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6课《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分钟》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一分钟》讲述了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依次讲述了因为元元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就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走着去学校,结果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课文渗透了让学生学习管理时间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钟、元”等13个生字;会写“钟、元”等7个生字。
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教学重点
区分“已、己”两个形近字;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一分钟的重要性,懂得要珍惜时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游戏,激趣导入
1.课前小游戏。
一分钟读课文。
一分钟击鼓传花。
一分钟的确很短,一眨眼就过去了,但通过这些小实验,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分钟很重要。短短一分钟,小朋友们可以做很多事。今天,我们来学习鲁兵爷爷写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2.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形象感知,又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二、 视频播放
三、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1.认读字词。
(1)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
钟(zhōng) 元(yuán) 迟(chí) 丁(dīng)
背(bēi) 刚(gāng) 叹(tàn) 共(gòng)
汽(qì) 决(jué) 定(dìng) 已(yǐ) 经(jīng)
教师指名朗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
钟 元 迟 丁 背 刚 叹 共 汽 决
定 已 经
玩摘苹果游戏。
1.学生自主识字。要求:说说你认识哪个生字宝宝,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认识它的?
2.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无拼音的词语:
闹钟 元元 迟到 洗脸 背着 刚想 叹气 公共汽车 决定 已经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2)读好“叹气”“背着”,体会词意。
【设计意图】“读正确、读通顺”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小学一年级处于为识字和朗读打基础的阶段,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加强指导。
四、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巩固生字。
(1)同桌之间相互考查识字情况。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的词多,哪组获胜。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钟、元、洗、共、已、经、坐”。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预设:
钟:左窄右宽,左短右长。金字旁的三横长短不一,但是距离匀称。
元:下面两横长短不一,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第三笔撇较短,第四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丁:长横横中线上方起笔,行笔到右上格收笔;竖钩为主笔,写时应有力,在长横上起笔,与竖中线重合,钩时先顿一顿再上钩。
已:第一笔折后往左倾斜,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上边,竖弯钩起笔稍稍高于第二笔横,竖略短,弯舒展。
经:左窄右宽,左右两边高度一致。第四笔横撇起笔位置略高于第一笔撇折,最后一笔长横穿插在左边提的下方起笔,较舒展。
坐:先写“两个小人”,位于横中线上方,分列于竖中线两边。第六笔竖的起笔高于“两个小人”的撇,最后一笔较舒展。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识写结合”的原则展开教学,即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五、 识字练习
六、 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2.回家做几个有关“一分钟”的小实验,例如:
(1)数一数:一分钟我的心脏跳了几下?
(2)试一试:一分钟我能读几个学过的生字?
(3)比一比:一分钟我能拍几下皮球?
第二课时
一、设置游戏,复习导入
(1)我会认,我会连。
gāng chí bēi qì tàn dìng jué
迟 背 刚 叹 汽 决 定
(2)我来认生字。
zhōng xǐ yǐ zuò yuán gòng jīng21
钟 洗 已 坐 元 共 经
(3)我来找偏旁。
“钟”的偏旁是“钅”;
“经”的偏旁是“纟”。
(4)我来组词。
分钟 钟表 洗手 洗脸 已经 早已 坐下 乘坐
一元 公元 一共 公共 已经 经过
二、精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赶上了红灯。因此,元元没有赶上公共汽车。结果,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
2.轻声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早上,闹钟响了,元元是怎么想的?
出示: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心理描写:这句话写了元元不愿起床,认为一分钟很短,不会影响其他事情的侥幸心理。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二十分钟。”
3.元元只不过是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在上学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让元元迟到了。
4.组织学生交流:
(1)出示句段一: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出示生字卡片“叹”,指导学生再次认读。
②元元为什么叹气?
因为红灯亮了,他过不了马路,时间被耽搁了。
③元元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读出元元着急的心情。
(2)出示句段二: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从“一会儿”“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元元等了很长时间)
红绿灯也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元元为什么会觉得很久呢?(因为他心里着急)
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话,读出着急的语气。
③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也能体现出元元心里很着急?(跑)
尽管如此,车子还是开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④元元又叹了口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人物的内心。
(3)出示句段三: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从“等啊等”“一直不见”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正是因为元元不懂得时间的宝贵,没有分秒必争,所以耽误了半节课。元元后悔极了。这时,元元心里又会怎么想?
5.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看谁说得精彩。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结果迟到了二十分钟,他感到非常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
时间就是生命,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要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利用好每一分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时间的主人吧!
五、作业布置
搜集并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六、板书设计
一分钟
红灯亮了
多睡一分钟 车子开了——走路上学 时间宝贵、珍惜时间
迟到二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