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5 17:5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向邻近的东莞转移。图1示意20世纪90年代和2008年以来两个时段深圳和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部门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信息产业布局的变化,可能使深圳( )
A.常住人口增加 B.产业结构优化 C.环境质量下降 D.能源消费增加
2、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8年至今东莞电子信息产业( )
A.总部聚集程度下降 B.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逐渐走向衰落阶段 D.内部协作条件更好
共享电单车(左图)作为一种便捷、经济、舒适、智能化的出行方式,已成为县城地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共享电单车电瓶由运营公司统一充电和更换。下右图示意县城与大城市工作日期间共享电单车使用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工作日县城比大城市共享电单车使用频率总体高,主要是因为县城( )
A.通勤距离更短 B.功能区分化好 C.路网密度较大 D.公共交通发达
4、与大城市相比,工作日县城共享电单车( )
A.投放数量更多 B.早高峰使用多 C.出行目的多样 D.停放区域集中
5、为保障大城市电单车电力充足,集中更换电瓶的时间和地铁站点,应在( )
A.3~5点大型住宅小区站 B.6~8点中心商务区站
C.12~14点大型住宅小区站 D.17~19点中心商务区站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多地山火肆虐。2020年初,地处澳大利亚西南角的某地区多次发生山火。研究发现,山火对河流水位、植被生长等影响深刻。下表示意该地区的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水量/mm 15.4 8.8 20.5 36.5 90.2 126.7 144.7 122.4 88 38.6 23.7 9.9
6、该地区山火风险等级最高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3月 C.10月 D.12月
7、与山火之前相比,该地区山火过后林区中河流汛期( )
A.历时延长,洪峰增大 B.历时缩短,洪峰增大
C.历时延长,洪峰减小 D.历时缩短,洪峰减小
8、山火过后,该地区林下未被烧毁的植被中,灌木比草本植物长势更好,这主要是因为林下( )
A.光照条件改善 B.热量条件改善 C.土壤肥力增方日 D.土壤水分增加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淼林带在某月晴天时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四川 B.吉林 C.台湾 D.新疆
10、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半年之后,该山地森林带( )
A.甲温度升高,时刻提前 B.甲温度下降,时刻延后
C.乙温度下降,时刻提前 D.乙温度升高,时刻延后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上飞机能在水面滑行、起降和停泊,主要采用低空飞行模式,搭乘民用水上飞机费用一般较为高昂。卡斯卡迪亚城市群(下图)内部城市往来密切,区域内低空飞行政策宽松,拥有密集的水上民用运输航线,加拿大西部中心城市温哥华市建有大型水上飞机基地,是该区域的水上航空中心城市。温哥华至西雅图水上飞机每日飞行4班,目前多以旅游出行为主,对普通航空业务冲击较小。
12、简述该区域发展水上航空的自然环境优势。
13、说明该区域水上航空需求量大的社会经济条件。
14、分析温哥华成为该区域水上航空中心的原因。
15、说明温哥华至西雅图水上飞机对普通航空运输影响较小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冻土是指冬半年冻结、夏半年全部融化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不同植被和积雪覆盖条件下,季节冻土的特征会存在差异。为研究森林—积雪、草地一积雪和草地一无积雪(通过人工除雪)覆盖条件下季节冻土特征的变化,科研人员对新疆天山西部某河流上游两岸的平均积雪深度、季节冻土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该河流南岸为森林,北岸为草原。
16、与南岸相比,分析该河流北岸植被为草原的原因。
17、与森林-积雪覆盖区相比,分析草地-无积雪覆盖区季节冻土差异的原因。
18、3月上旬至5月上旬,该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减少,试分析原因。
19、[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地处偏远山区,山顶海拔3666米,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是观赏贡嘎山、日出、云海的绝佳平台。2015年前,牛背山无人管理,游客只能通过徒步、骑马、乘坐当地居民的摩托车上山,并自带帐篷露营。2015年7月,当地政府宣布对牛背山进行封闭打造,硬化上山公路,并在山顶建造酒店。2022年5月,打造七年的牛背山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营业。
说明当地政府封闭打造牛背山景区的主要原因。
