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2019 新湘教版
导入
“同学们,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其中“美丽乡村”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自玉林周边乡村,你们心目中的美丽乡村是怎么样的呢?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以人类为中心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环境要素。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生产活动
消费活动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资源短缺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
数量减少和破坏
生态系统失衡
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按成因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自主探究一】环境问题概述
阅读教材P13-14,构建环境问题分类的思维导图
环境问题
按成因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全球性环境问题
水资源
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森林毁坏
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盐碱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环境问题类型判断
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
不适当的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地震引发的水质恶化。
森林乱砍滥伐、草原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滥捕滥杀动物造成动物数量和种群减少。
在下列环境问题中,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原
原
次
次
次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等
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原因
淡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数量少
需求量大
分布不均
不合理的开发
浪费、利用率低
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措施
“开源”
“节流”
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源问题答题思路
自然
人为
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增加进口渠道。
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资源循环利用。
二、环境污染
水污染源
按照人类活动方式: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自然原因——自净能力:
水量(水域)大小、气温高低、流动快慢、水草多少、与外界水域交换的程度。
人为原因:
①工业污水:无节制或处理不到位、不彻底的排放。
②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
③农业污水:被化肥、农业等污染的农田退水或随雨水入河。
④石油污染
原因
按污染物的不同,水污染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判断下列材料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水污染,并填入下表。
相关资料 污染类型
2010年4月,墨西哥湾一个石油钻井平台爆炸,造成石油泄漏,使得附近海鸟身上,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或者岩石上“坐以待毙” ;鲸、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被毒死或者因窒息而亡。
2000年6月,渤海湾南部海面约有1亿个海蜇尸体浮出水面,造成海蜇死亡的原因是渤海湾南部海域爆发的赤潮,赤潮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993年,澳大利亚流行的一种脑膜炎,后经过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大量繁殖,造成水源污染并引发了这次脑膜炎的流星。
化学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A
赤 潮
一种海洋生态灾害,又叫红潮, 是一种水华现象。某些浮游生物植物、 原生动物或细菌,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 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1)成因: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②强烈光照、较高水温利于赤潮生物繁殖; ③水体交换不便的港湾和沿岸海域。
(2)影响:①藻类过度繁殖易导致海水缺氧,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致使鱼类缺氧死亡或鱼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 摄食这些有毒生物的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 就引起人体中毒, 甚至死亡;沿海地区多为旅游胜地,旅游业受到影响。
二、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 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硝酸和盐酸等,从而使雨雪等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酸雨
二、环境污染
酸雨
自然原因: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爆发释放出酸性气体
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生活)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交通),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二、环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丢弃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这些固体废物倘若处置不当,其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 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 坦。19世纪末20 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一座特大城市,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 民区为主。
20世纪40年代初期,洛杉矶近 250 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炼油厂、供油站等排放的化学物质,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含有臭氧、氮氧化物、乙醛和其他有害成分,滞留在洛杉矶上空经久不散,严重危害到当地居民的健康,甚至导致居民中毒死亡。另外,光化学烟雾还使家畜患病,阻碍植物生长,使橡胶制品老化,建筑物受到腐蚀。光化学烟雾也显著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影响汽车、飞机的安全运行,致使交通事故频发。
教材P17~18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19世纪末20 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一座特大城市,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民区为主。
1. 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洛杉矶小汽车众多的原因。
洛杉矶市城市规模大,住宅郊区化——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且位于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系统发达 ;
城市人口众多,民众收入水平高,燃油价格低,拥有汽车数量多。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19世纪末20 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一座特大城市,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民区为主。
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光化学烟雾易在洛杉矶城市上空滞留的原因。
洛杉矶市面临大洋,三面环山,空气不易扩散 ;
该市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每年5-10月间无风天气多,烟雾难以扩散。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催生了美国著名的《清洁空气法》,其环境治理与管理的
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3. 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对我国有何启示?
