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隋末农民起义,知道隋朝速亡原因。
2.通过科举制度创设、大运河开凿,知道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隋朝、统一、灭亡
单元导言:繁荣与开放、隋朝、长时间政权分立、大运河、科举制、富强、盛唐、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割据势力
一、 ①581、杨坚、隋朝、长安、隋文帝;②589、陈朝;③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④经济、户籍、中央集权;
二、①南北交通、对全国的统治;②洛阳、涿郡、余杭;④永济渠、江南河;⑤海河、黄河、长江;⑥南北、政治;
三、①门第、才能;②考试、进士科、科举制;③古代选官制度、选官、用人、有才能的人、社会阶层、教育;④科举制;
四、①残暴、农民起义;②618、隋炀帝;
五、流求、隋炀帝
导学案答案:第1课 (1号卷)
【自学】
一、隋的统一
传袭随国公
568年
578年
长女杨丽华成为周宣帝皇后
以大丞相身份辅佐8岁周静帝
580年
出生,
父亲杨忠被封为随国公
541年
557年
娶北周权臣独孤信女儿为妻
隋文帝杨坚
(541年-604年)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清)赵翼
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
都城:长安 年号:开皇
隋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货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隋朝)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唐)吴兢《贞观政要》
隋文帝初一统天下,就实现了两汉初年高、惠、文、景三代四帝六十年休养生息才达到的目标,文帝的遗产则足够以后五六十年的政务开支。
——钱穆《国史大纲》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济上
1.隋文帝治国策略(一)
隋的盛世:开皇之治
①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起草诏令
执行政令
审核政令
政治上
②创新人才选拔制度,为科举制度的开创打下基础
成功秘诀、帝业关键:
宽厚爱民,得人心!
知人善用,重人才!
论功行赏,轻钱财!
百折不挠,抗挫折!
隋朝以前,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来选官?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例如,西周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例如,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
到了汉朝,政府进一步重视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察举制度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征辟制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由特定官员(中正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秦朝以前“世卿世禄”制度:依照血缘世袭。不利于选拔人才,也不利于中央集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不能担任高官,造成人才流失,不利于统治。
汉代察举制:人才由有地方官员推荐,使得选拔官吏的权力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为隋炀帝开创科举制打下了基础。
印象隋炀帝
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处处以秦皇、汉武的功业作为人生目标)。
——(唐)魏征《隋书·炀帝纪》
隋炀帝杨广
(569年-618年)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谥删晚拳法》
(隋炀帝“十宗罪”)毒杀亲父,逆子可恨;荒淫无道,罔顾人伦;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奢侈铺张,豪居美宅;苛捐杂税,搜刮民膏;耽于巡游,劳役百姓;大肆征战,劳民伤财;忠言逆耳,冤杀贤良;卖官鬻爵,奸佞当道;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后晋)赵莹《旧唐书·李密传》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军讨伐隋炀帝檄文
二、开通大运河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3
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不足,而江浙一带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资源丰富,十分繁华(经济中心南移)。同时,南方广大地区大小起义又始终不断,隋王朝鞭长莫及。
为了巩固统治,隋王朝需要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中国河流走向基本是由西向东)来及时运粮、运兵。
2.概况
五河
一条大运河
两千多千米
四段
三点
海[hǎi]河
黄[huáng]河
淮[huái]河
长江
钱塘江
北捉(涿郡)南鱼(余杭)落(洛阳)中心
永、通济渠含(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怀(淮河)藏(长江)钱(钱塘江)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 脱脱《宋史》
隋朝大运河修建后,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3.作用
商旅往还,船乘不绝。
——(后晋)赵莹《旧唐书·李勣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水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隋朝大运河 610年 2700公里
苏伊士运河 1869年 190.25公里
巴拿马运河 1914年 81.3公里
直到今天,大运河仍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4.评价
一、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阅读材料,总结三则材料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态度。
【合作】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古》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增《汴水》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答:(1)材料一是拥护派,认为大运河开通利大于弊,造福千秋;
(2)材料二是反对派,认为大运河开通有弊无利,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开通大运河;
(3)材料三认为应该辩证看待,大运河有利有弊。
功在千秋,罪在当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奠定基础:隋文帝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以才能作为标准
1.产生
开创、确立: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大英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过去的。
——孙中山
思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二、阅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3,找出科举制创立的作用(主要分层、分点阐述)。
【展示】
