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课时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2分)因为3a=4b,所以( )。
A.a∶b=3∶4 B.a∶4=3∶b C.b∶3=a∶4 D.3∶a=4∶b
2.(本题2分)把8x=3y(x,y都不为0),改写成比例,正确的是( )。
A.x∶y=8∶3 B.8∶x=y∶3 C.y∶x=8∶3 D.x∶3=8∶y
3.(本题2分)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
A.4∶3 B.3∶4 C. D.
4.(本题2分)在 的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是( )。
A.5千米 B.50千米 C.150千米 D.500千米
5.(本题2分)已知a×=b×,a∶b等于( )。
A.6∶5 B.5∶6 C.3∶10 D.10∶3
6.(本题2分)已知mn=c,=a,且a、b、c、m、n都是非零的自然数,那么下列的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本题2分)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 )。
A.成反比例 B.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D.不能确定
8.(本题2分)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可能得到一个( )。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长方形 D.正方形
9.(本题2分)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
A.正方体体积大 B.长方体体积大 C.圆柱体体积大 D.一样大
10.(本题2分)把比例5∶3=20∶12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12应该增加( )。
A.6 B.12 C.18 D.24
二、填空题(共20分)
11.(本题2分)是________比例尺,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________。
12.(本题2分)从12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_______。
13.(本题2分)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8,甲数比乙数少________%,乙数比甲数多________%。
14.(本题2分)5÷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0. ,保留两位小数是 ,商用分数表示是 .
15.(本题2分)如果2x∶1.5=4,那么x=________;如果 =x∶,那么x=________。
16.(本题2分)在一幅平面图上标有千米。这幅平面图的数值比例尺是________,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距离是3.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17.(本题2分)如果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都不等于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比是________。
18.(本题2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________。
19.(本题2分)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测得两地的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0.(本题2分)18的因数有______,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
三、解方程或比例(共10分)
21.(本题10分)解下列比例。
3∶18=5∶x x∶0.25=3.6∶0.1
x∶10=∶ =
四、解答题(共50分)
22.(本题5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已知左起第二项与第一项之差是6,第三项和第四项之和是65,写出这个比例.
23.(本题5分)把280棵树苗栽在两块长方形地上,一块长15米,宽8米;另一块长12米,宽4米,如按面积大小分配栽种,这两块地分别要栽多少棵?
24.(本题5分)有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加工要6小时,徒弟每小时加工36个。现在师徒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师徒生产的零件个数之比是5∶3,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25.(本题5分)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50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3.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6.(本题5分)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3小时行了156千米,照这样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8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27.(本题5分)一个计算机活动小组有男生12人,女生8人。请写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再分别写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和小组总人数的比。
28.(本题5分)一张设计图纸的比例尺是1∶600,图中的一个长方形大厅长4厘米,宽2.5厘米。这个大厅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9.(本题5分)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所学校的平面图长6厘米,宽4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0.(本题5分)小明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36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500毫升水,按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计算,第二杯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31.(本题5分)一块合金含铜与锌的比是3∶4,用此合金制造成铜与锌的比为1∶2的新合金378克,需要添锌多少克?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作答即可。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详解】选项A:因为a∶b=3∶4,所以4a=3b,与题意不符合;