成立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构以实现联防联控;
出台法规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用市场的手段治理空气污染;
开发空气污染治理的先进技术
启示: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治理政策;建立跨区域治理机构;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公共交通;做好城市规划等
环境污染答题思路
(1)污染源:分析人类活动(排放),找出污染来源
(2)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工业、交通、生活、身体健康
减少污染物的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回收利用,减少排放。
降低污染物的浓度:稀释处理;达标排放。
政府、公众的参与: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境意识。
原因分析
危害分析
解决措施
当地+周边地区;自然+人文;
工程+生物+技术+管理
地形:封闭低洼的地形不利扩散
气候:风、对流、下沉、逆温
三、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比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严重失调,产生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
(一)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 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荒漠化
次生盐碱化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次生盐渍化
黑土退化
红漠化
石漠化
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
间接后果: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水土流失
种植防风林:在农田边缘种植高大乔木,构筑防风林,用以抵御风蚀,控制水土流失。
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
保护性犁地:犁地时将原先的庄稼茬、秆和根保留在土层里,借此提高土层的稳固性,改良土壤的结构。
修建梯田 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阶梯式农田,以利于蓄水保土,治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一种耕作方式。
带状耕种和沿等高线犁地 庄稼沿土地的斜坡、地形的边缘弯曲排列种植,在平缓的斜坡地上沿等高线犁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就某个生态系统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会减弱其抗干扰的能力,并威胁到系统的稳定性。
探究创新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探究创新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建立动植物园→保护濒危动植物
生物多样性
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查阅有关土豆生长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主要因为爱尔兰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且阴雨天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土豆性喜温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爱尔兰气候温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土豆生长。
生物多样性
3. 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三个层次 :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保持系统稳定性。以材料为例,如果土豆品种多,就可能存在抵御真菌病的基因,从而抵御病害的发生。
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危害分析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基础设施
位置:深居内陆、过渡性、农牧业交错带;
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气候:降水、 风力、风向、气候异常等;
河流:流量、流速,侵蚀或堆积强度等。
土壤:土质、疏松度、节理结构等;
植被:植被覆盖率;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对当地及其它地区
解决措施
生物措施:人工植树种草、自然恢复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兴修水利、固沙措施
技术措施:生态农业、灌溉技术,深耕、免耕,轮作等
管理措施:加强国际合作、立法执法,加强环境保护、生态移民
其它:调整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立体农业;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总结】
环境问题
按成因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全球性环境问题
水资源
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森林毁坏
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盐碱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总结】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水污染
按污染物不同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按人类活动方式
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
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
按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SO2和烟尘---烟雾、酸雨
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产生的污染物---光化学反应
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丢弃的固体废弃物
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土地
污染大气、水、土壤-健康
【总结】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荒漠化
次生盐碱化
沼泽化
成因分析、危害、治理措施
资源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工业化、城市化、植被毁坏---破坏生物栖息、繁殖环境;
过度捕猎;
(2022·浙江)
下表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种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越大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① ② ③ ④
调节气候 2.7 0.9 0.9 17.1
涵养水源 3.2 0.8 0.6 15.5
净化水中污染物 1.3 1.3 1.6 18.2
保护生物多样性 3.3 1.1 0.7 2.5
1. 表中①至④依次是
A. 农田湿地森林草原 B. 森林农田湿地草原
C. 森林草原农田湿地 D. 草原湿地森林农田
2. 湿地开发利用中,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明显的是
A. 休闲垂钓 B. 滩涂观光 C. 移植红树林 D. 水稻田养蟹
√
√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 提供水源 B. 挡风保暖 C. 食物丰富 D. 围猎场所大
4. 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 降水较多 B. 蒸发较弱 C. 温度较高 D. 径流较少
5. 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 缺乏鼠类食物 B. 冷空气易集聚 C. 地下水位高 D. 鼠类天敌多
(2022·全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