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 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① ,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② ,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③ ;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不诚是最明显的
B.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最明显的不诚,是谓说假话
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不诚是最明显的,是谓说假话
D.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2.下列短语,最适合作为文段标题的一项是( )
A.“修辞立其诚”刍议 B.“修辞立其诚”释义
C.“修辞立其诚”新解 D.修辞与立诚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答案】1.D 2.B 3.①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二者都是理论命题);
②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然而也必须与客观实际一致);
③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前文“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根据统一对应原则“口里说的”要放在前面“心中所想”的前面。据此排除AB两项;
“最明显的不诚”是对“说假话”进一步阐释,要放在“说假话”之后。排除C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为文段拟写标题的能力。
文段首先指出“修辞立其诚”是《易传 文言》的一句话,然后指出今天“修辞立其诚”仍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然后解释具体从“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三个方面解释什么是“立其诚”。文段内容是解释什么是“修辞立其诚”。
A.“‘修辞立其诚’刍议”太宽泛,文段只是解释什么是“修辞立其诚”;
C.“‘修辞立其诚’新解”,文段的内容并不“新”;
D.“修辞与立诚”是讲修辞和立诚的关系,文段并非论述二者关系。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横线前讲“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横线后说“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横线填写内容具体阐释“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与“理论命题”的关系。根据“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而“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由此可以得出“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理论命题”;
第二处,前文说“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后面说“才能够感动人心”,横线填写内容应该为“文学如何才能够感动人心”,文学要感动人心,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结合结合前文“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所以此处填写“然而也必须与客观实际一致”意思的句子;
第三处,前文说“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后文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那么“浅而言之”就是“思想与行动一致”,所以横线填写的句子是“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
4.《修辞立其诚》中,作者认为“立其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哲学与科学在追求真理,追求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常受到主观认识的干扰。原因一是人在观察现象时,在认识中含有主观因素。二是近年来社会导向强调主体性的重要。
(2)存在学风不端正的问题。原因是社会中有人哗众取宠,曲解经典以讨好时尚,违背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3)做人不讲真话、实话。原因是世事的错综纷繁,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人心扭曲。目的:阐明为什么需要“修辞立其诚”,“立其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文章中说“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可见,“立其诚”存在追求真理,追求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常受到主观认识的干扰的问题。原因是“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
根据文章中说“‘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因此,“立其诚”存在学风不端正的问题。原因就是“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根据“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把自己当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可见,“立其诚”存在做人不讲真话、实话的问题。原因是“世事的错综纷繁”“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是“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人心扭曲”。
这样写的目的,首先阐明了需要“修辞立其诚”的原因:它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而且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其次,揭示了“立其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端正学风。
5.《修辞立其诚》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其含义。
【答案】中心论点为修辞立其诚。即发言著论写文章坚持真实性。“立其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是一篇议论文,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发现中心论点的提出在第一段中,“‘修辞立其诚’是《易经·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可以得出是“修辞立其诚”,即即发言著论写文章坚持真实性。
“立其诚”的含义可以由第二段原文“‘立其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直接得出。
6.为什么说《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答案】文章在强调为人、作文要“真”的同时,直指社会现实:一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人心的扭曲,使得人们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说真话、不讲实话;二是当今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使得人们忽略了客观真理。文章对这两个方面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因此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它实际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这恐怕是文学在当下需要做的,也是每个作家应该担当的。而就我自己而言,如何把心灵资源库丰富起来、深邃起来、清澈起来,再对生活环境进行准确而适当的表达,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修炼的任务。我们的生活,处于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问题层出不穷,形势严峻。这是限制,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创作者真诚面对思索,“修辞立其诚”,使创作者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从而收获大情怀大境界。所以说《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7.《修辞立其诚》一文多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引用内容 引用作用
【答案】
引用内容 引用作用
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也。(《管子·心术上》) 分别论证了“追求真理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和“端正学风”的观点。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汉书·儒林传》)
修辞立其诚(《易传·文言》) 借此提出本文观点,引出下文的论证。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开头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作者提出修辞立其诚应是发言论著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开门见山。接着,在论证“追求真理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时引用《管子·心术上》“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也”,提出了认识外物时要舍弃自己的主观成见而以外物为法则,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在论证“端正学风”时引用《汉书·儒林传》“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提出不要歪曲学术来迎合世俗,坚持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
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宗炳在此倡导的“应目”“会心”和“畅神”三环节的整合相应之说,在清代叶燮的主张“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中获得回应。在宗炳与叶燮两人之间略作比较,“应目”与“感于目”“会心”与“会于心”之间单从字面上看是无甚差别的,只是宗炳的“畅神”显示了对一种积极的深层心灵至乐的发现和肯定。
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冯友兰指出:“哲学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观。……艺术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赏或赏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赏玩则带有情感。”这里被叠用的“心赏”与“赏玩”,实际上正是指心灵的情感游戏,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之说相通。艺术作为心赏,在这里应是指一种在身体感觉中满足心灵提升需要的自由游戏。这里的身体感觉是说,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而这里的心灵鉴赏则是说,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过美学去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的途径。
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发现,现代西方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感官美,声色之美;另一个是“为艺术而艺术”,重视声色之美,可是单纯感官娱乐没有深层内涵。这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生活里面。但后现代艺术完全丢掉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种偏颇,他提出一种主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他主张讲声色之美,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含义,“艺术生活化既不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就是说,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要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
(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材料二:
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
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既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本真”之意。
(摘编自邹其昌《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产而产生,它必须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相接通,才能既有身体感觉的满足,又有心灵的提升。
