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测能力)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咕咚 跌落 喉咙 晶莹夺目
B.喧哗 游览 回廊 亭台楼阁
C.映照 摄影 穿越 五彩斑澜
D.犹豫 翡翠 擦拭 目眩神迷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军曾在我们村安营扎寨。
B.人们正在散步时,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C.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回味无穷。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
C.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D.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不仅是一种享受知识的生活方式,还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修改:把“享受知识的生活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手段”互换。
B.各地展开多种措施,保证中考顺利进行。
修改:将“保证”改为“保障”
C.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建构学生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知识。
修改:将“建构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传授给学生知识”调换位置。
D.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修改:去掉“否”
5.将下列句子连接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综合性学习。(14分)
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词啊!她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博大的胸怀吧!
6.请给这次活动拟一条主题标语。(2分)
7.请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至少写出三种)(6分)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6分)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6分)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9.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3分)
10.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6分)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 )的速度,范围的( ),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 )、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⑦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
⑧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1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扩张 扩散 扩大
B.扩散 扩大 扩张
C.扩张 扩大 扩散
D.扩大 扩散 扩张
12.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8分)
荷塘变化 感情变化
池塘空荡荡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希望
水面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完全灰了心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有希望但仍灰心
绿叶覆盖荷叶亭亭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塘呈现一派西湖景象 大快人意
1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8分)
(1)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从修辞的角度)(4分)
(2)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4分)
14.从古及今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写荷的名篇。周敦颐的《爱莲说》以花喻人,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与追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将荷花的美写到了令人心醉的极致。请你想想看,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季荷”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他为什么对“季荷”充满特殊的感情呢?(4分)
15.文章第⑨段说,“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拙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不辞辛劳,攻关克难,终于实现了他的“禾下乘凉梦”。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拙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拙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文/尉承栋,有删改)
16.给本文拟一个能揭示论点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17.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8.本文第⑤段有何作用?(4分)
19.下面的材料能否支持第④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材料】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木板问钉子:“你总是被铁锤敲打,却从不抱怨。这是为什么呢?”
钉子笑笑说:“我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全靠铁锤的敲打。”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我人名、地名、校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有错别字,“五彩斑澜”应为“五彩斑斓”。故选C。
2.答案:D
解析:A项,“安营扎寨”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符合语境。B项,“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符合语境。C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符合语境。D项,“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不符合语境,应使用“漠不关心”。故选D。
3.答案:B
解析:B.有误,“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是对前面症状的解释,其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4.答案:B
解析:B.动宾搭配不当,“展开”改为“采取”。
5.答案:B
解析:这个语段共有4个句子组成,是按照空间位置由近到远的顺序展开的。④句显然为第一句,再留心其他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如“走进一环”“往前”,结合②句中的“这些巨汉”是承接③句中的“巨汉”而来的,就可以排出正确的句序:④①③②。故选B。
6.答案:示例一:心系黄河,共建家园。示例二: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主题语的能力。主题语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意中心词是“保护黄河”,不可偏离,语句简练,中心明确,比如“心系黄河,共建家园,走近黄河”。
7.答案:①举办黄河图片展览;②举行有关黄河的诗歌朗诵会;③开展有关黄河故事的交流会;④举办“我是黄河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⑤举行有关黄河的知识竞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据此可设计活动为举行诗歌朗诵会,举办图片展览或举行故事交流会等。
8.答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信息概括。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来归纳作答。根据材料一可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根据材料二中的诗句可知,黄河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9.答案: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解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本题作答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10.答案: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折。扩张,意思是指“扩大范围、势力”。扩大,放大范围。扩散,意思是扩大,分散开去。第一空是形容叶片生长的速度,刚网开始生长,有向外占地盘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扩张;第二空是形容范围大,占的面积广,所以应该用扩大;第三空后面的词是延,有四面延伸的意思,所以用扩散。故选:C。