20、[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中俄输油输管道中国境内段全长953千米,全部地下敷设,管道经过多处永久冻土区,采用常温密闭输送工艺运送原油,即原油中添加化学试剂或进行入口增温,以保障冬季管内原油的流动性。输油管道运营后,我国漠河段(121°E~127°E,50°N~53°N,多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油管顶部地面常出现融沉积水沟道,管道周围冻土融沉多发于冬季,融沉沟道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说明输油管上层地表融沉积水沟道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因输油所引起的地面融沉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电子信息产业部门多样,有一般劳动力导向型的生产、装配工厂,也有技术导向型的研发部门,还有对产业进行整体统筹协调的总部公司。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史较东莞悠久,产业基础更好,20世纪90年代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以承接深圳转移的装配工厂为主。通过图中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部门变化可以得出,深圳生产工厂数量下降,总部数量增加,表明深圳正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环节,整体产业结构优化。故B选项正确。电子零配件生产、装配工厂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迁出可能使工人随之迁移,减少当地常驻人口,故A不正确;电子信息产业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其布局变化,对环境质量不产生影响,故C不正确;生产过程消费的能源较研发、管理部门消耗的能源多,故D不正确。
2、答案:D
解析: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8年至今东莞电子信息工厂数量减少,研发部门和总部数量增加,说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延长,内部信息—研发—生产协作条件更好,D选项正确。由图可知,2008年后东莞总部数量增加,总部效应增强,A选项错误。劳动力导向型工厂数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下降,B选项错误。产业链愈加完备,产业能级整体提升,产业更加成熟有竞争力,C选项错误。故D选项正
确。
3、答案:A
解析:工作日期间县城共享电单车使用频率更高,是因为县城居民上下班对共享电单车的依赖程度更高,以及工作日县城居民的出行目的多样。其中,与大城市相比,县城居民通勤路程短,电单车更易代替私家车和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出行,A选项正确。与大城市相比,县城规模小,县城住宅区和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分化不显著,往往是多种功能用地混杂分布,也就缩短了通勤时间,B选项错误。与大城市相比,县城出行人口规模小,城市路网密度更低,公共交通种类少、交通线布局密度低,因此居民电单车使用频率更高,C和D选项错误。故A选项正确。
4、答案:C
与大城市相比,图中县城工作日共享电单车在10~16时区间使用频率更高,说明此时间段县城居民除上下班外,还有其他的电单车使用需求,电单车出行目的更加多样化,C选项正确。大城市人口多,对电单车的总需求量更大,投放的电单车数量更多,A选项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直接推知,早高峰期间县城电单车使用频率低于大城市,B选项错误。因县城功能区分化更差,且受工作日期间县城居民出行目的多样化影响,县城电单车空间分布零散,而大城市电单车则在夜间高度集中于居住区,白天则集中于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区等工作地,D选项错误。故C选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集中更换电瓶需要尽量减少对居民正常用车的干扰,因此不能选择在共享电单车使用高峰时段,6~8、17~19点分别为大城市居民上、下班高峰期,电单车使用量大,不宜更换电瓶,因此B和D选项错误。12~14点期间电单车集中放置于工作点附近,而非住宅区,因此C选项错误。3~5点期间,正处于大城市一日中单车使用频率最低时段,宜快速更换电瓶,且电单车集中停靠于大型住宅小区附近。故A选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结合该地区的降水资料,11月到次年3月降水稀少,且该地位于南半球,此时段正值夏半年,气温高,蒸发旺盛,该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不断变干,故3月份气候干旱程度累积到最大值,气候越干旱,地表和可燃物越干燥,发生山火的风险越大,故3月山火风险等级最高。故B选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山火造成森林等植被大量被烧毁,植被覆盖率下降。山火过后,植被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大,该地区林区中河流的汛期历时缩短,洪峰峰值增大。B选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山火导致林区中的高大乔木被烧毁,林下光照条件改善,林下未被烧毁的植被中,灌木植株高度大于草本植物,光照条件优于草本植物,导致灌木生长速度更快、长势更好。山火过后产生的大量草木灰会增加土壤肥力,但该条件的改变对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影响是一致的,并不能说明灌木吸收的土壤养分更多。植被被烧毁后,下渗减少,蒸发加剧,土壤水分不会增加。山火过后,热量条件的变化不大,且对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影响一致。故A选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该山地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北京时间16:30左右,当地的地方时为14:00左右,故计算出该地的经度约为82.5°E左右,最可能位于新疆。故D选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刻是日出前后,读图可知北京时间7点左右为该地的日出时刻,该地的正午时刻为一天中最高气温所在的时刻减2个小时,即北京时间14:30左右为该地的正午时刻,故该地昼长=(14:30-7)×2=15小时左右,此时昼长明显大于12小时,最可能为夏季,故选7月。故C选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甲为日出时刻,半年之后,该地进入冬季,昼长变短,日出时的温度下降、时刻延后。乙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其出现的时刻一般不随季节还发生改变。故B选项正确。
