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下第四单元《军神》整篇课文的设计
备课跟上课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才能设计一堂让自己满意的课,接下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军神》一课说说我的备课思路。
一、精细解读教材,了解文本奥秘
解读教材是教学的起点,著名特级教师成尚荣老师说:“研读教材,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运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击的过程。”这三者之间,教师至关重要。只有教师正确地阅读理解文本,与文本深入的对话。
1、关注文本内容
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了解写作对象(主人公),有些课文还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教材中提供了哪些资源。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我们拿着教科书认真的读,一字一句的读,反复的读。然后借助教学参考仔细的读,当然有些还需查阅资料,帮助我们理解。
所以我通过细读《军神》一课的教材内容以及语文教学用书等了解到:课文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始了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烈巨大疼痛接受的手术。
还有教材的中间配有一副插图,以及课文的后面“阅读链接”中安排了类文《丰碑》,可以供学生拓展;同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作者及刘伯承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2、关注文体特征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的话题。就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文体的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应该遵照其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军神》一文的文体是小说,小说教学策略: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欣赏小说的语言、理解小说的主题、寻找学习的文眼等。
全文2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开顺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形象。本课中环境描写几乎没有,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不难发现“感悟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点: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非常细致,我们可以通过抓住这些细节描写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感悟刘伯承的坚毅如钢的英雄形象。
3、关注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就是指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乃至每一课教学的抓手。接下来我只简单说说我是怎么解读每一课的语文要素。
(1)聚焦“新角度”,从单元导读中寻找
我们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导读页基本上有两部分内容,右上部分的阐述是关于人文主题。右下就是“关于语文要素的”,而且第一条是关于阅读的,第二条是关于写作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的、阅读教学只实现第一条要素,等到习作时再实现习作要素,要将读写两条语文要素融合起来,实现读写结合。
(2)关注“新要求”,从课后练习中提炼
课后习题设计“旧貌换新颜”,是部编教材的主要亮点。读懂了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特别是“新题目”背后的新理念,就能准确提取语文要素,让教学有了“靶心”。课后习题是教学的指南,而且都是有层次、有梯度的出现。
二、精准定位目标,凸显学科特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那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我认为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以教育方针为领,关注文本的情感价值。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更要讲究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和谐统一把握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正确的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机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以课程标准为镜 ,关注文本的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文件。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熟读课程标准,了解每一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军神》一文在是小学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根据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三、精心设计活动,促进课堂价值实现。
教学设计是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的系统规划,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等等。
教学基本环节梳理
无论教学那一课,我想我们都有个大体思路和步骤,结合课后习题三大的功能:一是指导教师研读教材文本,二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三是指导孩子的学习。备课时要充分利用起来,并且要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军神》一课:
第一步学生预习解决字词,把课文读顺畅,了解课文大意 (第一课时)
第二步品读课文:
一是紧扣“军人”“军神”两个词读懂内容。(课后第二题)(第一课时)
二是紧扣“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内心,并进行朗读和写话指导。(第三题)
三是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第四题)。(第二课时)
第三步,阅读链接。“由外表到内心”的方法,阅读《丰碑》(第二课时)
刚才说到的是对一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基本步骤,但落实到课堂的操作中,它的环节又稍有不同,我上课的基本环节有以下五个部分:激趣导入、预习检测、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2、教与学方法的使用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给予学生发言的权利、搭建展示的平台。但我们很多青年教师,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一没有举手就慌。课堂一安静就急,显得非常着急。课堂上慢慢来,放平心态,相信学生,你会看到一个令你心动的结果。
语文实践活动设计
我这里讲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指我们语文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思的学习活动。这里我就以课后第三题的第二句为例:落实本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我设计以下的语言实践活动:
同学们,文中最突出的写法就是抓住人物细节描写,请你在文中找到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句。
1、先自由读句子,本句抓住了人物进行描写(动作、神态)。
2、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词进行理解感悟,如:让学生想象“汗如雨下”的样子,再说说几个相同样式的词语。
3、猜猜刘伯承此时会在想些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4、把自己的感受融进自己的朗读。
5、插入《军神》背景中的一段话,指名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6、带着感受再次朗读本句。
7、创设情境:抓住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心情。
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既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又关注了基础知识、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同时还让“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一语文要素在课堂中落地。
要设计好一篇课文、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不是一朝一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持之以恒的学习、思考、实践,不断完善。愿我们都能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不断成长,遇见更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