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二中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
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
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踪、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
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形成礼乐制度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出现早期国家
2.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
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3.《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
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反映了墨子
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
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
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
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
4.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期所确立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
近”的观念实存。该观点可以用来说明秦汉皇权主义秩序的确立
A,加强了对人的思想控制
B.彰显了帝王的丰功伟业
C.固化了君臣的等级秩序
D.揭示了法治思想的演变
5.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
这体现了汉朝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
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6.东晋南朝以来,南迁士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祖籍。唐代中叶以后,南迁士人乐于把新居住的州
【高一期末·历史第1页(共6页)】
8086A
县当成自己的籍贯。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世族门阀的衰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宗法制度的瓦解
7.唐太宗总结隋朝覆灭的教训时指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B.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C.用法宽简,完善法制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8.南宋初期,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的方式建立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
系统,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权相集中起来”。这说明当时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缓和
B.封建官僚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C.中央权力运行方式有所调整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9.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
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
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
C.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
D.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
10.中国的主要山川都呈东西走向,对比唐代的道和元代的省,我们就会发现,唐道的分划是以
横向为主,元省的分划却以纵向为重。这种区别
A.消除地方产生割据的地理基础
B.说明唐道和元省的职能不同
C.调动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D.体现南北经济文化密切
11.辽宋夏金时期,大体上可以把淮水、大散关连成一条线,全国的经济区可以此线为对称轴,南
北经济的发展是北不如南;从走向看,南与北的经济发达区,大多靠近这条轴线,离这条对称
轴越远,经济则越落后。这表明
A.政治中心开始北移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D.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12.关羽崇拜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现象始于北宋中叶以后。在宋代的讲史和戏剧中,关羽被
重塑成一位秉烛夜读《春秋》,深明尊王诛贼大义的人物。他投降敌对阵营被解释成“降汉不
降曹”,为关羽的人格添加了“义”的成分。据此可知,关羽崇拜的普遍化主要源于宋代
A.科举取士的兴盛
B.儒家传统价值的复兴
C.通俗文学的繁荣
D.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
13.据学者研究,杜甫在唐代诗坛的地位不高,其诗歌在当时流传也不广泛。北宋中期,以王安
石、苏轼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推崇杜甫,认为其诗寄托着深痛沉郁、忧国忧民的意志,蕴含着
义理和法度。因此,杜甫的地位迅速提高,被誉为“诗圣”。这反映了北宋中期
A.文学艺术繁荣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社会矛盾尖锐
D.崇文抑武风气浓厚
14.永乐三年,郑和开始远航。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
尼八刺(今尼泊尔)、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等六个国家的国王多次访问中国。材料说明,
明朝在郑和开始下西洋后
A.注重平等外交
B.中外交往非常频繁
C.废除海禁政策
D.形成朝贡外交体系
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的西方战舰、火器
【高一期末·历史第2页(共6页)】
808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