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新课引入
看:粉笔头的自由下落
看:小车的运动
思考: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
S1
S2
金属挡板
s3
t3
t2
t1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实验步骤】
S1
S2
金属挡板
s3
t3
t2
t1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实验步骤】
S1
S2
金属挡板
s3
t3
t2
t1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S3=
t3=
s1-s2
t1-t2
S1
S2
金属挡板
s3
t3
t2
t1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S3=
t3=
s1-s2
t1-t2
实验拓展 问题探究
(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示速度
1.实验器材:(见课本)
2.实验原理:(见课本)
(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示速度
问题1:传感器测距离的优点与计算机的作用.
问题2:想一想,超声波的测距原理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应用方式?
优点:
①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计算机由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算出速度。
③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常见的有:
①道路交通限速时,用来测车速。
②海洋深度测量、鱼群探测等。
③蝙蝠确定前面的障碍物。
课堂小结
一.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①原理与器材;
②方法步骤;
③误差分析与注意点。
二.实验的改进和扩展
①光电计时、气垫导轨;
②超声波测距,计算机测量、显示速度。
三.实例应用及拓展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课堂练习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C
24
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60.00
20
s/t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其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m/s。
0.9
4、为了“探究小球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填字母)
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