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生物进化理论——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课时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生物进化理论——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课时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6 10: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练习】
1.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无性繁殖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就没有进化
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不可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
4.关于自然选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
B.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5.青霉素的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万古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其结构与作用原理类似于青霉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万古霉素因干扰细菌增殖而发挥抗菌功效
B.万古霉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抗万古霉素的变异
C.青霉素过敏者一般不建议使用万古霉素
D.万古霉素的使用会使细菌群体中抗万古霉素的基因频率提高
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 )
A.1/6 B.1/5 C.2/5 D.3/5
【能力提升】
7.生活在美国南部的绿色蜥蜴猎食时,唯一的伎俩就是奔跑。当人类给这一地区引入另一种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地盘,把绿色蜥蜴赶到树上生活。研究发现,仅仅经过20年的时间,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更高处的领地上定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B.环境改变导致绿色蜥蜴突变产生适合树上生活的护趾
C.绿色蜥蜴和褐色蜥蜴两个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D.生活在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
8.下列叙述中没有发生生物进化的是( )
A.由一个物种发展出大猩猩、黑猩猩和猩猩等多个物种
B.经过人工连续数代的选择,培育出本丹斗鸡来亨鸡、长尾鸡和丝毛鸡等若干新品种
C.某种群有36%BB、48%Bb、16%bb,经2次自交后变为54%BB、12%Bb、34%bb
D.工业污染后桦尺蠖浅色(s)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40%和40%,且种群非常大、没有迁入迁出、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
B.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若再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那么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C.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6%
D.该种群随机交配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三代,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10.细胞色素C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呼吸酶的一种。人的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1 13 21 35 44
A.细胞中普遍存在细胞色素C的事实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的积累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D.细胞色素C基因在绝大多数动植物的细胞中都会表达
11.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
B.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D.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12.果蝇的灰翅(基因A控制)和黑翅(基因a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且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果蝇种群可随机交配。如图是某地区三个时期基因A与基因a的频率变化数据。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Ⅱ~Ⅲ时期,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
B.Ⅰ时期中,灰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约为24:1
C.因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
D.Ⅰ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相等
13.大红吊钟柳,花红色,有细长的管状花冠;山吊钟柳,花蓝色,有较大的钟状花冠。在自然条件下,前者以其红色光和红外光招引蜂鸟,管状的花冠与蜂鸟细长的喙也相适应;后者以蓝紫光与紫外光招引蜂类,钟状花冠也适于蜂类采蜜,但二者之间不能相互受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殖隔离的存在,说明大红吊钟柳和山吊钟柳属于不同的物种
B.二者的花色和结构的不同,使得物种间存在隔离,阻止了基因交流
C.判断两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准是二者在自然状态下能否有后代
D.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才能产生生殖隔离
14.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研究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中发现了不同于狮子鱼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与狮子鱼相比,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了定向突变
B.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了选择
C.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D.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15.已知某地区蝗虫的抗药性(A)对不抗药性(a)为显性,如图表示该地区蝗虫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蝗虫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地区蝗虫的_____________。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的现象,蝗虫新种产生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隔离。
(4)该地区蝗虫群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经过人工喷洒农药,不抗药的蝗虫全部被杀灭,抗药的蝗虫自由交配一代后,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马和驴能够交配,但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C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项叙述错误;
A项,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故A项叙述正确;
B项,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材料,故B项叙述正确;
D项,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D项叙述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也可能成为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
C、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不是新基因,可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材料;C错误;
D、害虫在接触到农药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不定向的变异,用药之后,药物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而使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A正确;
B、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B正确;
C、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正确;
D、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万古霉素因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不能增殖而发挥抗菌功效,A正确;
B、万古霉素不能使细菌产生抗万古霉素变异,只能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由于万古霉素与青霉素的结构相似,因此青霉素过敏者不适合使用万古霉素,C正确;
D、万古霉素的使用会使细菌群体中抗万古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提高,D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60%+40%×1/2)=80%即4/5,进而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1-4/5=1/5,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基因频率不变,故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的基因频率仍为1/5。
故选B。
7.答案:C
解析: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又可以回到地面生活,也可以在树上生活,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A项错误;绿色蜥蜴突变产生适合树上生活的护趾是环境改变之前就出现的,只不过改变后的生存环境对该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B项错误;绿色蜥蜴和褐色蜥蜴是两个不同物种,因而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衡量物种是否产生的标志,C项正确;生活在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这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但该过程中未必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因为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除了基因突变外,还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A、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存在生物进化,因此由一个物种发展出大猩猩、黑猩猩和猩猩等多个物种存在生物进化,A错误; B、经过人工连续数代的选择,培育出本丹斗鸡来亨鸡、长尾鸡和丝毛鸡等若干新品种,此过程中存在选择,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会出现生物进化,B错误;
C、某种群有36%BB、48%Bb、16%bb,B基因频率为36%+48%×1/2=60%,b基因频率为1-60%=40%,经2次自交后变为54%BB、12%Bb、34%bb,B基因频率为54%+12%×1/2=60%,b基因频率为1-60%=40%,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生物没有进化,C正确;
D、工业污染后桦尺蠖灰色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进化,D错误。
故选C。
9.答案: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动物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类似于植物的自交,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40%×1/4=30%,A正确;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30%、Aa基因型频率=40%×1/2=20%、aa基因型频率=40%+40%×1/4=50%,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若再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30%+20%×1/4=35%,B正确;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20%+40%×1/2=40%,a的基因频率=40%+40%×1/2=60%,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60%×60%=36%,C正确;该种群随机交配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多代,每代个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基因的表达。细胞中普遍存在细胞色素C的事实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不同生物所含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不同,B错误;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的积累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只有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才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细胞色素C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的呼吸酶,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都需要细胞色素C,因此大都会表达细胞色素C基因,D正确。
11.答案:ACD
解析: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不等于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B、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正确; C、野生稻的“缺点”是对于人类的利用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C错误D、野生稻经人工选择培育出的是新品种(栽培稻),不会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CD。
12.答案:ABD
解析:A、Ⅱ~Ⅲ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后趋于稳定,因种群随机交配,说明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A正确; B、Ⅰ时期中,灰翅基因的频率为0.8,黑翅基因的频率为0.2,则种群中黑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0.2×0.2=0.04,灰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0.96,因此灰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0.96:0.04=24:1,B正确; C、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Ⅰ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均为2×0.2×0.8=0.32,D正确。
故选:ABD。
13.答案:CD
解析:自然状态下二者不能相互受粉,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由于二者花色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传粉生物的差异,阻止了二者间的基因交流;判断两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准是二者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可能不需要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如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
14.答案:BD
解析: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被定向诱导,A错误;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了选择,B正确;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使得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
15.(1)答案: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X表示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
(2)答案:基因库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该地区所有蝗虫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地区蝗虫的基因库。
(3)答案:自由交流;生殖
解析: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蝗虫新种产生的标志。
(4)答案:9%;70%;是
解析:已知该地区蝗虫种群中AA占20%,aa占50%,则Aa=1-20%-50%=30%,所以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20%+30%×1/2=35%,a的基因频率=1-35%=65%;喷洒农药后基因型为aa的蝗虫全部被杀灭,剩余的抗药性蝗虫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3,所以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2/5+3/5×1/2=7/10(70%),a的基因频率=1-70%=30%,则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30%×30%=9%。综上所述,蝗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