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4 23: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报告》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口罩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会溶解于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一段时间后, 氯化钠再次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口罩使用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保持不变
B.氯化钠能杀菌是因为氯化钠是一种有毒物质
C.该口罩中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没有温度变化,因此不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该“特效口罩”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反复多次实验进行检验
2.曼曼用盛有150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b
B.①~③溶液中,只有②是饱和溶液
C.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③>②>①
D.若将②升温至t2℃,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3.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下列食物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米饭、土豆 B.番茄、黄瓜
C.牛肉、鸡蛋 D.奶油、花生油
4.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5.下列物质溶解于PH=3的溶液里,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NO3、NaCl、K2SO4 B.KC1、NaOH、CuSO4
C.BaCl2、NaOH、H2SO4 D.FeCl3、Na2SO4、KC1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鸡蛋清遇浓硝酸变黄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C.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
7.丁基锂(C4H9Li)是橡胶合成工业中一种常用的试剂。白色粉末,熔点-95℃,沸点80℃,遇水、空气均易自燃。下列关于丁基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基锂是由4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锂原子构成的
B.丁基锂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75%
C.丁基锂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燃烧,可以用水浇灭
D.丁基锂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8.图表资料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根据密度数据表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9.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分离CO2、H2混合物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H2,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B 除去NaOH溶液中的杂质B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C 除去KCl固体中的杂质CaCO3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常温下,碱溶液的 pH 大于 7,碳酸钠溶液的 pH 也大于 7,则碳酸钠属于碱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二氧化碳属于酸
11.小东同学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已知SO2化学性质与CO2相似):①分别取等质量的硫粉在酒精灯上引燃后,伸入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集气瓶中;②充分燃烧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充分振荡,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溶于水;③分别取其中一份大理石与其中一份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反应开始时,下列哪种组合冒出气泡的速率最快

A.甲瓶溶液和丙 B.甲瓶溶液和丁
C.乙瓶溶液和丙 D.乙瓶溶液和丁
12.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表示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B.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铁粉
C.表示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D.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铝粉和铁粉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
A.HCl NaOH FeCl3 NaCl
B.H2SO4 NaCl Na2CO3 CaCl2
C.NaNO3 HCl CaCl2 KOH
D.MgCl2 KOH Cu(NO3)2 Na2SO4
15.向硝酸镁、硝酸银、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些锌粒,完全反应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镁,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和银
B.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硝酸镁,固体中可能含有锌和银
C.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固体中一定不含锌和镁
D.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确酸镁,固体中可能含有锌和铜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A.熟石灰 B.活性炭 C.干冰 D.盐酸 E.硫酸铜
(1)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以稀硫酸为例)______________(书写方程式)。
(3)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4)选择物质除铁锈的是方程式______________(书写方程式)。
(5)使蛋白质结构破坏、失去原有生理功能重金属盐是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三、科学探究题
17.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地壳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金属矿藏。下表是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
名称 赤铁矿 孔雀石 辉铜矿 铝土矿 白钨矿
图样
成分 Fe2O3 Cu2(OH)2CO3 Cu2S A12O3 Ca WO4
(1)以上矿石中所含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湿法治铜的过程中,常常先将孔雀石用盐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战,用稀盐酸洗涤滤渣,最后再用清水洗涤烘干,得金属铜。写出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炉用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各类铁合金因其性能优越适用范围远超过纯铁,合金的性质不同于纯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铝是人们熟悉的金属,应用广泛。但在1886年以前,它的价格比黄金还高,原因是冶炼成本太高。目前工业上主要采取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治炼铝,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是铝制品抗锈蚀能力性远高于铁制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金属钨因其特有的高强度、高硬度、高熔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合金材料中,白钨矿是我国常见的钨矿之一,其中的钨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要比较金属钨与金属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可以使用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A.铜、钨、稀盐酸 B.氢氧化铜、金属钨 C.硫酸铜溶液、钨
四、科普阅读题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天然淀粉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而合成,合成与积累涉及约60步代谢反应及复杂的生理调控。天然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如高梁、水稻、玉米、薯类等,它是工业制酒精、胶黏剂等的原料。2021年9月23日中科院官宜:我国科研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合成。把复杂合成过程简化为只有11步主反应的简单过程,并且还可控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如图)。
