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课时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课时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6 10:15: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2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基础练习】
1.下列能作为生物进化直接证据的是(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分子生物学证据 D.化石证据
2.人的上肢、蝙蝠的翼、鲸的鳍和猫的前肢,从外形和功能看很不相同,但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的(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生物遗传学证据
3.下列关于生物协同进化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 B.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基因库
C.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D.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就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
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结构的相似性可以说明两种生物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
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
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对不同地层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B.通过不同种类生物基因和蛋白质的比较,不可能知道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C.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通过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6.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物种多样性 B.蛋白质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能力提升】
7.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B.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协同进化
C.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8.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9.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b)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B)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浅色桦尺蛾与黑色桦尺蛾同时存在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B基因频率的增加是由于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C.该地区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基因型Bb的频率不会改变
D.桦尺蛾的进化是通过对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0.2022年10月3日,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佩博和他的同事对尼安德特人遗骸的线粒体DNA和丹尼索瓦人手指骨进行基因测序,通过与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尼安德特人没有对现代人线粒体做出过任何贡献,丹尼索瓦人的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进化除了化石,还可把在当今生物体上留下的印迹作为生物进化的佐证
B.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线粒体基因完全不同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方式有关
C.丹尼索瓦人的DNA序列与现代人不同,说明现代人的进化速度较快
D.基因测序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11.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2.下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形成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
B.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a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13.中科院协同进化研究组利用DNA序列,重建传粉榕小蜂、造瘿非传粉小蜂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之间是通过竞争相同的雌花资源而协同进化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实现的
C. 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 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都以DNA为遗传物质,是二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14.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古生物化石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从鲸、龟、蝙蝠等动物的上肢骨骼内部结构模式相似,得到胚胎学上的证据
C.从鱼类、鸟类、哺乳类的早期胚胎中均有鳃裂这一事实中,得到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D.从比较真核细胞内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异的大小,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15.某地椿象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该地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椿象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椿象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
(1)椿象通过长而锋利的喙,刺穿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_和_____。
(2)椿象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椿象_____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的结果,该过程中,椿象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
(3)椿象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可提供进化的_____,果皮较薄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上述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椿象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的结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分子生物学证据只是分析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这些证据(包括分类学、遗传学上的证据)的证明面都比较窄,ABC错误;
D、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人的上肢、蝙蝠的翼、鲸的鳍和猫的前肢,从外形和功能上看很不相同,但比较研究这些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它们的内部结构模式基本一致,说明它们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协同进化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A错误;
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外形和功能不相同,但内部结构一致,属于同源器官,说明由共同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不能仅凭结构的相似性说明两种生物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B错误;
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不是血缘关系,C错误;
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A正确;
B、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B错误;
C、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C正确;
D、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D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由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可知,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属于生物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A正确;
B、狼捕食生存能力相对较弱的鹿,而生存能力相对较强的鹿能够生存下来;生存能力相对较强的狼捕食能力强,生存能力相对较弱的狼捕食能力弱,容易被淘汰。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B正确;
C、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狼为肉食性动物,其食物中几乎不含淀粉;经人类长期驯化得到的狗为杂食性动物,由于人类食物以淀粉类为主,导致人喂给狗的食物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经长期的选择过程,不适应这种饮食结构的被淘汰,逐渐适应的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狗。可见,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定向的选择而不是定向的变异。
9.答案:D
解析:A、浅色桦尺蛾与黑色桦尺蛾同时存在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基因多样性,A错误;
B、基因突变在环境被污染之前就存在这,环境污染对基因突变因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作用,B错误;
C、该种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B、b的基因频率发生在变化,Bb的基因型频率也会发生变
化,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桦尺蠖的进化是通过环境对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化石是生物进化在地层中留下的证据,在当今生物体上留下的印迹可以作为进化的佐证,A项正确;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线粒体基因完全不同,说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起源不同,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方式无关,B项错误;丹尼索瓦人的DNA序列与现代人不同,说明现代人与丹尼索瓦人之间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现代人的进化速度快慢无关,C项错误;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D项错误。
11.答案:BCD
解析: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与植物花冠筒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通过题图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CD。
12.答案:AB
解析:一个种群中不同个体表型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A项正确。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两者之间产生生殖隔离,B项正确。a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型,C项错误。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生活的区域环境不同,所以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同,D项错误。
13.答案:BC
解析:协同进化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一系列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种群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两种动物在遗传物质上具有共性,体现了生物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14.答案:BC
解析:生物化石是进化最直接的证据,A项正确;鲸、龟、蝙蝠等动物的上肢骨骼结构模式相似,得到比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B项错误;鱼类、鸟类、哺乳类的早期胚胎中均有鳃裂是胚胎学证据,不是比较解剖学证据,C项错误;比较真核细胞内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异的大小,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D项正确。
15.答案:(1)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环境的定向选择
(2)短喙;自然选择;发生
(3)下降;原材料;协同进化
解析:(1)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
(2)根据题图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由于其果实的果皮较薄,椿象也喜食,椿象中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椿象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椿象发生了进化。
(3)由于平底金苏雨树的引入使椿象种群中长喙的个体减少,会导致进食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椿象减少,进而减少了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导致其数量下降;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存在变异,为其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综上所述,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椿象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