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5 11: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远县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
语 文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立冬是入冬后第一个节气,标志着闭蓄冬藏、万物休养的开始。所谓“冬藏”,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得十分具体生动,“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民以食为天,物藏孕育着冬的到来。
古人基于长期生活实践观察,将立冬分为三候:“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野鸡等鸟类渐趋息影,但气候并不稳定,冷暖交替。民谚有言“立冬,三日寒,四日暖”,有时还有“小阳春”。过去立冬过后,北方农业活动相对较少,南方正是抢抓农事的好时节。现代农业技术和销售平台拓展了生产时序和市场渠道,农民在田间地头试验冬播谷,菜农、花农的电子订单应接不暇,冬闲也变冬忙。
“立冬补冬,补嘴空。”为了调养生息、养精蓄锐,古人在立冬前就注重进补御寒。自宋代以来,中原一带在农历十月初便开始“进暖炉炭”,“置酒作暖炉会”(《东京梦华录》)。点炉取暖,一家人围坐火炉旁,饮酒吃肉,尽享天伦。江南一带有开炉做烧饼的传统(《吴郡志》),祭祀祖先,邻里互赠,真情暖凉天。北方喜爱腌菜,将新鲜蔬菜腌制窖藏,以备冬日之需。北方大部分地区还盛行吃糕、吃饺子,天津则有吃倭瓜饺子的习俗;南方苏常一带讲究吃膏滋,将红参、桂圆、核桃等烧汤,活血补气。尽管各地美食不一,大都有补冬御寒之意,甚至有“立冬饮水也有补”的说法。
如今人们生活富足,“补冬”已成为共享记忆、追求品质的文化消费。咸肉菜饭作为苏州传统美食,将米饭拌着咸肉粒、青菜和猪油,成为今日苏州人迎冬补冬的特令食品。在浙江,立冬时节吃羊肉,既是传统习俗,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招牌”。立冬还是绍兴黄酒开酿、金华火腿开晒的最佳时节,绍兴人把从立冬到来年立春酿制的酒称为“冬酿”,同样只有经历立冬到立春的冬晒才能称之为“正冬腿”,特殊工艺叠加传统节令,进一步附加了非遗产品文化价值。以立冬开酿、开晒为主题的文化节正成为地方展示民俗文化、宣扬特色产业、拉动文旅消费的金名片。
立冬还是中华多民族共享的节令和节日。云南彝族在立冬日举办颂牛节,他们用洋芋和萝卜制作牛的模型,踏歌起舞,歌颂一年丰收与耕牛的辛劳。瑶族盘王节也在立冬后举办,他们在春天向始祖盘王许愿,再到冬天举行还愿仪式。藏族酥油花艺人每年从立冬之日开始制作酥油灯花,他们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与冰水糅合再染上各种矿物颜料,以备藏历正月十五夜摆花节所用。
在立冬新节俗中,健身运动是最受欢迎的迎冬活动,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已然成为新风尚。冬泳爱好者以比赛和表演等形式健身畅游,享受冬泳乐趣,迎接冬季到来。长跑也是有益身心的冬季健身运动,近年来多地都在立冬前后举办马拉松比赛,人们在酣畅淋漓中告别秋天,跑进冬天。
秋深叶落,立冬已至,休养深藏好个冬!
(选自王文超《秋深叶落已立冬》,有删改)
材料二:
小雪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大概因为雪不易得,所以尽管小雪天寒,无论古人今人,对于这一节气,依旧是多爱而少恨的——文人喜欢在小雪天吟诗、访友、饮酒,这并非偶然。眼下农作物大多已收获,时光变得清闲而寂寥。陆游写过一首《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可见初冬时节的凋零之美,恰是诗人的心头爱。
对于古时的农人来说,小雪下雪便是一个好兆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经验的结晶。农学专著《氾胜之书》里也强调了冬雪的价值:“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可以说,看到下雪,农人对来年的生产就有了信心。此外,与农事相关的俗语也有许多:“小雪小雪,拾把柴火”,“到了小雪,没了农活” ,“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小雪到了天气冷,晒晒太阳猫猫冬”……古人的人生哲学与幽默尽在其中!
