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6-1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标记T2噬菌体
(2)侵染大肠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①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②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4.“遗传物质”探索的三种方法
5.DNA的结构
(1)结构图解
(2)特点
①DNA单链上相邻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②双链DNA分子中常用公式:A=T、C=G、A+G=T+C=A+C=T+G。
③“单链中互补碱基和”占该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和”占双链总碱基数比例。
④某单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
6.DNA复制的分析
7.DNA转录和翻译过程
(1)转录
(2)翻译
①模型一
②模型二
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中的基因表达
9.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10.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途径
(2)细胞分化
(3)表观遗传
(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2022·浙江1月选考,20)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底物完全水解
B.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步骤④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
D.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
√
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底物完全水解,A错误;
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属
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相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步骤④中,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C错误;
S型细菌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可判断是否出现S型细菌,D正确。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2018·浙江4月选考,23)( )
(2)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018·浙江4月选考,23)( )
(3)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链球菌导致其裂解(2018·全国Ⅱ,5)( )
(4)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2022·广东,5)
( )
判断正误
×
×
×
×
2.(2017·江苏,23改编)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一个mRNA分子上不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
14C标记的多肽链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
基酸决定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被14C标记的多肽链,A错误;
mRNA 在翻译时其上的密码子与tRNA一端的反密码子配对,tRNA携带的氨基酸最终是由密码子决定的,B错误;
由题意可知,*Cys-tRNACys经无机催化剂镍作用变成了*Ala-tRNACys,原有的氨基酸由Cys替换成了Ala,C正确,D错误。
3.(2020·江苏,30节选)研究发现,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可参与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如图为T细胞中发生上述情况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可以进入细胞核,使染色质中与_______结合的蛋白质乙酰化,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
DNA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由图可以看出,线粒体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可以进入细胞核,使染色质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乙酰化,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
(2)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穿过线粒体膜到____________中,激活NFAT等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分子,激活的NFAT可穿过_____进入细胞核,促进白细胞介素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形成的_______分子与核糖体结合,经______过程合成白细胞介素。
细胞质基质
核孔
mRNA
翻译
从图中可以看出,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可以穿过线粒体膜到细胞质基质中,再激活NFAT等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分子,激活的NFAT是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核需穿过核孔。转录后形成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经翻译合成白细胞介素。
(3)T细胞内乙酰辅酶A和自由基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其意义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提高机体的
免疫能力
T细胞内乙酰辅酶A和自由基调控核内基因表达出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1)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DNA复制的场所(2019·天津,1)( )
(2) “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则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a链上任意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2022·浙江6月选考,16)( )
判断与填充
√
×
(3)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2020·全国Ⅲ,1)( )
(4)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 RNA分子(2020·全国Ⅲ,1)( )
(5)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2020·全国Ⅲ,3)( )
判断与填充
√
×
√
(6)(2022·湖南,19节选)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 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判断与填充
243
谷氨酰胺
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基因
(7)蛋白质合成通常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且携带肽链的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2个tRNA结合位点(2019·海南,20)( )
判断与填充
√
题组一 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辨析
