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一模分题型分层汇编-08诗歌赏析
一、诗歌鉴赏
1.(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艾青的《礁石》,联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和《我爱这土地》都运用了象征手法,“土地”象征_______________,“礁石”象征_______________。
(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绝句
石懋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②,去日飞球③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懋(mào),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②轻黄:淡黄。③飞球:杨树籽。
2.“去日飞球满路旁”中的“满”字寓动于静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本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均使用了“杨花”这一意象,试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飞尽水悠悠。
4.有人评价该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含愁”,请任选两句,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5.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子规 B.沙鸥 C.寒鸦
(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6.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7.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起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9.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2020·四川成都·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释】①坞:山坳。
10.第二句中的“抱”字非常传神,是炼字的好例子,请谈谈其妙处。
11.下面所列诗句中哪句与本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诗中的“远行人”指的是谁?冬至夜里,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13.下列诗歌中,哪一首与本诗在表现“思家”的写法上相似?请作出分析。
A.王湾的《次北固山下》B.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C.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021·四川·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虞山王石谷
恽格
东望停云结暮愁,千林黄叶剑门秋。
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
14.下列哪首诗歌与本诗所描绘的意境相似?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渔家傲·秋思》 B.《野望》 C.《月夜忆舍弟》
答:我选( )
理由:____________
15.“最怜霜月怀人夜”一句中的“怜”字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1·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晚起
(宋)饶节
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
莫言【 】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
16.“无限”在现代汉语中表示“没有限量”。诗中的“无限”用得巧妙。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
17.诗中【 】处,填入下列四项中的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A.花色 B.美色 C.春色 D.秋色
(2021·四川成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18.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全诗一句一个场景,各自独立,组合在一起又构思完整、意境连绵,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9.本诗末句中的“酒阑无奈客思家”和《商山早行》中“客行悲故乡”都流露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其原因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2·四川成都·统考一模)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②棹(zhào):船桨,此指船。
20.清人刘体仁评道:一“闹”字卓绝千古。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1.结合全词,简要说明“劝”字吐露出作者哪些情感和志趣?
(2022·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22.本诗题目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诗人却没有一句在写“友人别墅”,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23.本诗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都写到了“春风”,“春风”分别寄托了两位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2·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其一)
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①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②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注释】①行椒:成行的椒树。②朱老:与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
24.本诗一共写了哪几种景物,请简要概括。
25.本诗和《望岳》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请分析这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1)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2)礁石象征了无比坚定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祖国、人民均可)(意对即可)
【详解】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作者用“鸟”形象代指自己,最后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所以,诗中的“土地”象征着养育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礁石》这首诗中的“礁石”具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任凭“无休止”的狂风恶浪吹打,依然昂首挺胸;尽管“脸上和身上”留下了“像刀砍过”的累累伤痕,却毫无畏惧、决不退缩,照样岿然不动,并且还“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带着必信的信心和无比乐观的精神,笑迎更猛烈的挑战,承受更严峻的冲,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显然,这“礁石”有着象征性——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满”字看似静态,然而这静态中却包含了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以及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的整个动态过程,既寓动于静又虚实相生地丰富了面面。(意对即可) 3.本诗中诗人将自己的转徙生活与杨花作比,借以表达自己的离情旅愁,李诗则借杨花点明送别的时间,渲染孤独飘零之感。(意对即可)
【解析】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的意思是:在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万缕柳丝还在春风中摇曳着浅黄的身姿;而当我离开的日子,飘飞杨絮铺满道路两旁。其中一个“满”字,采用了寓动于静、静中有动的写法,准确面形象地写出了不断地飘飞着的杨絮铺满道路两旁。既有实写,也寄寓着作者的想象,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据此理解作答。
