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2.下图描绘了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该传统节日是( )
A.重阳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
A.清新婉约 B.通俗易懂 C.豪迈飘逸 D.沉郁悲壮
4.南宋的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5.北宋时期的东京某场所里面,有人唱曲、有人卖饮料、有人耍杂技,热闹非凡。该场所是( )
A.制造瓦当的瓦厂 B.食客之处的酒楼
C.娱乐兼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6.诗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可用于研究的传统节日是(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A.端午节、元旦、中秋节、元宵节 B.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
C.端午节、元旦、清明节、元宵节 D.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7.下面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堂这些陶俑( )
A.表明当时市民阶层开始出现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8.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后期的作品则主要描写流离不定的生活。推动李清照作品风格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膻州之战的发生 B.北宋灭亡的影响
C.岳飞抗金的失败 D.南宋灭亡的后果
9.《资治通鉴》内容偏重政治史,多次着墨政治贤明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作者还根据才能,把历代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该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北宋经济实力 B.传承中国科技文化
C.缓和国内民族矛盾 D.提供国家治理参考
10.某电视剧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C.私塾里儿童背诵辛弃疾的新词 D.茶馆的说书人在说《窦娥冤》
11.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李白、杜甫被称为“大李杜”,其作品想象丰富,豪放夸张,感情真挚
B.唐宋时期科举制要考察诗词歌赋创作,这优弹是唐诗宋词繁盛的根本原因
C.苏轼、辛弃疾是宋词的代表人物,靖康之耻是他们创作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源泉
D.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民族交融,导致元曲创作“百花齐放”
二、阅读理解
12.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摘编自檀新林《以诗证史—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材料二:未词———长忆浅碉,定八展天上。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间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摘编自李国锋《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杭州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并说说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的改变。
材料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摘编自梁归智《元曲的人文精神化启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C 6.A 7.C 8.B 9.D 10.A 11.D
12.答:(1)表现: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
(2)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改变: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4)举措:增强文化自信;批判性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开拓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优秀
文化成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