1.科学家在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14C标记的尿嘧啶(14C-U),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的RNA和核糖体,分离出RNA含有14C标记(14C-RNA)。把分离得到的14C-RNA分别与细菌DNA、噬菌体DNA杂交,发现其可与噬菌体的DNA结合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而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的14C-U可以标记新合成的RNA
B.该14C-RNA是以细菌DNA为模板合成的
C.该14C-RNA能作为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D.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1
2
3
4
5
尿嘧啶(U)是组成RNA的特有碱基,培养基中的14C-U可以标记新合成的RNA,A正确;
该14C-RNA可与噬菌体的DNA结合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说明该14C-RNA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的,B错误;
该14C-RNA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说明该14C-RNA不是以细菌DNA为模板合成的,故不能作为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模板,C错误;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1
2
3
4
5
2.(2022·山东淄博高三模拟)根据S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差异,将S型细菌分为SⅠ、SⅡ、SⅢ……类型。不同类型的S型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后失去荚膜,成为相应类型的R型细菌(RⅠ、RⅡ、RⅢ……)。S型细菌的荚膜能阻止外源DNA进入细胞,R型细菌只可恢复突变为相应类型的S型细菌。将加热杀死的甲菌破碎后,获得提取物→对提取物进行不同酶处理→加入到乙菌培养基中培养→检测子代细菌(丙)的类型。下列实验思路与结果预期,能说明细菌发生转化而未发生基因突变的一组是
1
2
3
4
5
A.甲:RⅡ,乙:SⅢ,丙:SⅢ、RⅡ
B.甲:SⅢ,乙:RⅡ,丙:SⅢ、RⅡ
C.甲:SⅢ,乙:RⅡ,丙:RⅢ、RⅡ
D.甲:SⅢ,乙:RⅢ,丙:SⅢ、RⅢ
√
1
2
3
4
5
根据题意分析,RⅡ的DNA不能进入SⅢ中,不会导致SⅢ突变为RⅡ,A不符合题意;
SⅢ的DNA经过处理后,可被RⅡ吸收,将部分RⅡ转化为SⅢ,没有发生基因突变,不能转化为SⅡ,RⅡ也不能转化为SⅡ,B符合题意;
SⅢ的DNA经过处理后,可被RⅡ吸收,将部分RⅡ转化为SⅡ,但不会获得RⅢ,C不符合题意;
SⅢ的DNA经过处理后,可被RⅢ吸收,将部分RⅢ转化为SⅢ,但不能体现有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题组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3.(2022·江苏高邮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一段双链DNA序列)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该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利用培养技术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
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D.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修饰基因转入水稻细胞
√
1
2
3
4
5
N是由M细胞利用培养技术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没有DNA的丢失,由于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所以M细胞中含有T-DNA,因此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A正确;
N植株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T-DNA,可以记为A,因此N植株关于是否含有T-DNA的基因用A、a表示,如果自交,则子代中相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有 3/4的植株含T-DNA,B正确;
1
2
3
4
5
如果M 经 3 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有8个,由于M细胞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所以是G和U配对,所以复制三次后,有4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C-G,3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A-T,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U-A,因此含T-DNA 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 3/8,C错误;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利用农杆菌DNA上的T—DNA将修饰基因转入水稻细胞,D正确。
1
2
3
4
5
4.(2022·重庆高三月考)2020年8月,施一公院士团队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奖项目为“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
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转录、剪接和翻
译的过程(如图所示)。剪接体主要由
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组成。
1
2
3
4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使RNA前体通过剪接后进入细胞质
用于翻译
B.信使RNA前体转录时,RNA聚合酶与
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相结合
C.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可能导
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D.剪接体结构的揭晓,对研究基因表达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
1
2
3
4
5
由图示可知,信使RNA前体必须通过剪接后进入细胞质才能用于翻译,A正确;
信使RNA前体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B错误;
若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形成的mRNA与正常的mRNA不一样,但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C正确;
剪接体结构的揭晓,对揭示与剪接体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D正确。
1
2
3
4
5
5.研究者探讨了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中转录因子4(Oct4)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机制,检测诱导培养过程中白蛋白(ALB)和Oct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Oct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A.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分化形成的肝细胞中白蛋白含量较高
C.Oct4基因表达产物可促进ALB基因的转录
D.未分化的细胞则表现出低水平的甲基化修饰
1
2
3
4
5
√
细胞分化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由图1可知,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中,ALB的mRNA高度表达,所以分化形成的肝细胞中白蛋白含量较高,B正确;
1
2
3
4
5
根据图1实验结果可以看出Oct4基因表达产物下降,ALB基因的表达量才上升,即Oct4基因表达产物与ALB基因的转录量负相关,C错误;
由题干可知,在分化过程中Oct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升高,故可推测未分化的细胞则表现出低水平的甲基化修饰,D正确。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