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咕咚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 咕咚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5 17: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跟”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疑:同学们,大家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东西掉进水里就会发出“咕咚”的响声,这种响声把兔子呀,狐狸呀等小动物都吓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认识生字“咕、咚”: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表示声音的词就叫象声词。
【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象声词。
二、播放视频

三、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边读边思考:“咕咚”是什么?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3.小组内互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相互评价。
4.读完后,组内交流思考的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出现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字词学习
(一)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咕 咚 熟 掉 吓 羊 鹿 逃 命 象 野 拦 领
2.教师领读,相机正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熟”,前鼻音“拦”,后鼻音“咚、命、象、领”。
3.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指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现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二)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吓 怕 跟 家 羊 象 都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家”上下结构,上短下长,宝盖头位于上半格中。第四笔短横紧跟宝盖头,位于上半格。左边三个撇有长短,间距匀称,最后两笔撇收捺放。
“象”独体字结构,上收下放,一捺最舒展,重心要对正,形体偏长。下部三个撇有长短,间距匀称。第六笔撇是从扁扁的“口”中斜出。
“都”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错位。“日”部横折分别位于横中线和竖中线。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第三笔横,最后一笔竖收笔低于左边。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家、象、都”三个字撇画较多,要注意观察各自起笔的位置和行笔的方向。
六、朗读指导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二)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提问: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2.动作演示“拔腿就跑”。
3.指导朗读。注意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
(三)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2.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3.分角色朗读“小兔子”“小猴子”“大伙儿”说的话。
(四)朗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3.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4.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
2.教师引问: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3.师生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七、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讲了 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 、 、 、 、 也跟着跑,只有 没有跟着跑,帮大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7 兔子 小猴子 狐狸 山羊 小鹿 大象 野牛)
2.对照四幅插画,指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填空,了解课文大意,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生字,还了解了一个由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咕咚”声而引发的有趣故事。那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课下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留下疑问,帮助学生了解下节课所学重点。
九、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中学习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还记得“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文精读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第一幅插画,小兔子在听到“咕咚”的声音后有什么反应?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1)理解“拔腿就跑”这个词,学生表演动作。
(2)体会小兔子当时的心情,模仿小兔子边跑边叫。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第二幅插画,其他小动物听到小兔子的叫喊,又是怎么做的呢,指生读第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1)体会三个不同的语气词“呀、啊、哇”在句子中的作用,介绍带有口字旁的生字。(语气词、象声词和嘴的动作有关)
(2)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3)比较“小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课件出示话语: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来追大家了;大伙则认为要快点逃命。“咕咚”被传得越来越可怕)
3.就这样,“咕咚”由于小动物们的误传把森林里搞得乱七八糟,连大象也跟着跑了起来。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第三幅插画,猜猜图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说话。
3.野牛的反应和其他小动物有什么不同?(没有慌张,先问清楚“咕咚”的情况)
4.再读课文,思考究竟有小动物看到“咕咚”了吗?“咕咚”是怎么被发现的?
(没有,“咕咚”是小兔子听见的)
(四)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幅插图。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了解到“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讨论:为什么大家在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之前的行为太可笑,所以笑了)
3.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们在经历这件事后会想些什么?
4.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故事寓意: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
那赶紧带我们去看看到底“咕咚”是什么怪物?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进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小动物们盲目跟从的心理,懂得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的道理。
三、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咕咚”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希望大家以后再遇到事情时,可以像故事中的野牛一样,沉着冷静不慌张,不盲目跟随别人,通过动脑筋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悟故事所讲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四、拓展延伸
故事中出现了许多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如果可以和这些小动物对话,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指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想一想,生活中除了“咕咚”,还有哪些奇妙的声音。
【设计意图】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象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