝学》《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均出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与韩愈、柳宗元、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我们理解互文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如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
19.(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达意见。 D.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 龟裂(jūn), 惩戒(chéng), 蜷伏(quán);
B. 归省(xǐng),辍学(chuò);
C. 惬意(qiè);
故选D。
2.C
【详解】A.决别——诀别,锋芒必露——锋芒毕露,美不盛收——美不胜收;
B.愧作——愧怍, 浮燥——浮躁;
D.追朔——追溯,自园其说 ——自圆其说;
故选C。
3.A
【详解】A.势在必行,意思是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不符合句意,使用错误;
B.漫山遍野,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句中形容茶树数量很多。使用正确;
C.妙趣横生,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足不出户,意思是脚不跨出家门。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故选A。
4.C
【详解】A.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句末加“的问题”;
B.一面与两面不对应,把“损失的大小”改为“损失小”;
D.用词不当,“远见”不能作定语,把“明智而远见”改为“明智有远见”;
故选C。
5.B
【详解】考查语法知识。B选项表述错误。该句主干是:解放军执行命令。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衔接。根据语境,选择相应词语。先判断描写对象较明确的词语。“在冬天感受清水滢滢”,描写对象为“清水”,故衔接“⑤波光闪烁”,排除AC;“在春夏感受翡翠绿梯”,描写绿梯,视觉上应用“①耀眼悦目”;“在秋日感受辉煌灿烂”,根据“辉煌”一词衔接“③气势非凡”,排除B。综合分析,填入横线的词语顺序为:②④⑤①③。故选D。
7.B
【详解】B.保尔和冬丽娅,他们并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思想的不同随年龄增长,使他们分歧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他们只好分开。所以B项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着落(zháo) ——(zhuó);
B.箴言(zhēng) ——(zhēn);
D.锲而不舍(qì)——(qiè);
故选C。
9.A
【详解】B.怪诞不禁——怪诞不经;
C.如雷灌耳——如雷贯耳;
D.盘恒——盘桓;
故选A。
10.B
【详解】A.“安居乐业”意思是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使用正确;
B.“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大,权势很盛,不合语境;
C.“得天独厚”意思是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使用正确;
D.“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使用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B.有误,缺少成分,可改为“继续做好防疫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C.有误,“生产的辣椒制品”应删去,支柱企业指的是公司,不是生产的产品;
D.有误,“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和“结果”前后矛盾,删除其中一个即可;
故选A。
12.D
【详解】D.有误,根据句中“第二天”可知,小涵转述给语文科代表说的内容“……叫你明天把今天布置的作文收齐后……”错误,应改为“叫你今天把昨天布置的作文收齐后,交到他的办公室”;
故选D。
13.B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分析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段话是从说明的角度介绍“水”的。首先说明“水有硬水、软水之分”,故④是首句。根据对应关系,首先介绍“硬水”,故⑥承接④句。然后再介绍“软水”,③句介绍了两种软水“雪水和雨水”,并认为它们是泡茶的好水。①句举例说明“软水是泡茶的好水”。然后②介绍原因“古时候雪水和雨水受污染程度小,可以直接饮用”。最后⑤句用“但”字转折,指出现在环境污染太过严重,不能再直接用雪水和雨水来泡茶。排序为:④⑥③①②⑤。故选B。
14.A
【详解】A.奉劝:敬辞。郑重劝说。劳驾:谦辞。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故选A。
15.A
【详解】B.忍俊不禁(jìn)——jīn,仙露琼桨——仙露琼浆;
C.狼籍——狼藉,簌簌(shù)——sù;
D.诘(jí)难——jié,寻张摘句——寻章摘句;
故选A。
16.B
【详解】A.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这里形容优秀作品连续不断地出现,使用正确;
B.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与“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哲理”等相矛盾,贬义褒用;
C.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这里形容教育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成功,使用正确;
D.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这里形容“乌江特大桥”让人赞叹,使用正确;
故选B。
17.D
【详解】A.成分残缺,在“互鉴”后面加上“的桥梁”;
B.语序不当,将“学习、弘扬和传承节日的文化”改为“学习、传承和弘扬节日的文化”;
C.搭配不当,将“减少”改为“降低”;
故选D。
18.B
【详解】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故选B。
19.B
【详解】A.这不利于化解亲子矛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材料中的对话反映了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对此我们要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选项排除;
D.父母也不是圣人,也会出现过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