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头饰》教学设计
教育应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学生是如何经历察觉、思考和感受各学科知识的,以及如何建立起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研究学生学习活动最基本方法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观察、探究学习的规律性。下面就是我针对《头饰》这一课展开的对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例分析。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手工制作能力相对绘画技能较弱。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制作完成一个纸造型的头饰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制作和应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体验探索性学习活动的乐趣
一、创设童话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大家好,我是小兔子,我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一位女生捋着长长的耳朵蹦蹦跳跳的打招呼。
“我是孙悟空”,另一位同学边说边表演起小猴子抓耳挠腮的伶俐动作,引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师:老师今天带来两个可爱的新朋友,请大家仔细的猜一猜,你们猜这两个小动物是什么?
分析意图: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制约着学生掌握新知识过程,我在讲新知识之前除了要了解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及心理素质等。通过具体童话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眼前一亮,萌发学习兴趣,情感得到诱发。虽然有些因素可能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但对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启动、定向、加强、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影响学习过程进展程度。
二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一起学做 ——“头饰”由此拉开了本堂美术课的序幕。
老师: “那你想作一个怎样形象的头饰呢?”一名男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想制作一个外星人的头饰。”一名女生甜甜地微笑着说:“我想制作一个小猫咪的头饰。”其他同学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想象着自己喜欢而又与众不同的头饰造型。师:老师刚发现,原来我们同学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的设计家呢,那么多有趣又好玩的想法!
老师:“刚才,大家都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头饰造型,那么,怎样来制作呢?” 孩子们被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所驱使,都静静地等待老师的讲解示范。
分析意图:在这里设计的两个问题,分析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适当进行引导、启发,达到提问目的。
四、直观演示,诱导启发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给了课堂一个良好的开端,老师应引导学生这种积极性,应用到学习内容中去。
这时我在实物投影仪器下作示范
1、将纸板对折后剪出自己喜欢的头饰造型,再剪下头饰图案中耳朵所在的位置,同时注意在头饰的左右两侧留下可穿上橡皮筋的地方。
2、采用对印的方法着色:以中心为轴,在头饰品左边上完颜色后,就趁湿往右边按压,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对比。
3、在头饰左右两侧穿上橡皮筋,扎紧。
示范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在大屏幕上依次显示各种各样的头饰,供学生制作时参考。多媒体播放轻音乐,给学生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分析意图:皮亚杰的在其认知发生论中曾指出,小学生的认识处于具体运演(思维过程)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运演要靠具体物体、依靠能看到的实际物体,而不能依靠抽象、假设进行运演。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生动而形象的具体事物,还可以通过对具体物体观察、比较、分析来进行思维。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进行思维活动。直观演示,给学生一个大体思路和框架,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做铺垫。
五、探讨面具的制作方法
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几个面具, 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几个问题:
1、这些面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对称的部分用了什么方法制作?
4、面具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
分析意图:我从针对性、清晰性、和层次性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主寻找头饰的制作方法,注意启发,逐渐诱导学生思维,发现并掌握新知识点和技能点。
5、布置作业: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做头饰,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材料,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这些材料适合做头饰的哪一个部分,不会做的地方你可以请你小组里的同学帮忙,头饰做好后,老师想邀请大家参加一个动物舞会,好吗?
6、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我们可以一边欣赏音乐和图片,一边制作。
分析意图:在掌握学科知识基础上,学生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成学科任务的动作系统规律性,从总体上分,技能可分为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本课学习内容在智慧技能方面理解和知道制作面具的方法、过程,对面具的形状和材料有所探究;在动作技能方面,亲手试一试,做一做,在掌握本课智慧技能基础上,运用所学进行实践。
7、自我评价:请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面具,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评评他的面具。
设计意图: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识和评价。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经验、元认知技能。而自我观察、自我感觉、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是学生自身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
8、播放歌曲《动物大联欢》,参加互动舞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9.课外延伸:今天我们用了这些的废旧材料做了这么美的面具,回去之后我们还可以再动动脑筋,用这些废旧材料做出更美的艺术品,让我们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自主参与,大胆创新
学生们为了能够参加舞会,都想表现一下自己别出心裁的设计,因此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设计、制作中来,他们神情专注,仔细认真。老师巡视课堂时,发现学生的作品构思奇特,造型新颖,千姿百态。有的制作一只小鸭子在游水的头饰,有的制作一个小丑的头饰,有的制作一个京剧脸谱的面具……这些头饰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惊讶,充分展示了孩子们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没有受到老师太多的暗示、干扰或束缚,作品带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坦率地说,在这里任何条条框框的东西,都显得单调和苍白。 在《头饰》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堂成功、有效的美术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反思
1、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作业的进展过程较慢,导致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仓促,;其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呈现出有部分同学缺少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在以后类似的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强调;最后在教学的方法上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多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美术课堂应该通过创新思考求进步、求发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手段,并运用先进的多媒课堂上提出进行“动物舞会”,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课程内容.
3、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和需求。我通过精心创设情境,控制教学节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
4、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创新,在面具的教学中,宽松的课堂气氛及兴趣盎然的目标,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学生们自由、大胆地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认识,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他们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成果和快乐。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感受都能够得到释放,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自由翱翔在艺术的天空,学中有乐,乐中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