答:(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河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作用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社会阶层的流动的状况,是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象征之一
二、阅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3,找出科举制创立的作用(主要分层、分点阐述)。
【展示】
答:(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作用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科举制成为了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1905年,清朝废除)。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社会阶层流动的状况,是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象征之一
三、隋朝的灭亡
1.原因:
【点拨一】
三、阅读材料,思考隋朝速亡的原因。
时间 时间 情况
605年-606年 建成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5年-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07年-608年 东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8年-609年 亲征攻灭吐谷浑,重启丝绸之路 隋军“冻死过半”
612年-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根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整理
材料一:
材料二:隋炀帝在位十七年,曾经三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西南,招抚琉球。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不足四年,其他时间都在各地巡游。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三: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大业元年8月,隋炀帝第一次巡游江都,所征民夫仅“挽船士”就用了8万余人。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五:据不完全统计,隋末农民起义前后共爆发一百二十余次之多……隋末地主起兵约六十起左右。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大业七年,山东、河南等地,发水灾,漂没40余郡……次年,山东又大旱,此后,关中又发生时疫和大旱……百姓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蒿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隋炀帝禁止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唐)魏征《隋书·食货志》
答:隋朝速亡的原因是隋炀帝残暴统治(1)隋炀帝好大喜功,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东征,消耗人力、物力无数,破坏社会生产;(2)隋炀帝不恤民力,统治残暴,失去民心;(3)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发,农民、地主起义频发。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学术动态
当代历史学家对隋炀帝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大部分人持不必争论的态度,延续此前历代朝野对隋炀帝的恶评。在围绕为曹操翻案展开讨论的背景下,1959年,万绳楠发出不同声音。在《论隋场帝》中,他从隋炀帝统一国家、巩固边防、开凿大运河、减轻农民负担、营建洛阳、定法律《大业律》、创立科举、发展中外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隋炀帝不仅对我国统一与巩固有贡献,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也有贡献,是一个很有才能和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他认为,隋炀帝功大于过,历史上把隋炀帝斥为暴君是极为片面和无道理的……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学术研究逐步走上正轨,海内外研究出现了新的动态。……认为不能以“未代李君”论定隋炀帝,也不能以胜败定功过。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有学者疾呼“愿天下人还他个公道”,希望更多地从正面、积极的角度重新评价隋炀帝。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讨论可以分为功微罪重派、功过比较派、功大于过派,……随着对历史人物认识的深化,以及对隋唐历史的深入探讨,学界对隋炀帝的评价,脱离了非此即彼、功过分成、暴君明君之争的固定模式,更加理性、客观和科学,涉及的领域更广泛。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P13-14
秦朝和隋朝统治情况对比表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点拨二】
比较项目 秦朝 隋朝
统治短
实现统一
制度创新
伟大工程
边疆管理
灭亡原因 对后朝影响 前221—前207年,14年
581—618年,37年
结束春秋战国共549年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369年的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中央集权、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大运河
派人三赴流求(台湾)
长城、灵渠
打败匈奴,夺取河套;开发南越
暴政
为后朝的统治提供借鉴,后朝都出现统治的辉煌
检测
1.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北周
划关键词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检测
3.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划关键词
4.隋文帝时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
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检测
5.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
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划关键词
6.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时势(历史发展趋势)造英雄
检测
7.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划关键词
8.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唐玄宗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9.隋炀帝时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其主要特征是(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检测
10.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划关键词
11.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12.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隋末农民起义,知道隋朝速亡原因。
2.通过科举制度创设、大运河开凿,知道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隋朝、统一、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