选项B:因为a∶4=3∶b,所以ab=12,与题意不符合;
选项C:因为b∶3=a∶4,所以3a=4b,与题意符合;
选项D:3∶a=4∶b,所以4a=3b,与题意不符合。
故选:C。
【点睛】此题的考查的是比例形式转化成乘积的形式,需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才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x∶y=8∶3可以化为8y=3x,与原题不符;
B.8∶x=y∶3可以化为xy=3×8,与原题不符;
C.y∶x=8∶3可以化为8x=3y,与原题相符;
D.x∶3=8∶y可以化为xy=3×8,与原题不符;。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A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
A.4∶3=4÷3=,能够与组成比例;
B. 3∶4=3÷4=,不能与组成比例;
C.=÷4=,不能与组成比例;
D.=÷3=,不能与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分析】的比例尺,表明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00厘米,然后化成千米即可。
【详解】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是5000000厘米,也就是50千米;
故答案为:B。
【点睛】在求解有关比例尺的问题是,一定要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等于100000厘米。
5.B
【分析】可以把a和看成比例的外项,把b和看成是比例的内项,写出a与b的比,然后再进行化简。
【详解】因为a×=b×,
所以a∶b=∶
=(×15)∶(×15)
=10∶12
=5∶6
故答案为:B。
【点睛】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C
【分析】已知=a,可得c=ab;所以mn=c=ab,即mn=a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找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A.得am=bn,不合题意;
B.得bm=an,不合题意;
C.得mn=ab,合题意;
D.得am=bn,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得到mn=ab,看选项中哪组比例符合题意。
7.A
【分析】根据互为倒数的定义和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可得比例的两个外项之积等于1,再根据成反比例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
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1(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比例的两个内项成反比例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倒数的定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8.A
【分析】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沿侧面斜着展开得到平行四边形,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分析,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不可能得到的是三角形。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侧面展开图,学生应掌握。
9.D
【分析】不论是圆柱,还是长方体、正方体,其体积都可以通过底面积乘高进行计算,既然底面积和高都相等,那么体积也必然相等。
【详解】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故答案选:D
【点睛】不仅仅是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对于其它柱体,比如三棱柱、五棱柱等,其体积都可以用表示。
10.D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内项3增加6以后的内项积,用增加后的内项积÷外项5-外项12即可。
【详解】(3+6)×20=9×20=180
180÷5=36,36-12=24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
11. 线段 1∶12000000
【分析】这是一个线段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20千米,把120千米换算成厘米,然后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可化成数值比例尺。
【详解】这是一个线段比例尺;120km=12000000cm,比例尺:1∶12000000。
【点睛】将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时,一定要注意换算单位。
12.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比例定义即可解决。
【详解】12的因数有:1、2、3、4、6、12
其中,
所以2、3、4、6可以组成比例式:
【点睛】紧扣比例的定义解决问题。
13. 37.5 60
【分析】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8,说明甲数占5份,乙数占8份,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乙数占的份数-甲数占的份数)÷乙数占的份数;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乙数占的份数-甲数占的份数)÷甲数占的份数。
【详解】甲数比乙数少:(8-5)÷8
=3÷8
=0.375
=37.5%
乙数比甲数多:(8-5)÷5
=3÷5
=0.6
=60%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8,甲数比乙数少37.5%,乙数比甲数多60%。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个问题中单位“1”不同。
14.0.,0.45,.
【详解】试题分析:5÷11,商为循环小数0.4545…,循环节是45,简记法: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的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即可;
将此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即可;
商用分数表示,根据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据此解答即可.