“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刘熙在《释名》中这样解释“雪”。绥即安宁,那么小雪,就是小安宁。小雪簌簌飘落之时,天地变得沉静,时光也跟着慢了下来。在欢腾与热闹过后,冬日里熨帖的,正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气,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岁时生活的句读和标点,它让我们从这些看似惯常而颇有仪式感的习俗之中,预知季节变换,获取生活智慧。每到小雪时节,熟悉的风物又在眼前,提醒着一代代中国人:小雪至,万物藏。冬藏,并不是退避和消弭,而是积蓄和孕育。待来年春天,还天地璀璨!
(摘编自方曲韵《小雪万物藏正是积蓄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用十分具体生动的记述说明:立冬,标志着闭蓄冬藏、万物休养的开始。
B.而今,立冬有了新节俗,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即将成为新风尚。
C.以立冬开酿、开晒为主题的文化节,因为其附加了非遗产品文化价值,正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金名片。
D.尽管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可是因为雪不易得,所以无论古今,人们对于这一节气,是多爱而少恨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于过去,现代农业技术拓展了生产时序,销售平台拓宽了市场渠道,使得过去的冬闲变成了冬忙。
B.时代不断发展,如今人们生活富足,“补冬”已从“补嘴空”变成了共享记忆、追求品质的文化消费。
C.文人喜欢在小雪天吟诗、访友、饮酒,是因为初冬时节时光变得清闲而寂寥,而凋零之美恰是诗人所爱。
D.小雪飘落之时,天地沉静,时光随之变慢。厌倦了欢腾热闹,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冬日的熨帖场面。
3.根据材料推断,下列诗意与描写“小雪”节气时令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 )
A.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D.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4.文中提到,节气让我们“预知季节变换,获取生活智慧”,结合文本,谈谈你从“立冬”“小雪”这两个节气获取了哪些智慧?
5.文本中对“立冬”“小雪”的“三候”作了形象的记述,请以文本中的记述为参考写出“惊蛰”的三种物候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渴望健康的人
[意大利]布扎蒂
距离城市约莫两公里的山岗上,坐落着一所庞大的城堡式麻风病院,一道坚固厚实的围墙高耸在城堡四周,兵士们在围墙上放哨巡逻。
薄暮时分,麻风病人照例聚集在围城跟前,向态度温和的那些兵士打听消息。
“喂,加斯帕尔,”他们问道,“今儿晚上你可瞧见什么?大街上有人吗?你说有一辆马车,噢,那是什么样式的马车?……王宫掌灯了吗?灯塔的火炬点亮了吧?……公爵可已回来?”
他们一连几个钟点站在那里喋喋不休地闲扯,丝毫不觉困惫。
惟独一个年轻病人从不在这种场合露面。他入院才两个月,出身高贵门第,是个骑士,他叫姆塞利东。
“你怎么在这里独自闷坐?”同伴们打他病房前经过,问道,“加斯帕尔答应今天晚上给我们讲焰火晚会的盛况,想必十分有趣呢!”
“朋友们,”他走近门槛,用一块白亚麻布遮掩着狮子般的丑脸,温柔地说,“我明白,哨兵讲述的趣事逸闻使你们痛楚的心灵得到莫大的慰藉,这是把你们跟外面那个大千世界,跟健康者的城市联系起来的惟一纽带。是这样吗?”
