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资源安全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章 第一节
课程标准
认识资源安全问题,说明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表资料,理解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图文资料、实例分析,掌握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了解资源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通过图文资料、实例分析,理解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形成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目录
01
02
03
CONTENTS
资源安全问题
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保障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问题
1
1980年9月,美国朱利安·西蒙教授与保罗·埃尔里奇教授就10年后铬、铜、镍、锡、钨5种金属的价格是否上涨打赌。他们假想以1980年9月29日的价格分别买入以上5种金属,每种金属花费200美元。
关于金属价格变化趋势的争议
假如,10年后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真上涨了,你就要付给我这批金属的总差价!
那如果金属的价格在下降了,你要付给我总差价!
埃尔里奇
西蒙
1.两教授之赌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2.从此赌中你能推测两位教授对世界资源安全前景的观点吗
3.能不能乐观地认为世界资源价格只降不涨
关于金属价格变化趋势的争议
埃尔里奇
西蒙
悲观论
乐观论
两教授之赌的背后是关于世界未来资源安全前景的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种观点之争。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饥荒和资源耗竭将很快到来,资源价格亦将随之日益攀升。
V
S
资源不会枯竭;资源短缺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来开发替代产品,而科技进步又为这种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资源价格不但不会飙升,反而会下降。
资源供需平衡的安全状态
请阅读教材并结合图A回答:
什么是资源安全,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安全的条件是什么?
资源安全
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认定条件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
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探究一
资源供需平衡的安全状态
探究一
请阅读教材并结合图A回答:
什么是资源安全问题?资源供需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导致资源安全问题?
资源安全问题
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
根本原因
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探究一
请根据图B、图C分析:
资源供需失衡有哪几种情况?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资源需求增长过快
资源供给能力
降低过多
思考
1.什么情况下,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会增加?
2.什么情况下,人类的资源供给会减少?
思考:
1.在什么情况下,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会增加?
①人口数量增多,加大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②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提高。
2.什么情况下,人类的资源供给会减少?
①人口增长;
②消费水平提高;
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
④资源不足(资源过度使用、受到污染)、开发技术能力有限等。
探究一
请根据图B、图C分析:
资源供需失衡有哪几种情况?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资源禀赋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消费需求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资源安全问题
1.从图中分别读出1949年、1980年和2010年我国的水资源使用总量和人口数量,计算3个年度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
2.估算从1949年到2010年,我国用水总量、人口和人均用水量增加的倍数。
【活动】以我国水资源为例,说明消费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
年份 水资源使用总量/亿m 人口数量/亿人 人均水资源使用总(m /人)
1949 1000 5.5 182
1980 4500 10 450
2010 6000 13.5 444
用水总量增加5倍 人口增加1.45倍 人均用水量增加1.44倍
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导致用水总量剧增,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3.说明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对用水总量变化的影响。
资源安全问题 ● 素养应用
结合右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与人口、土地、产业不匹配;
2.水污染问题严重;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我国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土地、产业布局之间存在不匹配性,但工农业、服务业的用水需求却在增加;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有限,我国的河湖、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全国80%以上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我国多年来农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0%,但仍然以“土渠输水”、“大水漫灌”为主,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也只有55%左右,居民生活供水管道老化造成的损失达年用水总量的20%。
思考
资源安全问题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呢?
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维持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当资源供给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会避免发生资源安全问题。下图示意资源供需平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的是 ( )
A. 鼓励人口增长 B.减少资源开采
C. 优化产业结构 D.资源价格上涨
2.下列做法中,可能打破图示资源供需平衡的是 ( )
A. 破坏生态环境 B.降低消费水平
C. 增加资源进口 D.避免区域冲突
A
C
1.C 2.A
解析:
1.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
2. 破坏生态环境,就会降低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难以维持资源供需平衡。
资源安全问题
影响国家安全
2
请阅读教材回答:
什么是国家安全,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有何关系?
探究二
国家总体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常规国家安全
(传统意义)
非常规国家安全
(现代社会)
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资源安全
环境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
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
探究二
请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资源安全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什么是战略资源?
资源安全
淡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石油资源
铁矿资源
战略资源安全
非战略资源安全
战略资源:事关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探究二
请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谈谈:
资源安全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材料一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我们身边的很多物品——手机、自行车、汽车、空调以及诸多尖端科技领域,都离不开稀土的应用。目前,全球约90%的稀土产品仍然来自中国。据统计,我国稀土储量仅剩2700万吨,在世界总储量中占比由过去的7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30%。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未来极可能需要进口。
直接影响
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探究二
请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谈谈:
资源安全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材料二
P25 瑙鲁——富也资源贫也资源的国家
思考: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瑙鲁岛磷酸盐储量丰富的原因。
2.分析该地磷酸盐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瑙鲁因何富?因何贫?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瑙鲁岛磷酸盐储量丰富的原因。
①瑙鲁位于低纬太平洋,热量条件好,鱼类生长速度快,海鸟食物丰富,海鸟众多(纬度位置);
②该岛远离其它陆地,面积狭小,人类活动少,受人类干扰小,大量海鸟聚居该岛,产生大量粪便,日积月累,该岛沉积大量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磷酸盐(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 素养应用2 瑙鲁
2.分析该地磷酸盐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磷酸盐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②农业迅速发展磷酸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③四面临海,海运便利。
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 素养应用2 瑙鲁
3.瑙鲁因何富?因何贫?
