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7 18:4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目录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1
2
3
4
文化多样性
1-1 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材料 1991年底,苏联解体,被美国当权者视为一家独霸全球的绝好机会。而主要由于以信息化为代表的高科技的推动,从1991年4月起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17个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期。经济如此快速的增长,更使美国“牛”气十足,认为自己是当仁不让的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不断地企图强化“单一制”、即单极世界,多方位地加紧向全球扩展。
——齐世荣 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2 多极化趋势加强
多极化格局与两极格局的根本区别,就是相互制约的力量不再是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多种政治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在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即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及第三世界。届时,他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战略结构。
当今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现实原因
根本原因
政治因素
思想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1
欧洲联合的过程
欧洲联盟
1993年
欧洲共同体
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
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到2020年,欧盟包括27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1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美国大力扶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内因
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
外因
JAPAN
2
影响
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冷战结束后,日本重新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日本政府提出的有关政策目标和外交活动,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标志,一是取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另一个是取得对亚太事务的主导权。为实现上述目标,日本积极展开了立足于亚太的地缘外交。
——马玉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地缘外交战略》
日本的政治述求




2
俄罗斯联邦的多极化外交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有可与美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仍举足轻重
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总体呈现两种态势:
1、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正在形成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如中国、印度、巴西等;
2、一些发展中国家沦为最不发达国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三世界)
4
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的强大
5
2-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IMF/WB/GATT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
新的科学技术成为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
跨国公司的发展与WTO 的诞生
21世纪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2-2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世界市场
经济全球化
IMF/WB/GATT
1
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提供短期贷款环节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世界银行
使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关贸总协定
规范了世界贸易、金融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WTO
2
成立背景:
⑴二战以来,世界贸易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⑵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适应时代潮流(贸易自由化的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经济)。
成立: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总部设在日内瓦。
WTO
2
宗旨:
致力于通过谈判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原则:
通过市场开放(关税减免、透明度原则)、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反倾销原则)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特点:
⑴其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
⑵其决策采取“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它的协议也是所有成员参加谈判、同意并由其国内立法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WTO
2
材料一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一个准国际组织……许多缔约国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至今仍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手段。
——王东京、王志 主编《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二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都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有何发展?
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2-3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其消除了障碍。
④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⑤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⑥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催化剂
⑦经济区域集团的蓬勃发展
⑧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⑨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⑩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发达国家商品 、技术、文化的输出,发展中国家,资源、人力、 财富流出,国家发展两极分化严重。
存在问题:
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 经济失控)的风险
②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
③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 ”现象。
积极影响:
①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 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②能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力。
③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④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4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尽管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本途径: 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中国 如何 应对:
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方针,增强经济势力,维护经济安全。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并运用游戏规则。
2-5 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措施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徽标 (旗帜)
建立时间 1993 1994 1967 1989
成员国 法、德等27国 美、加、墨 印、菲、马等10国 中、美、日等21国
成员差异 发达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政治、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安全 经济
备注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国家间差距最大 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官方论坛和磋商机构。
2-6 区域集团化
2-7 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4)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1)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生产力
水平下的具体体现。
(3)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合作探究:政治格局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一定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是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多个经济中心,而世界经济多中心化(多极化)铸就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二是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关系走向全面依存,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依赖、相互协调成为主旋律。冲突和战争解决不了经济问题。这就要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也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面临的是全球问题,如环境、能源、跨国犯罪、核武器扩散等。这就决定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建立在各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基础上,这样一种因素必然要求建立多极化格局。
3-1 社会信息化
含义: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趋势: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被“拉近”的距离
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十几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要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联系了。
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3-1 社会信息化
影响: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 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等等。
移动支付
高铁车票“无纸化”
扫码乘车
网络安全
4-1 文化多样性
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日本服饰
阿拉伯服饰
印度服饰
俄罗斯服饰
中国苗族服饰
4-1 文化多样性
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巨大挑战。
据保守的推测,在下个世纪里,平均每年将有20种语言消亡。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消亡,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威胁。
——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阿拉斯加本土语言中心M·克劳斯
4-1 文化多样性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中国的态度: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发展中国家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历程
区域经济集团化
课堂小结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原因、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应对措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