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摇船调》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摇船调》是一首台湾民间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4∕4拍,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优美。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而且很适合学生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3个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摇船调》,通过节奏问答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象力。2、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根据歌曲的曲调对谜面部分进行即兴创编,体会创作的快乐。3、通过猜谜互动,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感受柔和美好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柔和美好的意境,体会问答式歌曲的乐趣难点:即兴创编歌词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兴趣引入法、对比法、创编法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纸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上课 师生对唱练声曲《问答歌》 趣味练声,引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为歌唱做好准备。
二、猜谜激趣,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听好了哟:千根线、万根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两头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船)2、师:同学们真聪明,猜到船,老师想问了,大家会划船吗?(引导学生做出划船动作)3.请同学们跟着优美的旋律(歌曲伴奏)划船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到了谜语乐园。4.师:让我们来听一听,这首谜语跟我们刚刚说的谜语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歌唱的方式)5.展示歌曲名《摇船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谜语的台湾歌曲 -《摇船调》。 1.加入谜语游戏中。2.思考,做出划船动作。3.师生一起随音乐节奏划船。4.思考回答。(歌唱的方式) 1.猜谜游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2.划船律动,让学生感受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聆听感受,学唱谜语 1、听歌曲。师:让我们来听一听,看看这首歌曲问了什么问题?(播放音乐)2、跟着老师按节奏带动作猜谜语。(师问生答)什 么 圆圆 在呀 在半 天哟?什 么 圆圆 在 河 边?什 么 圆圆 街呀 街上 卖呀?什 么 圆圆 在 眼 前?3、刚刚听到了问题还听到什么歌词?嗨呀 啰的 嗨哟,嗨呀 啰的 嗨哟,嗨 啰 嗨 在 眼 前 哪。4、听到这段想到什么画面?(播放音乐)划船(力度跳跃,先弱后强)5、加划船动作带节奏读衬词部分。6、完整带节奏动作读第一段歌词。7、随琴学唱第一段。(第一部分注意休止符和附点节奏的演唱指导,第二部分注意情绪指导(由弱渐强再渐弱),全曲柔和地,欢乐地)8、跟音乐伴奏演唱。9、播放《摇船调》第二段,聆听歌曲中的答案。让我们来听一听,看歌曲的谜底跟我们猜的一样吗?(播放音乐)10、跟老师一起来配合,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唱(师问生答)第二段第一部分。 1.答自己听到的问题。2.各抒己见说谜底。3.4.思考回答5.6.加动作带节奏读词7.随教师钢琴分句唱8.随音乐唱第一段9.聆听,找出答案10.师生配合,一问一答。 1.通过听、猜谜语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2.加动作猜谜,巩固学生节奏掌握,增强学生兴趣。
11、学生听第一、二段歌曲,感受反复跳跃记号:a 聆听歌曲,认真看谱,用不同颜色的笔跟随音乐进行涂色,感受两段结尾处的不同。b 教师简单介绍反复跳跃记号。12、尝试演唱第二段衬词部分,注意与第一段结尾的不同。1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巩固全曲。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加动作表演唱等方式。 11.聆听,感受音乐不同,找出不同处。12.不同方式演唱,巩固歌曲学习。 1.听辨不同,用笔实践感受反复跳跃记号的特点。2.通过师生对唱,加动作演唱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四、拓展延伸,创编谜语 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歌曲,你们能不能自己编一些谜语,然后把它们也编成儿歌呢?接下来让我们以“弯弯”为主题来创编歌词,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创编出你们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一组一张卡纸根据前四句旋律分别创作一个谜语,有问有答)1、分组创编《新摇船调》,排练演唱。2、创作交流,分组展示师:如果台湾的小朋友听到了你们编创的摇船调,一定会向你们竖起大拇指的。 小组合作,创编歌词,排练演唱。 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和创编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 咱们今天不仅学会了演唱歌曲《摇船调》,而且还学会了自己创编谜语歌曲,并且编唱我们自己的《新摇船调》,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反复跳跃记号。最后让我们摇着自己的小船,唱着歌曲一起航行,出发,驶向我们自己的理想吧! 加动作表演唱 加强学生对歌曲知识的巩固
七、板书设计
摇船调 柔和地 欢乐地 反复跳跃记号 A B A C
八、教学反思
这首民谣曲调优美,歌词质朴而风趣,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演唱。我在这课教学中重视教材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点,注重听觉体验,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新课程理念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
A B C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