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1.阅读下面诗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 村居
①____,溪上青青草。②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又叫 ,本词中 是词题, 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的 。
(2)上面横线上应填的词句是:
①
②
(3)解释词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翁媪:
亡赖: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古诗阅读。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饮君酒:劝君喝酒。何所之:去哪里。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1)解释词意:君
(2)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
(3)诗中“ ”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 ”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地点。
(4)全诗没有表现依依不舍之情,更多的反而是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从“ , ”这两句可以看出。
3.古诗文阅读。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 ”一词,用了 修辞手法来描写柳条的优美。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哪两个词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诗词赏析。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诗歌选用了 、 、 等物象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的体裁是 。“新透”一词写出了 的情形,描绘了一幅 (特点)的月夜虫鸣图,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等闲”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 (日期) 节的夜晚。
(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 ”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 的情感。
9.阅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
(2)小令的主旨句是 ,其表达了 的情感。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0.古诗阅读。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征?
(2)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升初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1.【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课内的学习可知,词又叫长短句,“清平乐”是这首诗的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
(2)考查了古诗文默写。根据背诵作答即可。
(3)考查了对字词意思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翁媪:老翁、老妇。亡赖: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
(4)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熟读诗词可知,这首词通过描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
(1)长短句 村居 清平乐 辛弃疾;
(2)①茅檐低小;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
(3)老翁、老妇。
顽皮、淘气。
(4)通过描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解答】(1)考查了解释词语。饮君酒:劝你喝酒。“君”是“你”的意思。
(2)“下马饮酒,问君何所之”意思是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何所之”就是去哪里的意思。这是作者开头以问话引起下文。
(3)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意思是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这句诗写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地点是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所以“不得志”,才选择了隐居生活。
(4)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是得知友人归隐的原因后对友人的劝慰,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没有尽头的。这句诗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世人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热爱。
故答案为:
(1)你;
(2)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
(3)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4)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3.【解答】(1)考查了诗句的赏析。结合内容理解,作者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2)考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诗歌内容,体会情感。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写柳树展示出活泼、新颖、意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百尺 拟人;
(2)诗歌展示出活泼、新颖、意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4.【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写了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四种景物。
(2)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才了、又”这两个词语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1)这首诗写了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四种景物。
(2)“才了、又”这两个词语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解答】考查了诗歌的写作手法,结合内容理解。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歌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故答案为:
七言绝句 梅子 芭蕉 柳花
6.【解答】(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的体裁分为律诗和绝句,再根据每句话字数不同分为五言和七言,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新透”的意思是第一次透过,这个词语写出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形,描绘了一幅虫儿鸣叫、静谧祥和的月夜虫鸣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的情感。
故答案为:
七言绝句;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虫儿鸣叫、静谧祥和;对春天来临的喜悦。
7.【解答】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考查了对诗句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等闲:平常,轻松。
(2)考查了对诗歌的理解。
A、B、C正确。
D.“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借物抒情,明写石灰,实际上表达了自己要清白做人的理想。不是直接抒情。
故案案为:
(1)平常,轻松。
(2)D。
8.【解答】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1)考查了对诗中时间的辨析。
本诗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这里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写作手法及对思想感情的辨析。
“地白”的意思是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后面诗句中“月明”提示了“地白”的原因。所以“地白”与“月明”相照应。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特别是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秋思: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故答案为:
(1)八月十五 中秋;
(2)月明 思乡怀人。
9.【解答】《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枯藤”点明小令中的季节是秋天,“夕阳”点明了具体的时间。
(2)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想愁绪。
(3)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立即以及小令内容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故答案为:
(1)枯藤 夕阳
(2)断肠人在天涯 孤寂和思乡
(3)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10.【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了江、鸟、山、花,它们的特征分别是: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三、四句写自己何时才能返乡的孤寂与惆怅。从第四句中的“归“字可以看出诗人归心似箭、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故答案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了江、鸟、山、花,它们的特征分别是: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全诗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