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视频:契丹王朝
契丹族的兴起
契丹帐
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契丹·大辽
“白马青牛”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
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huang )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
——《辽史》卷37:《志第七·地理志》
【注释】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潢河:今西拉木伦河
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逐猎往来,居无常处。
——《旧唐书》卷199:《北狄传·契丹》
契丹人狩猎图
契丹人装束
找一找:契丹族与汉族在生产、生活、衣着装束等方面的不同。
狩猎为生、居无常处(游牧生活)
髡发左衽……
辽的建立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
——《辽史》
阿保机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契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可谓气壮山河。
视频:辽朝制度
西夏的建立
时间: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在宁夏地区建立政权,定都兴庆府
“西朝是西夏的别称,源于地理位置,相对于宋朝和辽朝,西夏位于西部,所以自称西朝”。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宋史》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辽
916年
北宋
960年
西夏
1038年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汉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并立—交融
公元1111年
北宋与辽的关系
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宋太宗: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澶州之战
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视频: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画像
“澶渊之盟”盟约: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4.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试问:澶州之战取得有利形势后,北宋能否有足够的实力一路北伐夺回燕云十六州
试问:虽然契丹南下的阵势浩浩荡荡,但契丹是否有能力继续南下以至灭亡宋朝
军事:双方力不从心
宋代建国本与汉唐不同,宋建国的第一要务即须裁抑兵权。……大河(即黄河)北岸的铁骑,长驱南下,更没有天然之屏障。
——钱穆《国史大纲》
如果看战场形势的话,辽朝是悬军深入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补给线跟不上。除此之外,他们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都没拿下来,大城市一个都没有拿下来。
——纪录片《中国通史》
澶渊之盟画像
“澶渊之盟”盟约: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4.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政治上国威扫地——屈辱性
未能收回燕云之地
输金纳绢以换和平,屈辱求和国威扫地
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从这一角度上说)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谋取和平求发展——互利性
民族交融
澶渊之盟画像
“澶渊之盟”盟约: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4.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榷场将此前因战争而时断时续的宋辽边贸固定化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等地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辽统治阶层意识到,只有与宋修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2017年第12期《 人民周刊 》)
互市贸易求双赢
辽(游牧文明) 北宋(农耕文明)
输出 商品 马、羊、骆驼…… 粟、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
种类 牲畜和土特产品 农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民族交流、交融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负担。
宋夏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1.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2.加重人民负担。
影响
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战
和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庆历和议
背景:公元1040-1042年间,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皆以宋朝失败而告终,由于连年征战,严重阻滞了西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夏与辽之间又出现嫌隙
时间:公元1044年,宋朝与西夏达成协议
和约内容: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结果:庆历和议达成后,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和镇戎军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
意义:澶渊之盟成为岁币政策的滥觞,它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结果,宋辽双方通过议和方式各取所需,在此基础上,宋朝统治者将此作为新的军事及外交政策,少数民族也乐意接受此政策
影响: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碰撞中的融合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que)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
观察契丹和西夏文字,再对比唐朝文字,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铜牌上的西夏文字
(元昊创制西夏文字)
契丹货币上写有“天朝万顺”
(耶律阿保机创制契丹文字)
天
万
唐朝货币
“开元通宝”
汉字之形
对比皮囊和鸡冠壶(外形、材质等),你有何结论?
皮囊(游牧民族用来装水、酒的皮质容器)
契丹鸡冠壶
(陶瓷容器)
①造型壮观、雕刻精细,工艺精湛 ②契丹人可能信仰佛教
辽学习了中原的制瓷技术,并保留了游牧民族特色
北宋与西夏、辽的融合
西夏瓷器
辽瓷器
北宋与西夏、辽的融合
北宋官吏服饰
西夏贵族像
宣化辽墓壁画门吏图
契丹文字
辽统治者在效仿中原制度,南面官杂用汉人、契丹人,并用汉人的制度进行管理;科举取仕,制定成文法
建立孔庙,春秋祭祀;开设科举,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
乳酪传入中原;契丹的服饰传入中原并且很流行;汉人与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西夏诸帝重视儒学,广建学校,释儒家经典,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等。
民族融合
文化学习
通婚
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
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
宋徽宗再次下诏: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
契丹服饰
汴京有“乳酪张家”
临安有“贺家酪面”
党项与其他民族融合——蒙古族
契丹与其他民族融合——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舞蹈《鲁日格勒》
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
西夏(党项)
辽(契丹)
北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碰撞中的融合
1044年
订立和议
1005年
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