B.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
C.文章提倡艺术生活化,就是说艺术必须深入生活,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吸纳生气,同时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
D.邹其昌认为,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过多,庞杂的理论支撑容易造成人格分裂,难以造就完整的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感性和心性传统都需要向现代性转化,蔡元培倡导“美育代宗教”注重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较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B.宗炳所说的“畅神”是欣赏活动中深层的心灵至乐,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愉悦,单纯追求声色之乐的身体感觉无法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
C.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做到身心一致,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
D.审美活动中,如果仅仅追求声色之美,那是形而下的意象追求,只有通过声色之美而感悟到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真正属于心灵鉴赏的一项是( )
A.鉴宝现场,专家当即为群众的每一件文物报价。
B.看油画《父亲》,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
C.看电影《三打白骨精》,为演员的演技叫绝。
D.看科幻电影,对人说:“全是编的,莫当真。”
11.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身感心赏之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12.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8.A 9.C 10.B 11.身感心赏之学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 12.第一段阐述当代美学必须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第二段阐述古人关于心性的论述;第三段阐述身感心赏之学在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意义,第四段探讨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完美融合的途径。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错误,这一表述于文无据,材料一第3段只是说“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并没有说“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
C.“……艺术生活化,……同时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错误,“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是“生活艺术化”的要求,不包括在“艺术生活化”的范畴之内。
D.“邹其昌认为……庞杂的……难以……”错误,材料中邹其昌只是客观地叙述中国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并没有倾向性意见。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目的是……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分析错误。从材料一来看,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让审美活动由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B.从静止的画面里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感到他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中一个,这正是一种情感游戏,是从身体感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心灵鉴赏。
A.专家的评估是理性活动,不是情感游戏,不属于心灵鉴赏。
C.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没有进入故事,更没有领悟到故事背后的精神支撑,不属于心灵鉴赏。
D.清醒的理智行为,不属于情感游戏,不是心灵鉴赏。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本题需要下定义的概念是“身感心赏之学”,依据“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可知,“身感心赏之学”的本质是“美学”。
再结合“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可总结出这种美学的特点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
作答时注意下定义一般使用长整句进行表述,格式多为“……是……”。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作答本题,归纳各段段落大意即可,而归纳各段大意,可以通过寻找各段的关键句来完成。
第一段关键句为“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这是说当代美学要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化转化;
第二段关键句有“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这是阐述古人关于心性的论述;
第三段关键句主要有“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这是阐述身感心赏之学在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意义;
第四段关键句主要有“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这是探讨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完美融合的途径。
抓住这些关键句进行语言整合即可。《修辞立其诚》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 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① ,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② ,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③ ;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不诚是最明显的
B.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最明显的不诚,是谓说假话
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不诚是最明显的,是谓说假话
D.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2.下列短语,最适合作为文段标题的一项是( )
A.“修辞立其诚”刍议 B.“修辞立其诚”释义
C.“修辞立其诚”新解 D.修辞与立诚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4.《修辞立其诚》中,作者认为“立其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修辞立其诚》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其含义。
6.为什么说《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7.《修辞立其诚》一文多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引用内容 引用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
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宗炳在此倡导的“应目”“会心”和“畅神”三环节的整合相应之说,在清代叶燮的主张“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中获得回应。在宗炳与叶燮两人之间略作比较,“应目”与“感于目”“会心”与“会于心”之间单从字面上看是无甚差别的,只是宗炳的“畅神”显示了对一种积极的深层心灵至乐的发现和肯定。
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冯友兰指出:“哲学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观。……艺术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赏或赏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赏玩则带有情感。”这里被叠用的“心赏”与“赏玩”,实际上正是指心灵的情感游戏,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之说相通。艺术作为心赏,在这里应是指一种在身体感觉中满足心灵提升需要的自由游戏。这里的身体感觉是说,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而这里的心灵鉴赏则是说,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过美学去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的途径。
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发现,现代西方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感官美,声色之美;另一个是“为艺术而艺术”,重视声色之美,可是单纯感官娱乐没有深层内涵。这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生活里面。但后现代艺术完全丢掉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种偏颇,他提出一种主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他主张讲声色之美,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含义,“艺术生活化既不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就是说,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要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
(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材料二:
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
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既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本真”之意。
(摘编自邹其昌《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产而产生,它必须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相接通,才能既有身体感觉的满足,又有心灵的提升。
B.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
C.文章提倡艺术生活化,就是说艺术必须深入生活,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吸纳生气,同时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
D.邹其昌认为,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过多,庞杂的理论支撑容易造成人格分裂,难以造就完整的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感性和心性传统都需要向现代性转化,蔡元培倡导“美育代宗教”注重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较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B.宗炳所说的“畅神”是欣赏活动中深层的心灵至乐,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愉悦,单纯追求声色之乐的身体感觉无法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
C.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做到身心一致,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
D.审美活动中,如果仅仅追求声色之美,那是形而下的意象追求,只有通过声色之美而感悟到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真正属于心灵鉴赏的一项是( )
A.鉴宝现场,专家当即为群众的每一件文物报价。
B.看油画《父亲》,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
C.看电影《三打白骨精》,为演员的演技叫绝。
D.看科幻电影,对人说:“全是编的,莫当真。”
11.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身感心赏之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12.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