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
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
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词语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爱猜谜语,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看谁能猜得又快又对。
课件出示: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小猴子。【课件出示答案小猴子及图片】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猴子”要读轻声。
3.资料补充:猴子,灵长目动物,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离窄,手和脚的趾分开,大拇指灵活,大多数能与其他趾对握。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猜谜游戏的设计围绕着课题展开,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 教师范读
三、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根据课文拼音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对陌生的字词借助课文拼音,反复读几遍,把课文句子读准,读通。可以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读给对方听,彼此指正。
2.课件依次出示本课生字,紧接着出示该字在课文中的词语。
猴:猴子 结:结果 掰:掰断 扛:扛东西 满:饱满 扔:乱扔
摘:采摘 捧:捧着 抱:拥抱 蹦:蹦跳 追:追赶
3.多音字:空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通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本课7个田字格中的生字:
块 非 常 往 瓜 进 空
要求:(1)学生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注意事项。
(2)教师示范书写,强调书写关键点,学生书空。
(3)学生及时强化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
快: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部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非: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往: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和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熟练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字词抄写三遍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实现复习生字的愿望。
二、 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我是小小朗读家。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下列图片,说一说猴子分别做了什么。
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
3.根据图片,结合课文找一找 :
掰玉米【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做了什么?
摘桃子【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片】
这是哪里呢?
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做了什么?
摘西瓜【课件出示第三幅图片】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你看到了什么?
小猴子做了什么?
追小兔【课件出示第四幅图】
抱着西瓜的小猴子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又做了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小猴子最后带了什么回家?
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5.思考: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因为小猴子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三心二意,所以最终他什么也没找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练习利用这几个动作把小猴子下山后做了什么完整地说一遍。
掰 扛 扔 摘 捧 扔 摘 抱 扔 追
2.我会填。
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树 一(片)瓜地 一(只)小兔子
3.我会说:
一(只)鸟 一(条)小船 一(头)牛 一(艘)轮船
一(匹)马 一(片)沙滩 一(辆)汽车 一(座)果园
4.积累词语。
积累词语:ABAC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 又(大)又(圆)
又(细)又(长) 又(脆)又(香) 又(松)又(软)
扩充词语:
AABB 蹦蹦跳跳 (高高兴兴)(多多少少) (欢欢乐乐)
ABB 慢吞吞 白(花花) 活(生生) 水(汪汪)
绿(油油) 亮(晶晶) 金(灿灿)
5.故事大王挑战赛。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
妈妈问小猴子:“ ?”
小猴子说:“ 。”
妈妈对小猴子说:“ 。”
小猴子 。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四、 课堂小结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最后,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事。我们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始终如一。
五、布置作业
把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道理说给爸爸妈妈听。
七、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