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政治体系
2.经济体系
3.殖民体系
知识回顾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 ——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地区 国家 概况
亚洲 印度 巴基斯坦
其它国家
非洲 埃及
阿尔及利亚
撒哈拉沙漠以南
拉丁 美洲 古巴
巴拿马
特征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自主学习1)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纷纷独立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地区 国家 概况
亚洲 印度 巴基斯坦
其它国家
非洲 埃及
阿尔及利亚
撒哈拉沙漠以南
拉丁 美洲 古巴
巴拿马
特征 1947年,印巴分治;20世纪50年代,印、巴成为共和国
印尼、菲律宾等纷纷独立
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称“非洲年”;后增至41国
1959年推翻傀儡政权;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1999年收回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
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斗争方式多样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自主学习1)
印巴分治大仇杀
克什米尔争端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次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历史上三次印巴战争
肢解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印巴分治大仇杀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遗 患 无 穷!
纳赛尔的履历
材料: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展开反英示威,数次入狱。20世纪40年代,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1952年,领导该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统治的封建王朝,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1956年,领导埃及人民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获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爱戴,人称“雄狮”。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纳赛尔是重要的倡导者。目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达100多个,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际组织。
(1)根据材料,概括纳赛尔的主要贡献。(2)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哪些精神?
(1)领导人民取得埃及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倡导不结盟运动。
(2)精神:爱国、勇敢、自强、不畏强权、坚韧不拔等等。
埃及总统纳赛尔
合作探究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突尼斯、苏丹、利比亚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对非洲、西方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影响:对非洲,实现了民族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对世界局势,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力冲击两极对峙格局。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一)成就
地区 发展概况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自主学习2)
(一)成就
地区 发展概况
亚洲 20世纪60—80年代
(1)新加坡、韩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借用石油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起飞
非洲 20世纪60—70—90年代
较快发展——困境、停滞——再发展(曲折发展)
拉丁美洲 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多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自主学习2)
地区 问题 对策
亚洲
非洲
拉丁 美洲
共同的 挑战
依赖性强,经济脆弱
调整结构,健全体系
发展失衡,生活贫困
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巨额外债,负担沉重
促进改革,繁荣经济
(二)挑战与对策
(自主学习3)
①旧秩序依然存在
②地区冲突,政局动荡
③自身问题
?
打破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等。
材料: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
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的。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
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
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
合作探究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问题:地区冲突;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殖民统治;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尚未建立。
课后作业:
阐述自己对“中国模式”的认识,“中国模式”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否有借鉴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结 束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