“是的,确实是这样。”
“这意味着你们已经听任命运之神摆布,永远不再希求离开这里,而我……”
“你怎样?……”
“而我并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我确信会重获健康,明白吗?我渴望像往常一样健康地离开这里,重返家园。”
熙攘的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贾柯莫的老头儿,他是麻风病院资格最老的病人,年纪至少一百一十岁,麻风病折磨他几乎已有一个世纪。他早已没有像样的四肢,脑袋、胳膊、大腿溃烂模糊,身躯就像一根细竹竿,一绺白发粘在脑门上。他和蔼慈爱,聪明睿智,博得所有病人的尊敬。听到姆塞利东的谈话,贾柯莫老头止住脚步, 对他说:
“姆塞利东,可怜的孩子,我到这儿将近一百年了,走进这个大门的人,从来不曾有谁能活着走出去的。这是麻风病人的命运。不过你将亲眼看到,我们在这里一样能够生活,甚至可以生活得十分快活。”老头儿说完,摇晃了一下那长着美妙白发的脑袋。
“不过,”姆塞利东替自己辩护,“我需要恢复健康。我是百万富翁,你倘若登上围墙,就能瞧见我的府邸和它的两个闪烁着耀眼光辉的白银圆顶,我的骏马、狼犬、猎人、仆人在等待我。你应该明白,智慧的长者,我需要健康。”
“倘若仅仅凭主观的意愿便足以驱逐病魔,事情自然十分简单。”贾柯莫慈祥地微笑。
“不,我无须借助于药物,我只是向上帝祈祷。”
“祈求上帝施恩治愈你的病?我们每个人都在祈求,没有一个夜晚不向上帝表示我们的虔诚,可是谁……”
“是的,人人都在祈祷,但跟我的情况完全不同。你们每个晚上去跟哨兵山南海北地胡扯,而我却向上帝千百次祈祷。你们干活,读小说,玩纸牌,几乎跟健康的人一般逍遥自在,而我除去吃饭,喝水和睡觉绝对必需的时间之外,始终心敛意宁地祷告,即便是吃饭的时候,甚至进入睡乡之后,我也不曾停止默祷。贾柯莫,你是富于智慧的长者,会明白这些事儿。”
贾柯莫听着这一席话,身躯不停地颤栗,滚滚热泪夺眶而出,淌在死灰色的脸皮上。
“是的,是的,”老头儿呜咽说,“像你这般年纪的时候,我也曾专心致志于祈祷上帝……谁晓得我的意念稍一松弛,中断了祈祷,全部心血换得的成果竟然统统毁于一旦……你瞧,我现在被疾病糟蹋成什么模样……”
“那么说,”姆塞利东问,“你不相信我……”
“我只能说愿上帝保佑你。”老头儿嗫嚅着踉踉跄跄地朝着聚集在围墙前面的人群走去。姆塞利东独自在厢房里打坐,全神贯注地祷告,毫不理会病友们的召唤。
两年过去了……
一天,姆塞利东走出病室,灿烂的阳光迎面照来,人们惊诧地发现,他的狮子一般丑陋的模样不见了,显现出来的是一副青春焕发的英俊脸庞。麻风病症消失了。
“他恢复健康了,健康了!”病友们欢欣雀跃,把他当做凯旋的英雄高高举起来。他获得了自由,在守卫的哨兵跟前举行了欢送仪式。随后,贾柯莫老头颠踬着陪送他出院。哨兵检验了证件,用钥匙开启大锁,打开了大门。
晨光灿烂,展现在他眼前的世界清新温柔,充满着希望。葱郁茂盛的树林,青翠如茵的草地,鸟儿清脆甜润的啁啾声。远处显现出城市、莹白的塔楼、花园凉台、招展的旗帜,外面有着纷纭扰攘的人群和变幻莫测的世界,有着女人、奢靡、宫殿、阴谋、权势、武力。这是人的王国!
贾柯莫惊羡地看到青年人喜形于色,容光焕发。姆塞利东瞧着大好世界的美景,露出欣慰的笑容。但这只是一刹那!骤然间,年轻骑士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苍白。
“你怎么啦?”老头儿觉得姆塞利东是由于过度兴奋而晕眩。
哨兵在一旁催促:“快一点儿,青年人,迈开步子走出去,我要关闭大门了。”
姆塞利东相反地倒退了一步,用双手捂住面孔:
“天哪,多么可怕呀!”
“你怎么啦?”贾柯莫重复地问,“觉得不舒服吗?”
