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2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通过梗概内容,初步了解鲁滨逊曲折的经历。
【教学重点】
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梗概内容,初步了解鲁滨逊曲折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课文中插图并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他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
预设2:他看起来很强壮,正在打猎。
2.导入:这位手持猎枪,目光坚毅的人就是鲁滨逊,也是《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板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3.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他的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
4.写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本书的构思来自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亲身经历。塞尔柯克原是一艘船上的船员。1704年9月,因与船长失和,他被放逐到智利海外荒岛,长达四年四个月之久。他在登岛时带着装有工具的工具箱。1709年2月,他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他在这部作品中丰富了故事情节,突出了鲁滨逊克服困难、制造工具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抵抗孤独的坚韧性格,深化了作品内涵,使一段只能引起一时轰动的海员的历险活动,变成一部意义深刻的文学名著。
5.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意图:借用课本中的插图来直观感知人物,也是在提醒学生阅读名著时,插图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什么是梗概。
2.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
畏(wèi)惧 木筏(fá) 简陋(lòu) 野蛮(mán) 叛(pàn)乱
北纬(wěi) 日晷(guǐ) 仆(pú)役 铁锨(xiān) 铁撬(qiào)棒
萦(yíng)系 簿(bù)记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畏(wèi) 筏(fá) 陋(lòu) 蛮(mán) 叛(pàn) 纬(wěi)
晷(guǐ) 仆(pú) 锨(xiān) 撬(qiào) 萦(yíng) 簿(bù)
教师点拨:
①“畏”本义指恐惧、害怕。可组词“畏惧、畏首畏尾”识记。
②“筏”本义是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因此是竹字头。
③“陋”在文中的意思是粗劣,不精致。可组词“简陋、粗陋”识记。
④“蛮”的本义是粗野,凶恶,不通情理。可组词“野蛮、蛮横”识记。
⑤“叛”的本义是违背自己先前所属方面的利益投到敌对方面去。可组词“背叛、叛乱”等识记。
⑥“纬、仆”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伟”和“纬”,“补”和“仆”。
⑦“晷”在文中指用来定时刻的仪器。因与日影相关,故为日字旁。
⑧“锨”是金字旁,说明它与金属有关,解释为铲东西用的一种工具,用钢铁或木头制成板状的头,后面安把儿。
⑨“撬”由提手旁和三个“毛”组成,但要注意左下角“毛”竖弯钩变成竖提。
⑩“萦”本义指缠绕、围绕。可组词“萦绕、萦系”识记。
“簿”解释为用来书写、画图或登记事物的册子。
(3)引导:当我们对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的时候,我们总想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要想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讲了什么,可以借助什么呢?
预设:内容简介、目录、梗概等。
追问:有同学提到了梗概,所以你觉得梗概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给我们大致地介绍书本的内容。
小结;梗概就是一本书大略的内容或情节。
3.过渡:让我们进一步关注课文中的梗概,了解《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主要内容吧。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识记。关注梗概,引导学生通过梗概来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之后列小标题了解小说内容作铺垫。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梗概,说一说梗概里面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哪些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并以此为依据了解人物经历。
2.探究过程
(1)学生默读梗概,边读边做批注,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鲁滨逊做的事情,了解梗概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自己的小标题,教师点拨,达成共识后做好记录。
(3)小组交流人物经历并填写表格,梳理鲁滨逊克服困难的过程。
3.探究活动
(1)学生默读梗概,小组交流探究任务。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引导:请先默读梗概第1、2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写了鲁滨逊的什么事。
预设:鲁滨逊坐的船遭遇大风,被冲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
②追问:你能用小标题形式概括这两段的内容吗?