3.考查对诗歌阅读的对比分析能力。这首诗作者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抒发了作者辗转仕途的无奈之情。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杨花落尽”在点明时令的同时,运用景物描写,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表达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示例:选择“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首句中的“送行舟”点明送别,引出离情愁绪。次句巧用拆字法,用“心秋”暗指“愁”。(或“别”点明送别再引离情愁绪;“两地秋”烘托了诗人凄凉愁苦的心情。) 5.C “寒鸦”与秋水悠悠构成分别后孤寂冷清的画面,与诗人孤寂悲凉之情相符。
【解析】4.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示例:选择“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日晚江南望江北”中的“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望中之景,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渲染了作者的悠悠愁思。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辨析。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赠别之作,抒写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与韦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本题应填C选项,理由:
A.子规属于春季,与本诗季节不符;
B.沙鸥可表达自由闲适或者暗含愉悦之情,与本诗情境不符。
C.“寒鸦”渲染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孤寂冷清的气氛,与诗人孤寂悲凉之情相符。
6.“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7.①对松竹的赞赏之情;②对生活的满足之情;③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④对丰收的喜悦之情;⑤对儿童的喜爱之情;⑥闲适之情。
【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梨、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7.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词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据此可知诗歌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之情;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8.B 9.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B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所用修辞是双关,不是比喻。故答案为B。
9.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危急的形势,极深切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本题也可以从对偶修辞的角度赏析。
【点睛】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10.“抱”字(这里是“环绕、围绕”之意)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也体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1.B 二者都是山水田园诗,表达诗人的隐士情怀。(也可从排除A、C的角度答。分析合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意为“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抱”意为“环绕着”,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意为“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表现了诗人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百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诗句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属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为“在东篱下采菊,一抬头蓦然看见南山日暮”,诗人想到想到自己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何等悠然自得,这是诗人欢愉之情的自然流露;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为“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借用“垂钓碧溪上”“乘舟梦日边”这两个典故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故选B。
12.①诗中的“远行人”指诗人自己;②诗人心情是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的。 13.C,C项诗歌与本诗都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思家”。本诗前两句写眼前现实,后两句运用想象,通过虚写家人谈论自己的场景来表现思家之情。
【解析】12.考查内容理解和体会诗人情感。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诗人的情感。诗意是: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由“邯郸驿”“影伴身”可知诗人离家远行,孤身在外,家人相聚说的“远行人”即诗人自己;由标题“冬至夜思家”及想象家人相聚,可推知诗人思念亲人,远行在外的诗人只能“抱膝灯前影伴身”,心情孤独寂寞。
13.考查诗歌的表现技巧。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分析本诗三四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是在外诗人想象家中亲人团聚,由眼前景到心中思,虚实结合。
A.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尾联见雁思亲,欲“雁足传书”(借用典故),与首联“客路”相呼应,表达思家之情。
B.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景情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画龙点睛,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C.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可推知离家在外),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也在外而思家,想象家中情景,虚实结合,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分析,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故选C。
14. C 两首诗都是“悲秋怀人”之作,都运用了“月”“雁声”“霜露”等意象(景物)来渲染秋天萧瑟悲凉和凄清的环境氛围。意境相似,感情相近。也可从排除其他选项作答:《渔家傲·秋思》主要描绘的是边关肃杀的战地风光,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野望》是抒发诗人孤独、惆怅及隐逸情怀,本诗是对友人的思念。 15.“怜”,在这里是伤心或哀伤的意思,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怀人”愁绪:日暮时分诗人独自东望“停云”,对友人的思念之愁在黄叶漫山、冷月如霜、鸿雁哀鸣的苍凉氛围之中蔓延,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慕、怀念之深。
【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赏析。本诗从“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可知,描写的意象有:霜、月、雁声,渲染了秋天萧瑟悲凉和凄清的环境氛围;“最怜霜月怀人夜”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A.《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与本诗所描绘的意境不相似。
B.《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与本诗所描绘的意境不相似;
C.《月夜忆舍弟》中,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知诗中的意象:雁声、(霜)露、月等,与本诗的意象一致;情感上,《月夜忆舍弟》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白露时节,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是“悲秋怀人”之作。而本诗“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更是表明自己悲秋怀人之情感。故两诗在情感表达上相近;故会选择 C。
