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风的观察,发现事物在风中的变化,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以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情趣、具有个性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观察、体验、对比赏析等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中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或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猜猜风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 李峤)
2. 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风)
【设计意图】:赏图、猜谜,从视觉体验引入古诗猜谜,简洁明了地导入新课。
二、认识风
1.简介风。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常常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
2.寻找风。
播放《风》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风来后,视频中的景物发生了那些变化?(抢答,班级优化大师点赞)
3.制造风。
你看,桌上的纸片飞起来了。为什么呢?
你们会玩吗?同桌比一比,谁的纸片飘得更远。同样的纸为什么飘得有近有远呢?(因为风里有大有小,还分级别呢!大家看一看,想一想!)
4.吟诵风。
零级风,烟直上;一级风,烟稍偏;
二级风,树叶响;三级风,旗翩翩;
四级风,灰尘起;五级风,起波澜;
六级风,大树摇;七级风,行路难;
八级风,树枝断;九级风,烟囱坍;
十级风,树根拔;十一级,陆罕见;
十二级,更少有,风怒吼,浪滔天。
小结。不同级别的风性格、脾气都不一样。我们看到既有和煦的风,也有给人带来灾难性的风。
【设计意图】:“简介风”环节,根据学生自我认知来明确“风”的概念;“寻找风”环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化无形的风于有形的被风吹过的事物;“制造风”环节,重在让全体学生自主体验“风力”,进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吟诵风”的儿歌环节。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其年龄特征,为下面的创作环节做了感性铺垫。
三、欣赏风。
1.摄影作品。(风也有脾气)
坏处:海啸、沙尘暴
益处:风车发电、磨面、灌溉……
师小结:和煦的风儿让人心旷神怡,但它发起脾气来变成狂风、龙卷风的时候,也会给人带来无穷的灾难。不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制服龙卷风,并合理利用它,让它为我们人类服务。
2.大师的作品。
⑴.19世纪法国画家柯罗的油画《风》
通过向左侧强烈倾斜的树木之可视形象,明确地表现出阵风吹过时的情景:灰色的天空密布沉重的云层,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树木好像将被连权拔起。乡间的田野一片寂静,更加强了阵风天气的气氛。
⑵.19世纪加拿大七人画派的油画《风》
师引导小结:(表现的地方不同,可是风向却是相同的)
⑶.学生作品(风向不一致,请学生观察找错误)
⑷.夏加尔《散步》
《散步》是结婚三年后画的。此时的夏加尔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他高高扬起手臂,拉着飘在空中的爱妻贝拉,在平原上愉快地散着步。因此画中色彩明亮,特别是那左下角红色的花布,充分体现了喜庆的情绪。
3.同学们的作品。(不同的表现材料、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欣赏摄影作品中的风,重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风、树立转化、利用风能的意识。法国柯罗和七人画派的油画《风》以及随后一幅学生作品的欣赏,教师设计的欣赏视角是风向;俄国夏加尔的《散步》,教师设计的欣赏视角是想象力;最后一组同龄儿童作品欣赏视角则是不同的工具和手法表现的风。四次欣赏,分别立足于不同层次与维度,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想象。
四、教师示范风。(希沃画板)
【设计意图】:利用希沃课件的画图、缩放、克隆等功能表现风,轻松地突破画面构图的重难点。
五、创作风。
1. 善良的小姑娘多诺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没脑子的、没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携手协作,历尽艰险,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他们凭借自己非凡的智能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地完成自己的心愿。
2.用你喜欢的方法,大胆地发挥想象,创作一幅“风来啦”。
【设计意图】:《绿野仙踪》的故事,学生耳熟能详。本环节结合学生课外必读书目来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
六、拓展风。
1.扬州八怪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风摆柳的故事,律动。
3.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烟花三月,建议大家多外出活动活动。让风带着我们的心情一起放飞。
【设计意图】:将扬州的地方资源设计在课堂拓展环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风摆柳”的律动,凸显美术课程的愉悦性,让学生表达个性与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