点拨:我们可以抓住这一部分中最重要的情节来提炼小标题。
预设:流落荒岛。(板书:流落荒岛)
③引导学生默读梗概的其他段落,尝试列出小标题。
预设: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教师点拨后板书)
点拨:这些小标题就像书的目录一样,把故事中的重要情节罗列出来了。我们将列出的小标题一个个串联起来,就能梳理出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请大家试着根据列出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梗概的主要内容。
④学生借助小标题进行内容梳理。
预设:鲁滨逊在航海中遇险,不幸流落荒岛。在岛上他克服种种困难,建房定居下来,还养牧种植,并且救了野人“星期五”,最终他被一位船长救了出来,回到了故乡英国。
⑤细读梗概部分,了解人物经历。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8年的荒岛求生,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学生们再次浏览梗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表格,梳理出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种种困难的办法。
鲁滨逊遇到的困难 克服困难的办法
没有住的 搭帐篷
没有吃的 打猎、捕鱼、蓄养山羊、种粮食
恐惧野人 插树枝防御,分养羊群
遇见野人争斗、残害同类 救下“星期五”
…… ……
⑥引导:通过梳理这些内容,你对鲁滨逊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预设:英勇无畏、不怕困难、不安于现状、敢于行动等。
设计意图: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利用表格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感悟人物内心作铺垫。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的重点生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1.让学生读一读本课15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惧 凄 寞 宴 霉 籍 聊 乏 栅 控 贷 剔 毙 袭 覆
教师点拨:
(1)“惧、凄、聊、栅、控”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惧”中“具”的三横要等长,“八”要底部齐平;“凄”注意“妻”中间的竖下部分不出头;“剔”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左宽右窄,左上部分的“日”略小。
(2)“乏、寞、宴、霉、籍、贷、毙、袭、覆”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乏”第一笔撇小而有力,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寞、宴”偏旁都是宝盖头,“寞”上扁下大,撇捺伸展,两脚平齐;“宴”的“宀”与“女”下脚同宽,“女”长横伸展;“霉”中“每”书写宜正,第十四笔横稍长;“籍”笔画繁多,宜紧凑,“耒”的末笔捺应改为点,“昔”的第四笔横应与“耒”的第三笔横持平;“贷”上半部分是“代”,不要误写成“化”;“毙”上小下大,“死”的第一笔横稍短,平分在竖中线左右;“袭”笔画要相互迎让,“衣”撇捺宜伸展;“覆”上部扁宽,下部左窄右宽,捺伸展。
2.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梗概部分,初步了解了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的生活。下节课,我们继续品味节选部分的精彩片段,领略这部世界名著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流落 凄凉 防御 寂寞 宴会 恐惧 倒霉 忧伤 书籍 缺乏 处境 理智
控制 心平气和 抛弃 重见天日 侵袭 倾覆 宽慰 深重 困境 焉知非福
2.课后作业:熟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驯养培育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体会鲁滨逊的心态变化,感受人物形象。
3.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体会鲁滨逊的心态变化,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学生借助小标题回忆梗概的主要内容。
2.启发思考: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也一定牵动着你的内心吧?在阅读梗概的过程中,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呢?
3.过渡: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原著中的精彩片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板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通过简要回顾,关联上节课讲的主要内容,并引入原著的片段,继续探究。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节选片段在小说中的位置,梳理节选片段中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探究过程
(1)学生快速默读选文,思考节选片段处于小说中的哪个位置。
(2)根据选段内容,小组讨论鲁滨逊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学生默读选文,小组交流探究任务。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提问:谁来说说节选片段处于小说的什么位置?
预设:“流落荒岛”的部分。
过渡:根据第1—2自然段中时间的描述,以及其他一些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确定这是鲁滨逊刚刚流落到荒岛的时候,那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②小组合作,梳理鲁滨逊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1:读了第1—2自然段,我们小组发现鲁滨逊无法知道时间,但是他用刀子在木杆上刻痕来记录时间。
预设2:通过3—5自然段,我们小组发现鲁滨逊非常缺乏物资,所以他三番五次去船上收罗东西。
预设3:我们小组研究了第6自然段,发现鲁滨逊没有住的地方,但是他自己制作工具建造了住所。
预设4:我们小组发现鲁滨逊面对困境也会沮丧,但是他通过记录自己的幸与不幸进行对照来宽慰自己。
过渡:同学们通过找到对应的段落,梳理出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那能不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来呢?
③教师适当点拨后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填入表格。
鲁滨逊遇到的困难 克服困难的办法
无法估算日子 用刀刻痕记录时间
缺乏物资 从船上收罗到很多东西
没有住的地方 通过砍木柴、加工、打桩,修建住所
恐惧、沮丧 记录遇到的幸与不幸,尽可能宽慰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细读节选片段,对人物进行评价,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
2.探究过程
(1)细读节选片段,小组交流鲁滨逊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哪个情节最让人印象深刻,以及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借助鲁滨逊做的事情,小组交流鲁滨逊内心的变化。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细读节选片段,小组交流探究任务。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思考:在鲁滨逊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1:第2自然段中鲁滨逊用刀刻痕记录时间的情节给我的印象深刻,让我看到了一个聪明机智,努力解决问题的鲁滨逊。(板书:聪明机智)
预设2:第6自然段中鲁滨逊面对没有工具带来的重重困难,却依然布置住所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从中看出了他的不畏艰难、顽强生存。(板书:不畏艰难 顽强生存)
预设3:第8自然段中鲁滨逊把自己的幸与不幸罗列出来的情节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a.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你发现这样对比罗列有什么好处?(幸运的事比不幸的事写得多,所有不幸都能从另外的角度体会到它的幸运)
b.启发思考:鲁滨逊这样将好处与坏处罗列起来进行对比的做法,让你感受到他是怎样一个人呢?
