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古诗词6《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古诗词6《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21:45: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6《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泊船瓜洲》。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3.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2.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2.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导入:请你读一读下列描写月亮的诗句,说一说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预设:诗人都借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2.过渡:古人常常借明月抒发自己的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3.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板书:泊船瓜洲)
设计意图:以学生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导入,调动起学生对古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泊船瓜洲》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2)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多音字“数(shù)”“重(chóng)”“还(huán)”。
3.解读诗题
(1)引导:诗题中的“泊”是什么意思?
预设:停泊靠岸的意思。
(2)追问:诗人停泊在什么地方?
预设:瓜洲。
(3)小结:“泊船瓜洲”的意思是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4.作者简介
过渡:在正式理解古诗意思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王安石吧!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板书:宋 王安石)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王安石停靠在瓜洲岸边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寻找答案吧!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探究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
点拨:利用注释,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结合插图,相机理解“一水间”“隔”“绿”。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教师相机指导。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瓜洲:在今江苏扬州一带,位于长江北岸。
②京口:在今江苏镇江,位于长江南岸。
③一水:这里的“一水”指的是长江。
④钟山:今江苏南京紫金山。
⑤隔:间隔。
⑥绿:吹绿了。
(2)诗意梳理:
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长江相对,钟山也只在数重山外。
春风吹过,江岸上的春草又变绿了,那日复一日的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返乡呢?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深入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探究过程
(1)深入学习《泊船瓜洲》,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学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①引导:前两句诗中出现了几个地名?分别在什么位置?
预设1:出现了京口、瓜洲、钟山这3个地名。
预设2:京口和瓜洲隔着长江相对,钟山在数重山之外。
②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位置的特点。
③补充资料,了解钟山和诗人的关系。
王安石的青年时代都是在钟山度过的,他曾经三次担任钟山的知府,他两度辞官后,也都是居住在钟山这个地方。
④引导:“一水”“只”“数重”这三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让我们感受到了钟山和京口、瓜洲之间的距离很近。
点拨:诗人现在位于瓜洲,离他的家乡并不遥远。
⑤朗读前两句诗,读出距离近的感觉。
过渡:前两句诗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诗人有何感慨呢?让我们去读一读后两句诗。
(2)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请你通过想象,说一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怎样的景色?
预设:春天到了,在春风的吹拂下,长江两岸的景物都变绿了,很有生机。
追问:哪个字写出了景物的这种特点?
预设:“绿”字。
②体会“绿”字的精妙:“绿”字还能换成哪些字?
预设:到、满、过……
追问:读一读,比一比,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预设:“绿”字更好,更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点拨:一个“绿”字,不仅写出了春日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更写出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变化,甚至令人感到春风都带有了人的情感,极富表现力。(板书:写景)
③结合图片,感受春日的美景,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诗。
④出示最后一句诗:说一说诗人在这个夜晚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预设1:诗人看到了夜空中皎洁的明月。
预设2:诗人可能会听到虫鸣声,轻柔的风声。
预设3:诗人会想到钟山的亲人朋友,想到自己的家乡。
⑤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人看到月下的景色,会有怎样的心情?
预设:我感受到王安石对家乡的不舍与思念之情。(板书:抒情)
⑥小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春日的景色和月色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板书: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设计意图:出示地理位置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人所处的地点,补充背景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心境的体会,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深入品读“绿”这个词,从而感受诗人在月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诵读指导
过渡: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教师从整体上指导诵读:前两句诗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一种叙述的感觉;后两句语调可稍低沉,读出思乡的愁绪。
5.情境背诵
借助情景图,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1)全班朗读,读出诗人的感情来。
(2)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结合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诗人王安石感受了他停船在瓜洲时的所见所感,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过渡:明月照他乡,他乡望明月,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是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感受他的思乡之情吧。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积累更多描写月亮的古诗,体会古人借月抒怀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