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对比阅读。
[甲]
学弈
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把甲文的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通国: 弗若:
然: 俱:
(3)甲文中学下棋的两个人有着怎样不同的表现?结合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
(4)从乙文古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相信你一定积累很多有关劝学类的诗句,请写下两句。
①
②
2.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两小儿辩斗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④孔子不能决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
A.归还
B.逃跑
C.回家
D.归类
(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A.没睡好觉
B.拔苗累的
C.生病
D.锄草累的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A.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
B.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
C.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
4.阅读。
多言何益①
子禽②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③鸣口干舌擗(pǐ)④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⑤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 ⑥时也。”
(选自《墨子 墨子后语》)
【注释】①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益,好处。②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③恒:常常。④擗:同“敝”,困、疲劳。⑤以:按照。⑥之:助词,的。
(1)对“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B.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C.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D.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2)借助文言文后的注释,猜想“开卷有益”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做试卷可以增加知识。
B.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C.把书打开可以增加知识。
D.做试卷确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通国之善弈者也
(4)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 。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下面划线词。
①将援弓射之
②竟斗而讼於社伯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 ;弟弟的意见是 ;社伯的意见是 。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6.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伯牙绝弦》和《舍命护友》,然后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舍命护友
荀巨伯远①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④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⑥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远:路途遥远,可译作远道前往。②值:适逢。③郡:这里指城。④语:告诉。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班:通假字,同“般”,撤退。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三处停顿,用“ ”标出一处重音,并说明重音选择的理由。
巨 伯 曰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答:
理由: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 贼既至 至高无上
B.对子骂父 子令吾去 子孙满堂
C.下车引之 锺子期听之 我辈无义之人
D.元方入门不顾 环顾四周 相顾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
②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③败义以求生
翻译:
(4)请结合上面三篇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友人”“伯牙”“荀巨伯”三人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再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与认识。
7.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②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①( )端坐不倒
②( )近视之
③( )戏于水
④( )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爱的姿势
B.端坐不倒的母熊
C.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8.文言文阅读。
王充求学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①焉。充少孤②,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③,师事④扶风⑤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⑥,阅所卖书,一见辄⑦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徙:迁徙。②孤: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③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④师事:以师礼相待。 ⑤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⑥肆:店铺。⑦辄:就。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充的祖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
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
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
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不熟悉各家学派。
(2)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法
C.学习目的
D.学习范围
(3)王充家境 (a.贫困 b.富裕),他是通过 的方法来读书的。
(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5)请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文章内容的积累和默写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即可填写。(2)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通国:全国;弗如:不如;然:这样;俱:一起。(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文章内容“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可知,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老大徒伤悲;另一方面还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方面强调了做学问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一定要躬行,要亲身实践,否则就不能绝知此事,只有躬行了,才能深刻理解书本知识,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5)本题考查学生积累诗词的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劝学的诗句。作答时,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任选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1)善弈者也 诲二人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2)全国 不如;
这样 一起;
(3)一人专心致志 另一人三心二意;
(4)学习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还要亲身实践;
(5)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①“两小儿辩斗”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在争辩。“辩”的意思是争辩。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以”的意思是认为。②“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意思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及”的意思是到。④“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决”的意思是判断。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智慧多呢?这句话现了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这不能怪孔子,因为当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明白不了自然界的奥秘。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故答案为:
(1)①争辩。②认为。③到。④判断。
(2)①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②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3)孰为汝多知乎?
(4)这不能怪孔子,因为当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明白不了自然界的奥秘。
(5)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3.【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可参见译文,“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回家。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从选项中分析判断即可。由“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可知答案。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由“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C;
(2)B;
(3)B。
4.【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等。本题可以根据意思来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故可断句为: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2)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益:好处;卷:书本;可知“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3)本题考查“之”的解释。“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是助词,的。“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是代词,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是到、去;“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代词,他;“通国之普弈者也”中的“之”是助词,的。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这句话可知,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故答案为:
(1)A;
(2)B;
(3)D;
(4)C。
5.【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将援弓射之”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将”准备。“竟斗而讼於社伯”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竟斗”争吵。
(2)考查了课文内容填空。从“获则烹”“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可知,哥哥的意见是把大雁煮着吃;弟弟的意见是把大雁烤着吃;社伯的意见是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
(3)考查了这则寓言的寓意。这篇寓言故事写了写兄弟俩争论如何吃雁,而大雁早已飞去。说明了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一事无成。不要一味无休止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
故答案为:
(1)准备 争吵;
(2)把大雁煮着吃 把大雁烤着吃 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
(3)事物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6.【解答】(1)本题考查正确断句和朗读的重音。正确断句首先要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加以判断。如本句的意思是“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因此可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另外,朗读的重音有突出强调作用,如本句中的“宁”,突出了作者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保全友人的思想。
(2)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推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不同,“过中不至”和“贼既至”中的“至”都是“到”的意思,而“至高无上”中的“至”是“最、极”的意思;B.不同,“对子骂父”和“子孙满堂”中的“子”都是“儿子、子女”的意思,而“子令吾去”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C.不同,“下车引之”中的“之”是代词,代琴声,“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相同,三个句子中的“顾”都是“看”的意思。故选D。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结合译文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段信息的概括和感悟。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友从”与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可见他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伯牙”听闻锺子期去世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为失去友人而断琴;“荀巨伯”在匈奴破城之时“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可见他是一个能为朋友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与朋友交往要真诚、守信,能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然后联系自己对“朋友”含义的理解来作答。如:和朋友交往要守信。
故答案为:
(1)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宁。“宁”是宁愿的意思,在这里表明作者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保全友人。
(2)D;
(3)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离开了。②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③败坏了道义而保全性命。
(4)“友人”不守信用;“伯牙”为失去的友人而断琴;“荀巨伯”为保全友人而不惜牺牲生命。和朋友交往要守信。
7.【解答】(1)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子意思是: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击一只母熊。②句子意思是:石头下面的溪水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括号里省略的人物。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A、B、D正确。C.有误,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巨石。故选C。
(4)考查对选文题目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本文主要写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故C不恰当。
(5)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展开想象,合理即可,例:母熊眼神绝望地望着猎人,心想:怎么办?石头下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倒下,不能让石头掉下去!
故答案为:
(1)①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击一只母熊。
②石头下面的溪水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2)①母熊 ②猎人 ③小熊三 ④母熊;
(3)C;
(4)C;
(5)母熊眼神绝望地望着猎人,心想:怎么办?石头下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倒下,不能让石头掉下去!
8.【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理解,通过阅读可知,A.有误,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B.有误,班彪做了他的老师。C.正确。D.有误,王充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故选C。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意思是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是指王充的学习方法。故选B。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可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困,他是通过到洛阳店铺里看别人卖的书的方法来读书的。
(4)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困,他通过到洛阳店铺里看别人卖的书的方法读了大量的书。王充求学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是:要珍惜时光,学习王充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5)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C;
(2)B;
(3)a 到洛阳店铺里看别人卖的书;
(4)要珍惜时光,学习王充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