12、答案:海洋、湖泊等水域辽阔;多半岛、海湾和岛屿,受盛行西风影响小,风浪小;冬季气候温和,无结冰期。
解析:水上飞机滑行、停靠和起飞都依赖于水域环境,卡斯卡迪亚城市群所在区域海洋、湖泊等水域广阔,水上航空产业发展的水域条件好。区域地处北美大陆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水体终年不冻,利于全年泊机。区域内水上航空泊机区多位于海湾内,受盛行西风带来的风浪影响小。
13、答案:经济发达,(高等级)城市众多,客源丰富;城市群内人员交流密切;陆域破碎,多海峡、岛屿,陆上交通不便;(低空飞行的)政策宽松。
解析:据卡斯卡迪亚城市群所处地理位置可知,城市群横跨美国和加拿大两
国,所处区域经济发达,且如温哥华、西雅图、维多利亚等高等级城市较多,客源丰富。据材料可知,城市群内部联系密切,水上航空产业协作条件好,往来客源多。低空飞行政策宽松,具备了水上航空运输的法律和政策基础。区域内多半岛和岛屿,陆地分散,水域广阔,不便于陆上运输开展,更有利于水运和航空业发展。
14、答案:地理位置适中,距离城市群各大中城市路程适宜;城市等级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客源丰富;加拿大西部中心城市,对城市群辐射影响力大,中转和终到旅客众多。
解析:据图可知,温哥华位于卡斯卡迪亚城市群居中位置,与区内其他城市
距离均较适中。为城市群内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加拿大西部中心城市,城市等级高,客源量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且对周边城市辐射影响力大,经济腹地广,中转和终到客源丰富。
15、答案:温哥华与西雅图经济交往密切,商务、旅游等往来客源众多;区间水上飞机班次少,对客源分流能力有限;水上飞机客源多以旅游为主,两城人员交往多以商务往来为主,客源群体重叠少;费用高昂,与普通飞机比较不具备价格吸引力,商务分担能力不足。
解析:西雅图与温哥华均为城市群内两座高等级城市,内部联系密切,往来
航运需求量大,但目前两城市间水上飞机班次少,对普通航运客流的分流量极小。高等级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以商务流动为主,而水上飞机则更多满足旅游需求,对商务客流影响微弱。水上飞机费用高昂,与普通航空比较不具备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16、答案:河流北岸为阳坡,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土壤含水量较低,植被以草原为主。
解析:本题以基础性和综合性为考查导向,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主干知识,重点测评考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同时,对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考查。植被的生长情况受到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影响,不同区域尺度下,影响植物生长的主导因素不同。该河流位于新疆,地处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生长情况的主导因素。本题考生需重点从影响水分条件的因素入手分析。该河流北岸为草原,而南岸为森林,说明南岸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差,导致其只能生长草本植物,而无法生长乔木。河流发育于山谷中,该区域位于天山山区,河流北岸山体为阳坡,而南岸为阴坡,阳坡太阳辐射更强,地面辐射强,气温高,蒸发量更大,导致土壤水分含量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17、答案:草地—无积雪覆盖区缺乏积雪覆盖,枯枝落叶层厚度小;在冻土发育期,地面辐射易散失且受冷空气影响大,地表降温快,温度低,冻土冻结时间早、深度大;在冻土消融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迅速增温,温度高,冻土融化时间早、速度快。
解析:题以综合性为考查导向,主要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必备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等主干知识,重点测评考生的综合思维素养。结合图示信息,季节冻土的差异考生可从“发育期”和“消融期”两个时间维度去思考,从冻结和消融时间、速度和冻结深度等方面找出相关差异。季节冻土的差异深受地表温度的影响,考生需重点从影响地表温度的因素去分析。与森林—积雪覆盖区相比,草地—无积雪覆盖区主要有两个差异,一是草地植被覆盖度低于森林,故冬半年产生的掉落物更少,枯枝落叶层厚度更小,二是通过人工除雪,地表无积雪覆盖。在季节冻土发育期,草地—无积雪覆盖区由于地表缺乏积雪、枯枝落叶等覆盖物,地表裸露,地表覆盖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易散失,且易受到外界寒冷气流影响,导致地表降温快,温度低,故季节冻土开始冻结的时间更早,季节冻土的冻结深度更大。在季节冻土消融期,缺乏覆盖物的的草地—无积雪覆盖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多,升温速度快,温度高,故季节冻土开始消融的时间更早,季节冻土的消融速度更快。
