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1《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采薇》(节选)。
3.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出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采薇(节选)。
2.教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学生齐读。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采薇》(节选)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点拨: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雨(yù)”“霏(fēi)”。
3.作品简介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表现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艺术手法。
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表达出来。
比:以彼物比此物,使其特点更鲜明。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采薇》(节选)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寻找答案吧!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探究过程
(1)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往:指当初去从军。
②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③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④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⑤迟迟:迟缓的样子。
(2)诗意梳理: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
4.情境诵读
播放《采薇》(节选)情境视频(诵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古诗大意。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作者如何通过景物的变化体现主人公的情感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抓住景物变化特点,感受主人公情感。
2.探究过程
(1)默读《采薇》(节选),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从这些诗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默读《采薇》(节选),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预设:杨柳、雨雪。
追问:为何会写柳树?
预设:“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2)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这两句你读出了什么?(板书: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理解“杨柳依依”
点拨:“依依”是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说明去从军的时候是春天。
理解“雨雪霏霏”
点拨:“霏霏”是雪下得很大的样子,描绘了一幅战士归途中雪花漫天飞舞的画面。
引导:今昔景物的对比,表现出了什么?(板书:今昔对比)
点拨:“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暗示军旅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杨柳的枝条随风飘动,归来时已是冬天。表现了战士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3)谈谈从这“来”与“往”中你读出了什么?
点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表达了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4)分析“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引导:你怎么理解这几句话?
预设:“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写出了归路漫漫,道途险阻;“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用直接抒情的手法,道出了归途时的悲伤忧虑之情。
资料补充: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小结:本诗通过写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了他归乡心切的情感。(板书:归乡心切)
设计意图:《采薇》(节选)借助今昔对比,塑造了一个归乡心切的戍边战士形象。
4.诵读指导
过渡: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教师从整体上指导诵读:前两句诗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从军将士思归情怀;后两句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归路漫漫,道途险阻的无助之情。
5.情境跟读
播放《采薇》(节选)情境课文(跟读版),全班配乐朗读,感受从军将士思归情怀。
6.情境背诵
(1)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借助《采薇》(节选)情境课文(背诵版),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这首诗主要写一位远征的战士归来,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在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表现了战士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五、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像这种恋家思归诗歌还有很多。比如岑参的《逢入京使》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思归情怀。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从内容和情感上加深学生对思归情怀的认知和感受,积累更多诗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采薇》(节选)。
2.课后积累更多描写思归情怀的诗歌。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