“简直无法忍受,”姆塞利东惊呼,他眼前的景象霎时间完全变了。塔楼和宫殿的圆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龌龊的茅屋、粪土、贫穷;屋顶上的旗帜不见了,只有黑压压的一片牛虻。
老头儿问:“告诉我,姆塞利东,你瞧见什么啦?淫秽腐朽取代了原先的辉煌灿烂,颓败肮脏的茅屋取代了原先金碧辉煌的宫殿。对吗,姆塞利东?”
“是的,是的,一切都变得那么令人可怕。为什么?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知道,”智慧的老头儿回答,“这是我们的命运,一切全得付出昂贵的代价。你获得了胜利,恢复了健康,现在该你偿付代价了。
“偿付代价?为什么?”
“你战胜了病魔,你不复是往日的你,而是脱胎换骨了。随着你逐渐恢复健康,驱使你渴望健康的种种人世间的诱惑便愈益远远地离开你,最终成为过眼云烟,使人超凡脱俗。这就是偿付的代价!你最终成了我们的人,姆塞利东!留下来吧,留在我们这些麻风病人中间……喂,哨兵,把大门关上吧,我们回去了。”
砰的一声响,哨兵关上了城堡的大门。
(有删改)
[注]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严重者肢端残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姆塞利东进入麻风病院后,意志坚定,一心希望恢复健康,重返富裕的贵族生活。
B.麻风病人与看守士兵的闲聊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命运妥协,精神生活的空虚无聊。
C.姆塞利东辛苦虔诚的祈祷,一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与其他的麻风病人形成对比。
D.姆塞利东最终回到病人们中间,是因为他的目标没有实现,遭到了命运的捉弄与唾弃。
7.关于文中贾柯莫老人的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柯莫老人在病人中年纪最长,和蔼慈爱,聪明睿智,是麻风病院的实际领导者。
B.姆塞利东的话让老人热泪盈眶,是因为他的话让老人想起昔年与病魔苦斗的惨痛经历。
C.贾柯莫老人在小说中既是一个线索人物,也是众多麻风病人中的典型人物。
D.文末贾柯莫老人的分析,揭开了事情的真相,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8.“砰的一声响,哨兵关上了城堡的大门。”结合小说,合理想象姆塞利东接下去在麻风病院的所作所为,并指出这样想象的理由。
9.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其寓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栝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日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B.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C.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D.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州”,借指居于雍州外的六国,“九州”则代称古代中国大地。
B.“庙”,指平民至天子的祭祀祖先的场所,“七庙”是古代天子的宗庙。
C.“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D.“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B.甲段采用对比论证,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C.甲、乙段文字关于秦国兴亡的史实可互为佐证,乙文中的两处“诸侯”即甲文中的“齐、楚、燕、赵……中山之君”。
D.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对比、对偶等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贾谊政论文的磅礴的气势和话语的分量,议论也更加酣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14.根据乙文概括“其救败非也”(他挽救败亡的方法错误)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丹霞蔽日行
曹丕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标题可判断本诗体裁与曹操《短歌行》一样,同为四言乐府诗,行文风格清丽工练、深婉细腻,体现了曹丕“诗赋欲丽”的文学观。
B.四时不同,景物各异,外界物候对诗人的刺激使他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由此足见曹丕虽为政治家,但也有情感细腻丰富的一面。
C.古诗咏叹月盈月亏、花开花落的佳篇迭出,花月虽为美景,但多以乐景衬哀情,本诗也流露出望月惊心,花落而悲之感,并为结尾抒情蓄势。
D.诗人篇末直抒胸臆,发出了既然我之所思古来有之,又何须多言的嗟叹,与开篇诗人见到“丹霞”“彩虹”之美景时的欣喜构成对比。