18、答案:前期,随着气温升高,积雪融水渗入土壤,且冻土融化滞后于积雪融化,水分下渗少,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后期,冻土解冻,水分下渗,气温升高,蒸发加剧,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
解析:本题以综合性和应用性为考查导向,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必备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涉及水循环等主干知识,重点测评考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土壤含水量的高低需从“水分收入”和“水分支出”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作答。3 月上旬至 5 月上旬,结合图示信息,该时段前期,积雪深度在明显下降,说明积雪在融化,且融化速度较快,土壤表层水分收入较多,同时冻土解冻时间较晚,导致积雪融化难以下渗,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的时间长,水分支出较少,故土壤表层含水量先增加;该时段后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融雪量减少,水分收入减少,同时冻土解冻,原本滞留在土壤表层的水分下渗增多,气温升高也导致蒸发加剧,水分支出增多,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
19、答案:
牛背山景观原始、独特,游览价值高,对游客吸引力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加强对牛背山的管理,减少游客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安全隐患,保障游客安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餐饮、住宿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此问题指向当地政府封闭打造牛背山景区的原因,涉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等主干内容。结合材料信息“牛背山,地处偏远山区,山顶海拔 3666 米,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是观赏贡嘎山、日出、云海的绝佳平台”可知,牛背山景观原始、独特,旅游资源的价值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值得当地政府将其打造成景区。牛背山,地处偏远山区,山地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当地政府将其打造成景区利于保护牛背山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同时还能保障游客的安全。结合材料信息“游客只能通过徒步、骑马、乘坐当地居民的摩托车上山,并自带帐篷露营”可知,开发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政府通过硬化上山公路和在山顶建造酒店等措施,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大量游客的到来还能带动餐饮住宿等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0、答案:原因:因冬季油管内温度高,管壁散热和热传导迫使油管周边土温升高,活动层冻土融化,地面塌陷形成沟道;区域内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冻土融水等补给来源丰富,汇聚于沟道内。
措施:增加管壁厚度,或选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作为管壁;对管道周边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或铺设导热性差的材料;将地下管道改为地面架设;在保障原油流动性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原油温度;对管道及周围土壤进行散热(如插入热棒等);尽量避开冻土区建设。
解析:试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据图和文字材料信息可知,融沉的根本原因在于油管内油温偏高,热传导使得周边冻土活动层冬季升温融化,冻土体积变小坍塌,沿线状管道在地面形成集水沟道,漠河的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冻土融水补给丰富,沟道内积水丰富。积水引起的沼泽化现象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价值,也会对当前的地上、地下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治理沟道融沉问题,可以从治理正在发生的融沉问题方面思考,如降低管壁和周边土体温度、减少热传导等;也可以对已融沉区域进行修复,以及防止未来可能继续出现的融沉问题等角度入手。
治理正在发生的融沉问题:从降温方面考虑,融沉问题的根本源自于油温过高,因此可以适当降低油温,降低管壁温度,也可模拟青藏地区冻土降温手段,运用热棒等工程措施对土体主动降温。从减少热传导角度考虑,可以改变油管和土体温度传导率,如管壁增厚,采取特殊材料输油管、置换周边冻土等。
对已融沉区域进行修复:如加固周边土层,或者填埋融沉沟道等。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融沉问题:如采取地面管道架设,或合理规划输油线路,尽量避开可能发生融沉的冻土区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