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经济的繁荣
民族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盛唐气象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开明的民族政策
1、战争 2、册封
3、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4、和亲
和亲影响: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唐诗 :
书法:
绘画:
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
蜀锦、唐三彩
长安(坊市制)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史)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阎立本、吴道子
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唐蕃的友好往来
日本
悉尼
美国
英国
截至2015年11月,全世界共有67条唐人街,分布于5大洲、41个国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什么是遣唐使?
2.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派到中国的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遣唐使来华的影响
孝德天皇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 日本
土地制度 均田制 班田制
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二官八省制
地方制度 郡县制 郡国制
教学制度 国子监 太学 大学、国学
3、唐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
3、唐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
平假名:由汉字草书演变而成。
片假名:由汉字楷书的偏旁演变而成。
文 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建 筑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云南圆通寺 东大寺
制度
日本的
和同开珎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唐朝开元通宝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大弟子祥彦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鉴真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次数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1 742年 遭诬与海盗勾结,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744年 遇风暴,船被波涛击破,上岸,一个月后,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748年 遭遇台风,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754年 754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东渡成功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目的:
弘扬佛法
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688-763)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帮助辨别药物
鉴真东渡贡献:
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招提寺,为日本著名古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
鉴 真 坐 像
被日本定位国宝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交往的史实
朝鲜汉文学的鼻祖
唐朝和新罗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1.新罗强盛以后,派遣 和 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
唐朝 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 采用 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科技成就。
4. 音乐传入中国。
使节
大批留学生
进口
政治制度
科举制
朝鲜
特点:双向交流、开放包容
三、玄奘西行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yī),今河南人氏,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数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其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说说你印象中的玄奘
三、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
玄奘≠唐僧
5、著作
阅读课本P21并结合地图回答
长安
贞观年间
前往天竺取经
那烂陀寺
1、时间
2、目的
3、出发地
4、游学地点
《大唐西域记》
根据路线图和材料,说说玄奘西行会遇到哪些困难?
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大沙漠,有八百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小草也不长。后经过终年积雪的凌山,山高七千公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冰河,狂风暴雪袭来,飞沙走石,往往把人埋没、砸死,或者冻死。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七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分之三四。
恶劣的自然环境、语言障碍、饥饱问题、身体疾病、沿途战乱、盗贼等......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思考:玄奘西行有何贡献?
玄奘西行的贡献?
译经1335卷,带回佛经600多部;
《大唐西域记》记录了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贡献:
1、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新罗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来华目的:
遣唐使来华的影响: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书法、建筑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目的:
东渡贡献:
弘扬佛法
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点:
双向交流、开放包容
目的:
游学地点:
贡献:
前往天竺取经
那烂陀寺
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作出重大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玄奘和鉴真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说说他们的共同点。
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
1、他们都是唐朝著名僧人。
2、都为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险。
合作探究
1.“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忽必烈 D.唐太宗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A
3.唐朝初年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的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吉备真备
4.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C
C
5.右图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D
6.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B
7.七年级某班的同学负责班级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了“唐朝的中外交往”作为主题,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其中不恰当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传播中华文化
C.玄奘西行取经 D.新罗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8.“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