16.本诗借自然景物及其变化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江水去留、月亮消长的辩证思考,归纳出一个哲理: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
(2)陶渊明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在《饮酒(其五)》中写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意与之同一,以云、鸟自喻,写自己无意于仕而仕,因厌恶官场而隐。
(3)“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历代文人常借其抒发怀抱、说理明志等,如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一支精妙的舞蹈《唐宫夜宴》让人 ① ,2022年热播的单元剧《我们这十年》的首个单元《唐宫夜宴》又为我们讲述了舞蹈背后 ② 的故事。剧中首席易文艳与千年前的琵琶名伶由同一演员扮演,编舞陈冉分别与二人展开了穿越古今的对话。听着“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甲】的絮絮弹奏,听着易文艳由群舞到领舞再到首席的十年追梦故事,座中泣下青衫湿的绝不只有得到了编舞灵感的陈冉,还有屏幕前每一位为梦想努力过的观众。
在追梦路上,我们经常会叩问自己什么是好日子?【乙】这也是片中林蓓蓓的父母向她提出的问题。屡屡试错后,这位天资出众的女孩终于知道,好日子并不是过着 ③ 的生活,而是十年前在爸妈的小摊旁就着路灯练舞追梦;【丙】十年后在平衡爱好与生活时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太多时候,对困难的妥协只是因为对梦想少了一点坚定。
什么是好日子?琵琶名伶给出的答案也与林蓓蓓 ④ 。当编导陈冉问她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是否是那次最富盛名的演出时,她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丁】是在去演出的路上。一句话道出了幸福之真谛,如马尔克斯所说:“人们都想伫立于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援险阻的过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座中泣下青衫湿”的表现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最近,一股“植物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有些商家声称, ① ,这引发众多爱美人士的关注。那么,植物酵素的功效究竟是商家宣传的噱头,还是真如商家所言?
② ,具体来说,它是通过植物自身的微生物发酵而来的。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植物中的微生物乳酸菌等细菌发生代谢反应,分解植物中的蛋白质,生成氨基酸、乳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事实上,植物酵素的成分与酸菜汁或酒酿并没有本质差异。
酵素一词源于日本,在我国称之为酶,绝大多数的酶都属于蛋白质,但是,期望通过口服酵素来补充酶,以达到美容、瘦身等目的,也只能说是美好的愿望。以水果酵素为例, ③ ,因为水果中的酶从植物细胞中释放出来后,很快就被微生物分解吸收,而更多的酶则来自微生物活动分泌或者微生物死亡裂解后的释放,即便如此,酶在整个发酵液中的比例也只有0.02%左右,具有活性的则更少。况且就算吃下了那少得可怜的酶,它也无法发挥作用——在加热及酸碱度改变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也就是说,即使生吃含有酵素的食物,进入胃中,在胃酸的作用下,其蛋白质才会“失活”,最终只是参与了消化道的代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山东省与河南省两毗邻省份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作为黄河流域的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协议甫一发布便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主要内容是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近日,这场备受关注的鲁豫对赌终于尘埃落定。河南在该份“对赌协议”中“赌”赢了,山东作为“输家”,果断兑现协议约定,向河南支付1.26亿元生态补偿资金。
在人们纷纷给山东点赞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功在河南。你如何看待这场对赌的输赢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①人要注意调养生息,养精蓄锐;
②要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古为今用,传承和丰富节令文化;
