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10《清平乐》教学设计
《清平乐》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
2.抓住关键字词和典型意象,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珍惜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字词和典型意象,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珍惜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谁会背诵?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过渡:同学们,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村居》给我们展示了乡村田园的美好风光,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诗人的《清平乐》,感受不一样的风光。(板书:清平乐)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已学的诗歌,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同时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便于引入新课。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清平乐》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乐(yuè)”“啭(zhuàn)”。
3.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板书:[宋] 黄庭坚)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读出诗味。简要介绍作者,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探究过程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点拨:利用注释,理解“无行路”“啭”“因风”。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②啭:鸟婉转的鸣叫。
③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2)诗意梳理:
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
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除非去问黄鹂。可是黄鹂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没有人能听懂,小鸟只好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远去了。
4.情境诵读
播放《清平乐》情境视频(诵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古诗大意。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古诗,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古诗的节奏及韵律带来的美感,并初步理解古诗要表达的含义,这就为后面深入感悟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分析诗歌,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珍惜和喜爱之情。
2.探究过程
(1)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珍惜和喜爱之情。
(2)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学习“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①说说这词的上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好处?
预设:拟人,写出了春天的可爱。
点拨:首句以问句起笔,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和追寻;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特征。
②“寂寞”一词写出了词人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写出了词人对春的离去感到万分惋惜。
点拨: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③小结:上片起首便把春天拟人化了,将悄悄归去的春天描摹得极为可爱、鲜活,紧接着问有没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还想把春天唤回来,充满天真、浪漫的情趣,充分表达出作者留念春天、不舍春归的深切感情。
(2)学习“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①词的下片,诗人为什么要“问取黄鹂”?
预设:因为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
②追问:问到了结果吗?怎么样?
预设:没有。因为蔷薇在夏天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回不来了。
点拨: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
③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表达了诗人惜春、恋春的情感。(板书:惜春 恋春)
④小结:下片寻春的行踪中,可见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已经到了极致,竟还认真地想到了要找鸟儿来问一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体悟到诗人惜春爱春的情感。
过渡: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4.情境背诵
(1)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播放《清平乐》情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
作者的惜春之情、寻春之意,通过一连串清丽美好的想象,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典雅柔美,令人读之难忘。(板书:惜春 恋春)
五、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有伤春悲秋的情怀,许多我们所熟悉的诗人都写过伤春的诗词。让我们一起分别来读一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晏殊的《浣溪沙》,感受他们对春的独特感受。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同一诗人的其他古诗,体会诗人苏轼的写法,积累更多古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清平乐》。
2.画一画:展开想象,按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清平乐》配画。
【板书设计】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惜春 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