预设:积极乐观。(板书:积极乐观)
②启发思考:从流落荒岛到克服种种生存的困难,鲁滨逊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梳理心理变化过程。
a.教师点拨鲁滨逊内心的变化。
最初流落荒岛——内心沮丧;
制作工具,建造住所——冷静下来;
习惯岛上的生活——心平气和;
思考幸与不幸——内心得到宽慰。
b.提问:鲁滨逊在荒岛上坚持了28年,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揣摩鲁滨逊心态变化的过程,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鲁滨逊身上有着不屈不挠、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他永远相信光明就在前方,所以能自己调节心态,变得越来越积极。
点拨:正是因为鲁滨逊身上的这些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小说才会成为世界级的名著,经久不衰。
③出示“快乐读书吧”卢梭与卡尔维诺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并点拨:不同的人读同一本《鲁滨逊漂流记》,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你还想了解梗概中的其他精彩故事,课后请大家积极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通过关注情节的起伏来感受人物的形象,还引导学生明白了把握人物内心的变化也能够了解人物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
过渡:在品读精彩片段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也仿佛跟随着鲁滨逊一起经历了重重的生存挑战,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人物形象。下面《岛上巡查》节选片段你会感受到什么呢?
岛上巡查(节选)
第二天,十六日,我沿着旧路走去,走到比昨天更远的地方发现那小溪和草地都到了尽头,而树木却愈来愈密了。在那里,我看到许多不同的水果,特别是地下有许多瓜类,树上有许多葡萄,葡萄藤子爬满在树上,一挂一挂的葡萄生得非常茂盛,又熟又大。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我心里非常高兴。但经验却警告我,叫我不要多吃,因为记得我在伯尔伯里海岸的时候,有几个在那里当奴隶的英国人,因为葡萄吃多了,害痢疾和热病而死。但是,我对于这些葡萄,却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加以利用,那就是把它们放在太阳下面晒干,制成葡萄干,把它们收藏起来;这种东西,我相信(事实上也是如此)等到没有葡萄的时候来吃,一定又滋养又可口。
我当晚就留在那里,没有回家。顺便带一句,这是我第一次在外面过夜。到了夜里,我又拿出我的老办法来,爬到一棵大树上,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又继续进行我的考察。以那山谷的长短来估计,差不多向前走了四英里。我一直向北走去,在我的北边和南边都是逶迤不绝弯曲而长,连绵不断的样子的山岭。
我走到尽头的时候,忽然走到一片开阔的地方,那里的地势仿佛向西低下去;一股小小的清溪从我旁边的山上流下来,朝正东流去。一眼望去,真是一片清新翠绿,欣欣向荣的景色,并且一切都碧油油的,充满了春色,仿佛一个人工布置起来的花园。
我沿着这个风景秀丽的山坡往下走了一段路,怀着一种内心的喜悦(虽然也带着一点另外的苦恼心情),眺望着它,心里想,这一切现在都是属于我的,我是这地方的无可争辩的君主,对这地方具有所有权,如果可以渡海的话,我还可以把它传给子孙,像一个英国的领主一样。在那里,我又看到许多椰子树,橘子树,柠檬树,和橙子树;不过都是野生的,很少结果子的,至少这时候是如此,可是我所采到的白柠檬,却不但好吃,而且很滋养;后来我把它的汁羼上水,吃起来又滋养,又清凉,又提神。
点拨:这部分节选内容是鲁滨逊在岛上的一段生活。当时,鲁滨逊已经从最初的恐惧和绝望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积极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荒岛上开辟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预设:
①第1自然段中“发现葡萄”这一情节让我感受到鲁滨逊生活经验丰富,“收藏葡萄”也看出他很聪明,总能想出好办法。
②第2自然段“过夜”的情节我看出来鲁滨逊很注意安全,并且渐渐适应了野外生活。
③第4自然段中将他心里的想法写得很详细,再一次让我看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在学习文章之后,借助补充的这一片段进一步去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主人公的理解,也更能引起对原著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小结:在品读精彩片段的过程中,抓住鲁滨逊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感受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一个积极乐观、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人物形象渐渐浮现在了我们眼前。那鲁滨逊身上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整本书去寻找答案。课后让我们都捧起这本书进行阅读吧!
五、布置作业
制定阅读计划,开展《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
【板书设计】
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聪明机智、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