③对生活要永葆乐观和希望,学会珍爱和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④人生要学会积蓄和孕育。 5.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花儿开始竞相开放;
二候“仓庚鸣”,鸟儿开始欢快的鸣叫,传递春的气息;
三候鹰“化为鸠”,布谷鸟鸣叫,播种生活的希望。
6.D 7.A 8.想象:①他经历了内心的痛苦挣扎,终于接受事实,开始在麻风病院新的生活;②他和麻风病人们快乐地生活,给予他们安慰,成为麻风病人们的精神领袖;③他引导麻风病人专心致志修炼,引导他们逐渐远离空虚无聊的精神生活。
理由:①由小说结尾可知,姆塞利东意志坚强,信心坚定,排除一切欲望,在身体恢复健康的同时,完成了精神的净化,成为精神健康的圣者;②由姆塞利东和病人以及贾柯莫老人的对话可知,姆塞利东反对病人们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和做事不够专一的品质。 9.理解:小说人物心理的真实与表现形式的虚幻色彩:主人公身体恢复后,看到的繁华瞬息而逝,形式上采用的是荒谬、虚幻的手法,但却表现了人物精神心灵上的净化;
寓意:主人公姆塞利东专心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超越世俗欲念,忘却人世繁华,成为精神健康的圣者。
10.B 11.B 12.C 13.①(可是)一个戍卒起事秦王朝就被毁掉了,(秦王子婴)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 14.①没有利用好秦国四面具有的显要关塞的地形优势来闭关据守。
②没有认识到来犯者出身平民,并不具备王者德行,只是谋求私利,当他们看到秦地险阻可能会退兵。
③未能施行仁政,安定本土,休养生息,收纳弱小,扶助疲困,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国力后再作图谋。
15.D 16.①晚霞和彩虹虽美,但很快就会化为乌有,抒发了好景不长,美丽易逝的感慨。
②流水逝去象征时光飞逝,落叶纷纷象征四季轮回,暗示光阴飞逝,无法改变。
③通过落单悲鸣的孤雁,抒发了人生无常,祸福难测,孤独是人生常态的感慨。
④通过月盈则亏,繁花易败,抒发人间盛衰有常,荣华难久的感慨。
17.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18.①意犹未尽(赞不绝口)
②发人深省(感人肺腑)
③养尊处优(娇生惯养、锦衣玉食)
④不谋而合(如出一辙) 19.D 20.B
21.①植物酵素具有美容、瘦身等功效 ②植物酵素是发酵的产物 ③只有极少部分的酶来自水果 22.即使含有酵素的食物被生吃进入胃中,在胃酸的作用下,其蛋白质也会“失活”,最终只是参与了消化道的代谢。
23.例文:
赌意不在输赢,携手共护生态
一纸协议,一场赌约,鲁豫两省,万众观战。黄河水质上升,河南险中获胜,山东果断兑约,澜水激荡,输赢藏妙。私认为:山东似输,实则共赢;河南获胜,治水之为亦值得关注;输赢不论,共护生态,方是万心所归。
巍巍鲁山,蜿蜒河水。山东似输,实则失“金”补“青”,得生态发展,是鲁豫共赢。
“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自协议那天起,便意味着这看似是一场金钱与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战。然而,水质上升,亦哺育惠泽了山东地区的人民,山东看似输了6000万“金山银山”,实则赢得“绿水青山”。协议赌约的目的似乎也不在于谁得千金,而意在于望能施力治理黄河,治理污染让其绽放原貌。因此,从效果和目的两方面看,山东都是“赢”的一方,实现了鲁豫共赢。
赌约获胜不在赌,而是实措尽力行。河南获胜不是“赌”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成功。
世人纷赞鲁之果断,也未忘豫之功劳。黄河水质治理过程中,想必河南是想尽办法,撸起袖子加油干,致力于提高水质,既在赌约中获胜,亦在环境保护中打响胜利的一炮。于是两省人民披星戴月,实干兴邦,携手实现黄河水质上升。人们戏谈“赌”赢,但这不是靠运气,如掷硬币般非此即彼,而是靠鲁豫人民的实干努力不断“加码”,最终对赌尘埃落定。因此,我们应看到赌程中人们的实际举措和努力,从中汲取经验,进而夺取环境生态保护战的胜利。
对赌意味深长,两省通力合作,输赢不论,共护生态,方是你我携手与美丽自然相拥之道。
作为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这份对赌协议的签订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寻找方法激活生态保护活力,是两省对环境保护的共同探索。输赢只一刻,且非重点,你我身为观战者,应看到两省保护生态的决心和携手合作的智慧,成为环境保卫战的参与者。当每一个人躬身入局,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或是绿色出行,或是节约用水,或是拾起河中塑料袋,或是栽种林间一树苗,那么我们国家定能实现绿水青山环绕,鸟鸣花香簇拥的美好前景。飞鸟戏语时,繁花盛开处,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影,我们为生态保护献力,携手奔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莹烛之末增辉日月。”让我们走出赌约输赢,领悟其中深意,携手共护生态,共赴前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