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5 08:4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思考这两首诗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强烈的反差?
饱受剥削压迫的农民最想得到什么?
你知道古代和近代有哪些人提出过土地改革的要求吗?
思考:农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拥有自己的土地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90%
10%
地主
农民
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土改背景)
20-30%
70-80%
农民被迫卖儿卖女
农民交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一.土地改革
1.原因:
2.依据:
3.范围: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及中国社会的发展(根)
②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直)
③为巩固人民政权(目的)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开始的标志)
新解放区(主要指长江以南地区)
刘文彩,横征暴敛,杀夫夺妻,欺辱少女,霸人田产,贩卖毒品,登门逼租,可谓无恶不作。贪官、污吏、土匪、恶霸、流氓、地痞……等等角色的恶行,他一个人占全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土地改革
4.时间:
5.内容:
1950——1952年底
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实质);
②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地少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已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让地主自食其力);
结合教材梳理土地改革的过程?
1
发动群众
土改工作团深入群众发动农民参加土地改革。
2
划分阶级
根据当时中国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
3
没收、分配土地
将地主在乡村中的权威彻底打倒,通过分配地主家产给贫苦农民,实现了农民“翻身”。
4
复查总结
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整顿与加强政权和民兵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 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一.土地改革
6.特点:
7.结果:
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①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于1952年底除部份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
③农民免除向地主缴纳的地租,真正获得解放。
A.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
B.减少改革主力并有利于发展生产。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
8.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制变化:
9.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时间:1959年中心任务: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
结果: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改变,但土地私有性质没有改变。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一.土地改革
10.土地改革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得到解放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④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⑤巩固了人民政权
消极 :
①不能满足工业化需要
②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营很难发展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土地改革的另一面
对地主采用群众性的残酷暴力手段
1.使用残杀,打,精神折磨几乎每个村子都要杀,场面十分残酷,拳打、脚踢、棍棒相加,处死的一般是枪决,有个别地方采用酷刑。
2.扩大打击面 如果某个村子,按照标准没有人够资格评上地主,也得将富农提升为地主;假设连富农也没有,就“矮子里面拔将军”,把富裕中农提上去斗!对于同地主有亲戚或其他牵连的人,也归于另类,给以不同于一般人的政治待遇。
3.绝对的一言堂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上级说了算,农民说得对,对地主和富农来讲,是没有任何的辩白的权利。
4.利用流氓无产者参与土改
土地改革的另一面
周扒皮原名周春富——历史真相
在黄店屯,拥有200多亩土地,还有几个坊铺的周家最终被划作了地主。在村里是被认为“很有钱”的象征。周春富费尽心思积攒起的家业,最终成为了致命的包袱。
1947年12月的某天,“周春富被拎过来,贫下中农代表们控诉完毕之后,上去围攻,打啊踢啊。”据周春富健在的长工回忆,周的突出特点就是勤俭加能干,他是家中一把手,他看不惯有人闲着,全家人起早贪黑。他抠门吝啬到极致,但对扛活的却不薄。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大相径庭。最后周春富未经法律审判,被活活打死。
土地改革的另一面
土改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过激行为?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看待这些过激行为?
新时期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①制定国策要从国情了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一.土地改革
11.启示:
②农业关系国计民生,要重视“三农”问题
③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
【易错易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土地公有制。【知识归纳】近现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知识归纳】近现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我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思想上 新文化运动,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经济上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史料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7年又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史料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四次变革。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中的确立。第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了。第四次发生在2006年1月,农业税被废除了!是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重担被彻底废除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史料3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这些材料说明什么?
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重视农业生产
农村城市化
农业机械化
农民生活小康化
侯亮调研察北和张北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方面的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土地改革法大纲》 D.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法》
2.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3.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胜利,其共同作用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4.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5.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B
B
C
D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2)材料二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它颁布于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颁布
农民阶级
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