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海洋化学资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形成酸雨.下列气体中,不属于煤和石油燃烧产物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氮气
2.以下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与文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人体中
B.海水中
C.地壳中
D.丙氨酸(C3H7O2N)中
3.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溶液
B.过滤
C.滴加液体
D.称量10.05g固体
4.生活中有关水的话题很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处理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加肥皂水
D.蒸发后无固体析出的水就是纯净物
5.据悉预计2018年11月初,哈市东部地区新増的一条过江通道——“新东江桥”滨北线松花江 公铁两用桥江南江北引桥将达到通车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绿色的防眩板具有美化景观,解决对向车灯眩光,保证行车安全等作用
B.青黑色的沥青路面所用的沥青来自石油加热炼制
C.亮黄色的桥头堡在建筑中会用熟石灰和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D.珠白色的路灯杆是由纯铁制成的,抗腐蚀性能好、坚固耐用属于金属材料
6.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全常识 B.化学与生活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由NaNO2引起 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
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铁粉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A.A B.B C.C D.D
7.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要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这两步操作用到一种共同的仪器,但作用完全不同,这种仪器是( )
A.玻璃棒 B.铁架台 C.蒸发皿 D.烧杯
8.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是100g水中含有氯化钠0.9g
B.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C.地球上陆地水约占总水量的3.5%
D.有些城市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
9.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包括海水、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其中陆地咸水大约占0.97%
B.石油分解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废旧金属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10.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下列物质中的( )
A.焦炭 B.水煤气 C.煤焦油 D.焦炉气
11.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璧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已经集满
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蒸发溶剂 B. 取用固体
C. 滴加液体 D. 量取液体
二、填空题
13.中国深度——我国科学家在不同领域不断刷新的深度记录。我国"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万米深海获取石油。石油、天然气和 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 、 、 .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不仅如此,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10%,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 (写出一点).
1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地核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太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
16.化石燃料面临枯竭,要 , ; 和 经过加工后的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
17.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
(2)煤燃烧时排放出 、 等污染物,溶于雨水易形成酸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表现其可燃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工业上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到上千摄氏度,欲能使煤分解成多种物质.下列属于煤分解产品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煤气 C.煤油 D.
三、综合题
19.
(1)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a.活性炭 b.干冰 c.生石灰 d.可燃冰 e.金刚石
①同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②用作燃料的是 ③可切制玻璃的是
④防毒面具里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①煤、石油和 通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②目前,各大品牌汽车公司都在研发高品质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汽车能有效的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易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2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生活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原因是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是 (写一种)。
(3)碳﹣氧平衡在自然界中有重要意义,绿色植物进行的 能够吸收CO2,放出O2。
(4)漂白粉是自来水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得,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易溶于水,制取漂白粉的工业流程如图:
①步骤中饱和食盐水通电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 2X+H2↑+Cl2↑,X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步骤Ⅱ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根据题意可知,步骤Ⅲ加入足量水溶解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进行操作A时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1.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Ⅱ.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Ⅲ.KNO3 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 .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22.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
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当观察到 时,则停止加入该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
(4)步骤④的操作是 ,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煤;
14.【答案】烧杯中的水将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AB;煤;石油;天然气;温室效应;太阳能(或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节省石油资源
15.【答案】氮;氧;铁;氢;氧;氧
16.【答案】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要综合利用化石燃料;石油;煤.
17.【答案】汽油;NO2;SO2;CH4;CH4+2O2CO2+2H2O
18.【答案】B;焦炭等
19.【答案】(1)C;d;e;a
(2)天然气;CO2;CO
20.【答案】(1)不可再生
(2)通常情况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涂漆或涂油或镀一层金属等
(3)光合作用
(4)NaOH;;漏斗
21.【答案】(1)36;;降温结晶;36~36.3
(2)不饱和;9;C
22.【答案】(1)Mg
(2)稀硫酸;不再产生气泡时;Mg+H2SO4═MgSO4+H2↑
(3)不合理;要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镁
(4)蒸发结晶;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镁,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