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江、没”等7个生字和笔画横折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文中的插图,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3.积累运用词句,练习表达。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文中的插图,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读碑识字,走进故事
一、出示石碑,读句识字。
1.(出示文中石碑插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和这个石碑有关,石碑上刻着两排字,谁认识?(指名朗读,提示:从右往左读)
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不忘毛主席”,这个句子里有六个生字,老师还没教,小朋友就认识了,真了不起!一起读。(读生字、句子)
2.学习生字“井”,由字到词。
①出示“井”的古字,学生认读。介绍:“井”是一个象形字,是用木棒横纵叠在一起的样子。(师做动作)指名读“井jǐng”,齐读,读准后鼻音。
②“井”是做什么用的?(打水,出示词语“水井”)瞧这口水井,这里是井口。水井旁有一个拴着绳子的水桶,打水的时候,要把水桶放到井里打水,然后拎上来,人们就能喝到清凉甘甜的井水啦!
出示:水井 井口 井水(齐读)
二、揭示课题,关联人物识字。
这口井旁为什么写着这句话呢?我们今天就来读这个故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齐读。
猜猜,挖井人是谁呀?(毛主席)
出示图片、词语。谁认识毛主席?(生交流)师简介:毛主席是新中国第一位主席,是中国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人们都很敬仰他,北京天安门的城楼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呢。
谁想亲切地叫一叫——毛主席。(生读:毛主席 毛主席爷爷)
指导识认“席”。“席”是广字头,半包围结构,跟老师读。“广”字头的字大都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席”是由草或竹等编成的。(草席 竹席 席子)
学写生字“主”。①给“主”找朋友,出示:主席 主人 主要;②指导写“主”,“主”是独体字,三横等距,二横最短,三横最长,竖写在竖中线上;认真写“主”,描一个,写一个。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出关键信息
一、听老师读课文,感知故事,词串识地名。
1.敬爱的毛主席爷爷和这口井有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第17页,听老师朗读课文。
提醒学生手捧书,专注听故事,听清生字的读音。
2.学习词串一:村子 沙洲坝
①故事发生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里。指名读两个词语。
②“村”就是乡民聚居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加一加;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③拓展:村子 村民 乡村 (齐读)
3.学习词串二:瑞金城 沙洲坝 江西
①出示地图,看——沙洲坝在哪?谁刚才听清楚了?
②出示词语:瑞金城 沙洲坝 江西(朗读)
③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三个词都是——(地方)这三个词谁是老大?你能看着地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列吗?
江西(省)→瑞金城→沙洲坝 (请学生指着地图领读,再齐读)
二、自读课文,交流主要信息,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放声朗读课文)
提示:读好课文的小朋友坐好,向老师点点头。
2.交流主要信息,随文识字。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个词语(瑞金城、沙洲坝、江西),现在你能读好第一自然段吗?(出示)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①指名读(读正确,如儿化音“那儿”,轻声“村子”“时候”);听老师读(读好停顿);齐读。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②随文识字:叫、住
出示字卡“叫”,一起读这个字。“叫”是口字旁,和什么有关?(和嘴巴或嘴巴的动作有关)引导:小猫小猫喵喵叫,小狗小狗汪汪叫,青蛙青蛙……
出示词语“毛主席 住过”。怎么记住“住”?
师示范写“住”;指导学生读句子,读出毛主席住在哪里。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③现在,谁能用上这几个词(瑞金城、沙洲坝、江西)说说,这口井在哪里呀?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2)这个故事里除了有敬爱的毛主席爷爷,还有谁?(乡亲 战士)
依次出示乡亲们、战士的图片和词语,读准词语,适当拓展,积累语言,如:“ 的战士”,并肩膀作战的人叫“战友”。
出示“毛主席 乡亲们 战士”,齐读。
谁能用上这三个字,说说这个故事讲了谁,做了什么吗?(练习说话)
(3)出示以上两组词语:
瑞金城 沙洲坝 江西
毛主席 乡亲 战士
这两组词语,第一组词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地点,第二组词告诉我们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叫“人物”。知道了故事的地点和人物,我们一起看看这里发生的事情吧!
活动三:再读课文,读懂红井的故事
一、精读2-3自然段,随文识字学句。
1.毛主席住在沙洲坝的时候,为什么要挖井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画出挖井的原因。(生自读)
①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画的句子。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这就是毛主席挖井的原因。小朋友画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②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出示沙洲坝图——瞧,这就是沙洲坝。当时,沙洲坝流传着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出示挑水图。师讲述故事: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位老乡挑着很脏的水往家里走,毛主席问:“这水挑来做什么用?”老乡回答:“这是吃的水,再脏的水也得吃啊。”沙洲坝太缺水了!干净一点的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河里去挑,扁担颤颤悠悠,水桶摇摇晃晃,一来一回要花上半天时间。
沙洲坝人想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可真不容易啊!如果是你生活在这里,你会想?(引导说话)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③这井是怎么挖的呢?师继续讲述:1933年9月,毛主席带领战士到村外勘察水源,选择了一个土湿草多的地方准备挖井。乡亲们看到主席要亲自挖井,感动不已,都纷纷加入进来。于是——(引读)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刚开始挖出来的水很浑浊,主席又亲自到井底去,垫沙石、铺木炭。
当一桶桶清澈甘甜的井水从井里打出来,沙洲坝的乡亲们喝在口中,甜在心里。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对毛主席说——(引导表达)
齐读第2自然段。
2.人们对毛主席充满感激,出示第3自然段: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谁来读一读?(读好停顿)
出示词语“解放”。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带领战士们和敌人打仗,把敌人打跑了,人民当家作主了,这就是——解放。(齐读:领导革命 解放)
随文识字:忘
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依然活动在人民心中。小朋友看,“忘”的下面是——心字底。什么都不记得了,叫“忘”。石碑上刻的是——不忘。时刻不忘,就是时刻——想念。
出示:忘 想 念
看三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心字底)乡亲们一直把毛主席放在心上,我们一起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不忘毛主席。
二、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小朋友们,我们一边读红井的故事,一边认识了很多生字。现在,这些汉字又要和我们玩过河的游戏啦,谁是聪明的小青蛙?(指名读,开火车读)
村 席 乡 亲 战 没 叫 忘
2.指导写“吃 没”。区别关键笔画横折弯钩、横折弯。
“吃”口字旁,与嘴巴动作有关。口字旁写得小小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起笔横中线;“没”左边三点水写出弧度,右边第二笔横折弯。
3.生在田格本上书写本课时生字:吃 没 主 住
4.评讲,练写。
三、理解饮水思源,感受红井精神。
1.出示课文插图。乡亲们不忘挖井人,感恩毛主席,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板书(饮水思源),齐读。
2.瑞金人给这口井取名为“红井”。人们传唱红井歌,表达对毛主席的想念,我们一起来听。(播放歌曲《红井水》)
红井水哟,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这“恩人”就是——毛主席。
3.再读石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