15.“最怜”,即“最哀伤”,“怜”是伤心或哀伤的意思。若问所哀伤的是什么?这便引出下文,也就是“霜月怀人夜”。“霜月”,在这里是双关语。既说带霜的月夜,又说月照山前明如霜。夜半更深,天上月光照耀着,碧海青天之中笼罩着一片寂静的夜。这样的夜晚,最易触发“怀人”的思绪。王石谷是作者的好友,所以这“霜月”之“夜”,就不单纯是描写景物,而是更加突出了“怀人”的主题。再联系结句“鸿雁声中独倚楼”,秋天鸿雁的鸣叫给人带来惆怅和失意,又自然使人想到“鸿雁传书”的传说。也许自己可以和友人借鸿雁传书来表达彼此的怀念吧。悲凉的气氛在扩大、蔓延,对友人的思慕、怀念之深,都在“月”“雁声”“霜露”中,用一个“怜”字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点睛】参考译文:
在黄昏日暮的时候,翘首东望想念挚友,但见层层停滞不动的云朵阻碍视墅,使人忧愁。在奇险陡峭雄伟秀丽的剑门山上,那里的千山万山,在这萧瑟的秋风中,树叶都染上了金黄的色彩。最让人凄清悲凉的事是在秋天微寒的月光下,听着大雁哀鸣着向南飞去,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斜倚着楼栏,想念远方的友人。
16.“无限”在诗中指鸟声无限,但是树多才能鸟多,也就暗示着松林无限。一语双关,言简意丰。 17.选C项。第四句“野菜花开蝶也来”是说野菜开花、蝴蝶飞来,这是春季的季节特点,可见前一句填入“春色”恰当,故选C项。
【分析】16.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该词语一语双关。“松间无限鸟声催”的意思是松林之间,有无限的鸟声在鸣叫着。该词语表面上是说鸟声无限,其实也是指林中的松树无限,只有树多了,鸟才会多。因此该词语用得十分巧妙。
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鉴赏。
诗歌大意是:庵前的晓月已经落山,朝阳就要探出头来,可是人还在香甜的梦中。松林里已经一阵阵传来雀噪,催人梦回了。诗人被鸟声催起身,漫步到庭中来享受一下晨曦,野菜已经开放鲜艳的花朵,招惹得蝴蝶翩翩飞来。因此根据最后一句诗歌中的“花开”和“蝶也来”可推断,这时候的季节应该是春天,填入“春色”比较符合;
故选C。
18.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场景,各自独立,变换不定。与诗题中“梦中作”吻合,组合一起的四个场景暗示了作者曲折人生和复杂的情感。 19.本诗因诗人贬谪在外,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而《商山早行》是因羁旅的辛苦,勾起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18.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
“夜凉吹笛千山月”意思是: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描写的是秋夜听笛声的场面;“路暗迷人百种花”意思是:路旁长着浓密的百花,色彩鲜艳迷人;描写的是春宵赏花的场面;“棋罢不知人换世”意思是: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描写的是下完棋的场面;“酒阑无奈客思家”意思是: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描写的是饮酒消愁的场面;四个场景各自独立,画面转换,照应“梦中作”的文题,暗示作者人生曲折,充满忧愁,暗寓诗人既想超凡出世又十分留恋人间的思想矛盾。
19.本题考查诗文主旨的理解。
根据【注】中内容“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可知,作者仕途失意,被贬到颍州当官;“酒阑无奈客思家”意思是: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作者因失意借酒消愁,因无法施展抱负,不想去被贬谪之地任职,一心想离开官场回到故乡的心情;
《商山早行》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辛苦疲惫。
20.示例:词第二句写杨柳如烟、寒气轻微,在静谧意境中反衬出枝头红杏的热烈绽放,“闹”字运用拟人手法,用人的情态阐释了词人眼中春景的生机勃勃。 21.示例:因为客棹烟轻,红星闹春,写出了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劝”字生出了对美好事物与美好时光的向往之意;浮生长恨却要轻轻一笑,不惜千金则是“劝”人淡泊功名利禄。
【解析】20.本题考查诗词炼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因为“闹”字里边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因此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21.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理解。
根据“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意思“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可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可见,“劝”的是希望朋友们珍惜美好事物和大好春光;
根据“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的意思“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因此感到浮生(人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暗含“劝”人们不要只追求功名利禄之意。
22.诗句主要描写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目的是让读者想象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或本首诗通过自然优美村野风光的描写,烘托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 23.本诗侧重表达了诗人对访友途中看到的春景的喜爱之情;《春夜洛城闻笛》侧重表达了诗人听到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解析】22.本题考查考对诗歌内容和手法技巧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再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写作背景,诗人生平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这首诗的意思是:澧水桥西边的小路弯弯曲曲,太阳升得很高了还没有走到你家里。村园的门巷多么相似,春风里处处都盛开着枳壳花。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诗人没有象其他访友篇那样,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上,也没有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压根儿没有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但是从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中,从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可以想象到这位友人的风采,它包含了作者对别墅主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这种写法清新别致,更耐人寻味。
2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本诗“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意思是家家户户的窝边屋畔,到处都种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积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久居城市的诗人,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脱俗的村野风光,自然会被它所吸引。表达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可据此分析作答。
24.堂西的竹笋,堑北的椒树,园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树。 25.本诗表现出诗人渴望安定的心境和淡泊的志趣。《望岳》表达了诗人不怕苦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解析】24.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是: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椒树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成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由这些可以看出诗中一共有四种景物,分别是在厅堂西边的竹笋,堑北种的椒树,园中即将成熟的梅子和堂前的松树。据此概括即可。
2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绝句》(其一)出自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时所写的一组即景小诗。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绝句》(其一)是第一首, 于 平 淡 的 写 景 叙 事 中 寓 含 着 诗 人 的 淡 泊 心 情 , 表 达 了 诗 人 对 草 堂 景 色 的 喜 爱 和 淡 泊 宁 静 的 心 志 。《望岳》作于诗人青年时期,诗人通过对泰山雄伟磅礴景象的描写,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