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月)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月)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7 16:2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牡丹江二中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
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
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踪、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
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形成礼乐制度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出现早期国家
2.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
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3.《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
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反映了墨子
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
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
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
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
4.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期所确立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
近”的观念实存。该观点可以用来说明秦汉皇权主义秩序的确立
A,加强了对人的思想控制
B.彰显了帝王的丰功伟业
C.固化了君臣的等级秩序
D.揭示了法治思想的演变
5.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
这体现了汉朝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
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6.东晋南朝以来,南迁士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祖籍。唐代中叶以后,南迁士人乐于把新居住的州
【高一期末·历史第1页(共6页)】
8086A
县当成自己的籍贯。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世族门阀的衰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宗法制度的瓦解
7.唐太宗总结隋朝覆灭的教训时指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B.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C.用法宽简,完善法制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8.南宋初期,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的方式建立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
系统,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权相集中起来”。这说明当时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缓和
B.封建官僚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C.中央权力运行方式有所调整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9.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
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
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
C.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
D.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
10.中国的主要山川都呈东西走向,对比唐代的道和元代的省,我们就会发现,唐道的分划是以
横向为主,元省的分划却以纵向为重。这种区别
A.消除地方产生割据的地理基础
B.说明唐道和元省的职能不同
C.调动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D.体现南北经济文化密切
11.辽宋夏金时期,大体上可以把淮水、大散关连成一条线,全国的经济区可以此线为对称轴,南
北经济的发展是北不如南;从走向看,南与北的经济发达区,大多靠近这条轴线,离这条对称
轴越远,经济则越落后。这表明
A.政治中心开始北移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D.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12.关羽崇拜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现象始于北宋中叶以后。在宋代的讲史和戏剧中,关羽被
重塑成一位秉烛夜读《春秋》,深明尊王诛贼大义的人物。他投降敌对阵营被解释成“降汉不
降曹”,为关羽的人格添加了“义”的成分。据此可知,关羽崇拜的普遍化主要源于宋代
A.科举取士的兴盛
B.儒家传统价值的复兴
C.通俗文学的繁荣
D.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
13.据学者研究,杜甫在唐代诗坛的地位不高,其诗歌在当时流传也不广泛。北宋中期,以王安
石、苏轼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推崇杜甫,认为其诗寄托着深痛沉郁、忧国忧民的意志,蕴含着
义理和法度。因此,杜甫的地位迅速提高,被誉为“诗圣”。这反映了北宋中期
A.文学艺术繁荣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社会矛盾尖锐
D.崇文抑武风气浓厚
14.永乐三年,郑和开始远航。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
尼八刺(今尼泊尔)、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等六个国家的国王多次访问中国。材料说明,
明朝在郑和开始下西洋后
A.注重平等外交
B.中外交往非常频繁
C.废除海禁政策
D.形成朝贡外交体系
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的西方战舰、火器
【高一期末·历史第2页(共6页)】
8086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