淀粉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溶解性 能溶于50~60℃热水 溶于100℃以上热水
粘稠度 溶于水后很不粘稠 溶于水后极粘稠
光泽 有光泽 无光泽
与碘反应 遇碘变蓝色 遇碘变紫色或变红色
淀粉的化学式(C6H10O5)n,基本结构单元为葡萄糖,由于结构单元的“排列方式”不同(如图),又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由于结构不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性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表)。与农业种植相比,该技术将会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同时,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展望未来,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与粮食淀粉的工业合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需求提供有效手段和工具。
(1)淀粉结构模型图,代表直链淀粉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它遇碘变______________色。
(2)人工合成淀粉途径的起始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支链淀粉占比最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A.2h~2.5h B.2.5h~3h
C.3h~3.5h D.3.5h~4h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红薯和白菜都富含淀粉
B.天然淀粉比人工合成淀粉反应更复杂
C.糯玉米口感粘精,含直链淀粉多
D.若能实现规模化人工合成淀粉,将促进人类发展
五、科学探究题
19.在整理实验室时,同学发现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2、3、4、5、6号溶液分别是10%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10%的碳酸钠溶液、10%的氯化钙溶液、10%的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探究未知溶液的成分,化学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
【实验探究】
(1)分别取2、3、4、5、6号溶液于5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1号溶液,发现2、3、5号溶液变红色。由该实验可确定溶液为______________(写出试剂瓶编号及相应溶液名称)。
(2)分别取4号11.1g和6号7.3g溶液混合均匀后,逐滴加入3号溶液。首先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然后有沉淀析出,加入3号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3号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6号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填溶质化学式,下同)。图1中b点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图2中d→e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取2号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7号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得到滤液A,则A中的溶质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Ca(OH)2
猜想五:________________。
(4)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三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六、实验题
20.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利用下图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___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若要证明反应已经进行到b点,除了观察pH和温度变化,还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铁溶液
C.镁条
D.碳酸钠
E.硫酸铜溶液
七、综合应用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和相关性质实验展开科学探究。
【知识回顾】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如下图所示:
(1)实验发现试管②的铁钉最快锈蚀了,通过试管①和试管②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试管①、试管③和试管④的实验,你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③中蒸馏水煮沸和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向试管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4)推测试管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
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探究铜生锈。查阅资料:铜锈蚀物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5)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加了铜锈蚀的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必须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试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加热时间 0 t1 t2 t3
B中固体质量 4.44 3.60 3.20 3.20
(6)装置如上图所示加热碱式碳酸铜制备氧化铜,先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一会儿,然后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B,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在t3停止加热。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前测得D装置的质量为554.12g,t3停止加热后D装置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八、计算题
22.小红同学向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实验:他分别取50g废液,并向其中连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销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像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0.98 2.94 2.94
(1)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图像中a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2)求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A
6.C
7.B
8.B
9.A
10.A
11.B
12.B
13.C
14.C
15.D
16.(1)C
(2)
(3)CO2
(4)
(5)CuSO4(合理即可)
17.(1) Al、Fe、C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
(2)

(3)
合金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4)
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薄膜,包裹在铝制品表面,阻止铝制品与氧气反应
(5) +6 C
18.(1) b 蓝
(2)CO2、H2
(3)B
(4)BD
19.(1)试剂瓶编号:2,相应溶液名称:饱和石灰水。
(2) HCl
10.6
(3) NaOH、NaHCO3 NaOH、NaHCO3、Na2CO3
(4) 先加过量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再加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20.(1)
(2)HCl
(3)12
(4)C
(5)ABE
21.(1)食盐水会加快铁的锈蚀
(2)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
(3)除去水中的氧气和隔绝氧气
(4) 探究氯化铁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酸性条件下,氯化铁与铁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5) AF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熄灭
(6)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555
22.(1) H2SO4、CuSO4 85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得,产生沉淀的最大量为2.94g,设50g废液中含硫酸铜的质量为x
则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6%。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