12.答案:①觉得缺点什么;②播下莲子;③只长出几个绿叶;④心中狂喜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由第②段“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可知第一空的感情变化是觉得缺点什么:由第②段“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第③段“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可知感情变化充满希望时是我在荷塘播下莲子:由第④段“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可知感情变化是微有希望但仍灰心时是因为只长出几个绿叶;由第⑤段“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可知绿叶要盖荷叶亭亭时感情变化是心中狂喜。
13.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荷花好像女子一般“迎风弄姿”,“睥睨”二字又写出荷花傲视一切的神态,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塞”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将水面的缝隙都填满的状态,突出荷叶的茂密程度,描绘了荷叶茂盛、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象,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迎风弄姿”“啤睨”这两个词都是形容人的词语,所以修辞是拟人,“迎风弄姿”写出荷花像女子一般好看,由第⑦段“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可知,“脾睨”写出了荷花对一切的做慢之态,表达出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②“塞”本义是指填塞、充满,这里用来修饰荷花,是形容荷花将水面的隙都填满的状态,突出荷叶是非常茂密的,再结合第③段“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可知,描绘了荷叶茂盛、荷花盛开的壮丽之景,强调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14.答案:“季荷”具有美丽、高洁、坚韧、充满生命力的特点。(意思对即可)作者对“季荷”充满特殊的感情是因为“季荷”因他而得名,是他亲手所种,又苦苦等待四年的结果,每一朵花里都饱含着四年来他对荷花倾注的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从第②至⑦段可以看出,作者种荷花从最初的失去希望到最后的花开满塘,体现了荷花的坚忍、充满生命力:从第⑦段“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脾睨一切”,可以看出荷花的美丽、高洁;从第⑦段“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战!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可以看出作者亲手栽种,又苦苦等待四年,每一朵花里都饱含着四年来他对荷花倾注的希望,现在又因他而得名“季荷”,这就是作者对“季荷”充满特殊感情的原因。
15.答案:要像荷花一样拥有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经历寒冬后依然绽放: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生命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理解。第②至⑦段,作者种荷花从最初的失去希望到最后的花开满塘,可以看出荷花的生命力很顽强,我们要相信生命的力量;第⑨段“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荷花经历寒冬之后依然可以绽放,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16.答案:非凡皆从“拙处”起。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概括。议论文的标题大多点明全文的中心论点,回答本题梳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可。中心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第①段由画家与青年人的对话引出论题;第②段用“习武之人”的事例论证分论点“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第③段首先引用名言,并提出本段的分论点“非凡皆从‘拙处’起”,接着用曾国藩的事例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非凡皆从‘拙处’起”的观点;第④段列举于敏院士、一代代航天人、袁隆平的事例,论证“名家大师……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第⑤段阐述“拙劲”与“巧力”的关系,补充论证“拙”的重要性;第⑥段引用华罗庚的话,指出“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拙劲’,那么几分‘拙气’”,从而深化文章的中心论点。据此可知,本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非凡皆从“拙处”起。围绕分析出的中心论点给本文拟写标题,也可直接运用中心论点作为标题。
17.答案:举例论证;以曾国藩学习、行事讲求困勉、平实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述了“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的观点,进而论述了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法的使用是为了更好证明论点。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的时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进行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由“清人曾国藩……”可知,此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运用曾国藩在学习、行事方面讲求“困勉”“平实”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述了本段的分论点——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进而论述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8.答案:第⑤段论证了“拙劲”与“巧力”的关系,补充论述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充分、严密,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从分析本段内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方面解析回答。第⑤段阐述“拙劲”与“巧力”的关系。首先提出在“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的现实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和用“巧力”。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要合适地使用“巧力”;然后用“‘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来论述“捷径”靠的,还是“拙劲”的付出。所以本段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论述,使中心论点的论述更充分、严密,更有说服力。
19.答案:能。因为材料写的是屠呦呦从大量的药方和样本中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本,是“守愚尚拙”的一种具体表现,与第④段“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一致,可以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该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材料的补充。论据的选择要真实而典型,要有利于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的证明。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可知,屠呦呦及其团队从大量的药方和样本中筛选出青蒿素样本,筛选的过程是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不断淘汰的过程,更是“守愚尚拙”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与第④段的分论点“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一致,因此,能够支持第④段的观点。
20.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正确理解材料寓意,确定正确的立意角度。材料是木板与钉子关于“被铁锤敲打”这一话题的一问一答。面对木板的疑问,钉子回答说“我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全靠铁的敲打”,这里的“铁锤的敲打”我们可以理解为难、挫折、压力等,“发挥作用”可以理解为成才、成长、成功等,从钉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风雨铸就彩虹”“磨难助人更好成长”“成长需要鞭策”等立意。结合木板的问话可知,钉子面对挫折、磨难、压力(被铁锤敲打)的态度是“从不抱怨”;从钉子的回答中可知,钉子能够正确认识挫折、磨难、压力等。由此可以得出“正视压力”“拥抱挫折”“感谢磨难”等立意。综上分析,选择合适的立意进行写作即可。写成议论文的话,注意论据翔实,详略得当,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观点一定要鲜明;写成记叙文的话,事例要真实,切忌虚空感叹,要写出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