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 素养应用2 瑙鲁
富:磷酸盐作为瑙鲁战略资源,向全球出售,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贫:
①由于经济结构单一,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磷酸盐的枯竭,社会经济陷入危机;
②粗放的露天磷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破坏严重;
③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资源短缺,加剧了国家安全的受威胁程度。
探究二
请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谈谈:
资源安全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材料二
P25 瑙鲁——富也资源贫也资源的国家
间接影响
资源安全问题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区域性的资源安全危机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触发重大社会危机,引发全国性的政局动荡和武装冲突。
国家间的各种资源冲突,有可能导致多国的经济与政治纠纷或武装冲突,成为多国的安全问题。
石油冲突
2012年,肯尼亚与索马里因争议海域开发闹矛盾。
天然气冲突
图:闯入塞浦路斯海域的土耳其勘探船Fatih号
2019年,在东地中海上,因为天然气资源,土耳其向塞浦路斯挑衅。
领土冲突
如今印巴两国的主要领土争端是位于印巴边境北部的克什米尔和锡亚琴冰川地区。
淡水冲突
淡水冲突,指共享淡水资源的国家因水资源分配和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冲突。以色列和约旦就曾因为淡水资源发生冲突。
1.1948—1999年和2000-2008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冲突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2.与1948—1999年相比,2000-2008年哪些冲突的比例增加了 哪些减少了
1948—1999:水量、基础设施、联合管理
②减少的:水量、水电
①增加的:联合管理、基础设施、水质、防洪、技术合作
【活动2】P26 以国家间淡水冲突为例,推测资源冲突引发的后果
2000—2008:基础设施、水量、联合管理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植被 D.土壤
B
D
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属于非常规国家安全的是( )
A.政治安全 B.主权安全 C.资源安全 D.军事安全
4.以下不属于我国战略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稀土资源 C.气候资源 D.铁矿资源
C
C
保障资源安全
3
请结合图A思考:
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从哪些角度保障资源安全?
探究三
资源供需失衡的不安全状态
人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答曰:开源、节流、规避风险
挖掘资源潜力
开发替代资源
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1.在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可增加区域自身的资源供给能力,但高度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开发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代替常规能源;的确良布料)
要求资源的供给渠道保持稳定,经济成本可接受,且有相应的技术或市场机制作为保障(我国修建中缅油气管道,进口石油、天然气)
可以在资源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制定相应政策,限制稀土资源出口)
资源供需失衡的不安全状态
通过增加资源供给实现安全
请结合图B思考:
从供给侧保障资源安全,有哪些途径?
探究三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使用效益最大化
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节约与优化资源利用
2.在资源消费方面:节约与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
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工业生产后废水治理后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大力宣传,增强公民的节约意识)
所有这些都高度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进步。
请结合图C思考:
从需求侧保障资源安全,有哪些途径?
探究三
资源供需失衡的不安全状态
通过减少需求实现安全
案例
通过改进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力流动式灌溉:
从水井或地表水渠引水,水依靠重力顺坡流动,常流经未加防渗衬垫的田间沟渠,只有50%-60%的灌溉水达到田间,加上蒸发损失,实际灌溉效率只有30%-40%。
滴灌:
在地表或地下设置多孔管道网,使水能在接近农作物根部以滴流的形式释放出来,灌溉效率可以达到80%-90%,但所需费用较高。
旋转式喷灌:
用泵从地下抽取水,并用可移动设备向农作物喷洒水,灌溉效率约为70%-80%。
探究三
思考:
在保障资源安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案例·思考我国是怎样保障资源安全的
“的确良”是一种服装原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领了当时我国的服装风潮。正是这种“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帮助中国人解决了棉布原料供应紧张的问题。在此之前,人们大多穿的是棉布衣裤,而有限的土地顾得了吃(种粮食),就顾不了穿(种棉花),纺织品异常紧缺,布匹需要凭布票购买。
“的确良”是一种化纤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上开始流行,60年代初开始在京津沪小批量试制。70年代,我国通过引进石化装备,发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陆续建成上海金山石化等大厂,使曾是高档商品的“的确良”逐渐普及,服装原料有了替代品,缓解了我国种棉花与种粮食争地的矛盾。进入80年代,“的确良”等化纤产品的产量增加,加之棉花连年增产,纺织品生产已经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求。1983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1984年不再新印发布票,通行30年的布票终于废止。
依赖技术进步
节流
开源:
开发替代品
课堂小结
资源安全
主要含义
问题成因
影响因素
保障途径
增加供给与保障
节约、优化资源利用
避免衍生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
影响
当堂落实练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荒,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从这以后,导致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2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1.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负担
2.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B
D
近年来,黄土高原推动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原来栽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的农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是( )
A.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多元化 B.科技含量减弱
C.趋向机械化 D.趋于自给自足
4.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区生态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川淤沙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洪水流量增加
B
A
5.(地理实践力)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
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
质基础,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措施:①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 ② 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
③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