解:5÷11=0.,
0.≈0.45,
5÷11=;
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小数除法中商是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2)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3)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15. 3
【分析】4相当于是比值,比的后项乘比值得到比的前项,再除以2得到x;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转化成一般的方程,再求解即可。
【详解】
【点睛】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求解比例方程的重要依据,只要转化成一般的方程,按照等式的性质求解即可。
16. 1∶2000000 70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题目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0千米,将千米化成厘米再求出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0千米,求3.5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用20乘3.5即可。
【详解】20千米=2000000厘米
比例尺=1∶2000000
20×3.5=7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改写以及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即可解答。
17.3∶4
【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先列出等式,然后把相乘的两项作为比例的内项或外项,得到a与b的比,再化简得到最简整数比。
【详解】
甲∶乙=
甲∶乙=(×12)∶(×12)
甲∶乙=3∶4
【点睛】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时,可以先把前项和后项化成整数,然后再化简,得到最简整数比。
18.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向之积;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解答。
【详解】8×=1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倒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19.760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38×2000000=76000000(厘米)=760(千米)
【点睛】关键是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
20. 1,2,3,6,9,18 1∶2=3∶6
【分析】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解答。
【详解】18的因数有:1,2,3,6,9,18;
组成一个比例是:1∶2=3∶6(答案不唯一)。
【点睛】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比例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1.x=30; x=9;x=;x=3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写成方程的形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3∶18=5∶x
解:3x=90
3x÷3=90÷3
x=30
x∶0.25=3.6∶0.1
解:0.1x=0.25×3.6
0.1x÷0.1=0.9÷0.1
x=9
x∶10=∶
解:x=×10
x×3=×10×3
x=
=
解:4.8x=14.4
4.8x÷4.8=14.4÷4.8
x=3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比例,计算时要认真。
22.12:18=26:39
【详解】第一项是12,第二项是18,第三项是26,第四项是39.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解答本题,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
23.200棵;80棵
【分析】分别计算出两块地的面积,用面积的和作总份数,再根据按比例分配进行列式解答。
【详解】15×8=120(平方米)
12×4=48(平方米)
120+48=168(平方米)
280×=200(棵)
280×=80(棵)
答:第一块地要栽200棵,另一块地要栽80棵。
24.360个
【分析】相同时间内师徒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等于两人完成工作总量之比,用比例的方法求出师傅的工作效率,进而求出零件的总个数。
【详解】解:设师傅每小时完成零件X个。
X∶36=5∶3
3X=36×5
3X=180
X=180÷3
X=60
60×6=36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360个。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工程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相同时间内,工作效率比等于工作总量之比。
25.1050千米
【分析】先根据“用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500千米”,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比例尺,然后再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解答。
【详解】1500千米=150000000厘米
5∶150000000=1∶30000000
3.5÷=3.5×30000000=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050千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利用比例尺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牢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6.416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得知,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出正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甲、乙两地相距是x千米.
=
3x=156×8
x=416;
答:甲、乙两地相距416千米.
27.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男生人数和小组总人数的比是3∶5,女生人数和小组总人数的比是2∶5
【分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
【详解】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8=3∶2,男生人数和小组总人数的比是12∶(12+8)=12∶20=3∶5,女生人数和小组总人数的比是8∶(12+8)=8∶20=2∶5。
答: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男生人数和小组总人数的比是3∶5,女生人数和小组总人数的比是2∶5。
【点睛】关键是理解比的意义,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
28.360平方米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分别计算出长方形的实际长和实际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即可,注意单位转化。
【详解】实际长:4÷(1∶600)=2400厘米=24米
实际宽:2.5÷(1∶600)=1500厘米=15米
实际面积:24×15=360(平方米)
答:这个大厅的实际面积是360平方米。
【点睛】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需要分别算出长和宽再计算其面积。
29.60000平方米
【分析】根据比例尺和图上的长、宽,先计算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
【详解】长:6÷=30000(厘米)=300(米)
宽:4÷=20000(厘米)=200(米)
面积:300×200=60000(平方米)
答:实际占地60000平方米。
【点睛】比例尺是1∶5000,相当于实际长度是图上长度的5000倍,那么实际面积是图上面积的50002倍,也可以根据这一点求解。
30.41.7毫升
【分析】可以设第二杯应加入蜂蜜的体积为未知数,然后分别列出两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体积比,根据蜂蜜和水的体积比相等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设第二杯应加入蜂蜜x毫升。
30∶360=x∶500
360x=30×500
360x=15000
x=15000÷360
x≈41.7
答:第二杯应加入蜂蜜41.7毫升。
【点睛】与列方程求解应用题类似,列比例方程求解应用题,也要合理设未知数,并准确找出等量关系。
31.84克
【分析】由题意可知此合金前后铜的质量没有变,铜的质量是378× =126(克),根据铜的质量以及铜与锌的比,把铜看成单位“1”找出合金前后锌占铜的分率之差,乘铜的质量即可。
【详解】铜的质量:378× =126(克);
添加锌的质量:126×( )
=126×
=84(克)
答:需要添锌84克。
【点睛】找准不变量和单位“1”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