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
3.能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
2.能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送别诗呢?
预设: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过渡: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写下了一篇篇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宋代王观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板书: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已学的诗歌,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引入新课。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卜(bǔ)”“鲍(bào)”“浙(zhè)”“那(nǎ)”。
3.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2)背景介绍: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不舍,以及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读出诗味。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词的大意。
2.探究过程
(1)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②欲:想,想要。
③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2)诗意梳理:
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想要问朋友将要去哪里?正是那有山有水的浙东之处。
才刚刚送走了春天,现在又要送你走了,如果你到了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可一定要和春天同住啊!
4.情境诵读
播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情境视频(诵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古诗大意。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这首词写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主人公情感。
2.探究过程
(1)默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找一找词中写景的句子,感受景物特点。
(2)小组合作: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默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找一找词中写景的句子。
预设: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追问:这两句词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预设: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水和山的优美姿态。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点拨:这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作者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形象地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
(2)三四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预设:三四两句采用设问的修辞,交代了行人的去向。
点拨:“眉眼盈盈处”既是指友人此行的目的地——山水灵秀的浙东,同时也表达了无论朋友走到哪里,自己的目光都会追随而去,可谓一语双关,精巧绝伦。
(3)词人在什么样的时节送别友人?从中你体会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暮春时节。词人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
点拨: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词人归至江南。这对词人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友人回归的地方。五六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
(4)“千万”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千万”二字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
点拨:词人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但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小结:本词上阕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阕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板书:对春天的留念 对友人的不舍)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诗人别样的写景特色,把握作者的惜春之情和送别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4.情境跟读
播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情境课文(跟读版),全班配乐朗读,感受词人的惜春之情和送别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5.情境背诵
(1)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借助《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情境课文(背诵版),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
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
五、拓展延伸
过渡语:同学们,送别诗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诗歌题材,许多我们所熟悉的诗人都写过送别诗,但是其中包含的情感又各不相同。让我们一起分别来读一读李白的《送友人》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看看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吧!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从内容和情感上加深学生对思归情怀的认知和感受,积累更多诗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画一画:展开想象,按自己的理解,为诗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配画。
【教学设计】
对春天的留恋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对友人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