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必考题测试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禁止 禁忌 禁锢 情不自禁
B.满载 记载 载重 三年五载
C.挑战 挑拨 挑灯夜战 挑起帘子
D.尽头 尽早 尽快 一饮而尽
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是同一类的是( )
A.眉清目秀 喜出望外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B.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神采飞扬 垂头丧气
C.手忙脚乱 一饮而尽 手疾眼快 身强体壮
D.堂堂正正 不屈不挠 火冒三丈 一本正经
3.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其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B.诸葛亮——三顾茅庐
C.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D.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在织布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
B.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没地:莫非,难道)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年轻)
5.下面的知识有错误的是( )
A.《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B.《景阳冈》是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C.《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历史小说《西游记》第十回。
D.《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 )军匠们,叫他们故意( ),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A.告诉 迟延 完整 B.通知 迟延 充分
C.吩咐 迟延 齐全 D.吩咐 拖延 齐全
二、填空题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诸葛亮把一切都bù zhì( ) 好,船队星夜兼程 ,靠近曹军shuǐ zhài( ) ,诸葛亮叫军士一边léi gǔ( ) ,一边nà hǎn( ) 。
8.积累展示。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这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__、__、__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广为流传。
(2)《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该小说主要描写了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主要人物有__、__、__等。
(3)“____,夜静春山空。____,时鸣春涧中。”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
9.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②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也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
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进行描写。第①句话写出了宝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②句话写出了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③“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句子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请你写出来,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口语交际。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深奥,但都挡不住童年的好奇心,请写一写你童年里那些有趣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非常佩服诸葛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倚靠(qí yǐ) 踉跄(qiǎnɡ qiànɡ)
血泊(bó pō) 擒捉(qín qínɡ)
呵呀(hē ā) 肋下(lèi lè)
咆哮(bāo páo) 绰起(chuò chāo)
13.选词填空。
必然 果然 既然 显然
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这( )是一种刁难。如果完不成任务,诸葛亮( )会受罚。可诸葛亮( )知道周瑜的计划,为什么还满口答应呢?原来他已经胸有成竹。(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
14.根据解释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序号,并写在括号里。
道:①路②水流通行的途径③方向;方法④道德⑤说⑥以为,认为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 )
(2)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呀!( )
(3)这下麻烦了!小刘家的下水道堵了。( )
(4)一条羊肠小道曲曲折折通向海边的茅屋。(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与理解。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5.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16.找出选文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出了大虫的____________洪亮高亢。
17.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三个动作来抓人。而武松面对大虫,用了_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
空城计
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君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bì bài wú yí( ) 。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kǔ sī míng xiǎng( ),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jiè bèi sēn yán( )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yí huò bù jiě( )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18.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19.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卵击石: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慌不忙: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严峻的形势”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1.事后如果司马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2.习作表达。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4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读音相同的一组即可。
A选项情不自禁(jīn),其余读jìn;
B选项记载、三年五载(zǎi),其余读zài;
C选项都读tiǎo;
D选项尽早、尽快(jǐn),其余读jìn。
2.B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词语分类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过往学过的知识以及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
A答案:“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仪表堂堂”都是形容人的外貌的词语,而“喜出望外”是形容人的神态的词语。
B答案:四个词语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词语。
C答案:“手忙脚乱、手疾眼快”都是形容速度快的意思,“一饮而尽”是形容人的动作,“身强体健”是形容人的外貌。
D答案:“堂堂正正、不屈不挠”是形容人的品质,“火冒三丈、一本正经”是形容人的状态。
所以选B答案。
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仪表堂堂: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哭丧着脸。 形容愁苦的神色。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一饮而尽: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身强体壮:身体强壮。
堂堂正正: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火冒三丈:形容愤怒到极点。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3.B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情况。B选项应该是:刘备——三顾茅庐。
4.B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字词翻译。
A. 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搓麻线)
C.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春光)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背景资料的掌握。《猴王出世》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与辨析,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本题中的句子是课文中的原句,在日常学习中还要熟读熟背课文。根据原文“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进行作答。
7. 布置 水寨 擂鼓 呐喊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注意掌握生字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置”“寨” “擂鼓”“呐喊”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罗贯中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桃园三结义 火烧赤壁 三顾茅庐 赵子龙单骑救主 曹雪芹 贾 史 王 薛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 唐 王维
【详解】(1)考查对名著《三国演义》的积累和掌握。《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2)考查对名著《红楼梦》的积累和掌握。《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3)考查古诗的识记。《鸟鸣涧》,作者唐代王维。全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 语言 怜香惜玉 天真、善良 林黛玉 林黛玉外表柔弱,心思细腻。 我最喜欢紫鹃,她细致体贴地照顾林黛玉,而且行事大胆泼辣。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根据题干的内容进行描写即可。
仔细分析两句话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第①句话中,从“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可以得出这句话写出了宝玉怜香惜玉的特点。第②句话中,从“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可以得出写出了宝玉天真善良的特点。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分析,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对名著作品的阅读,本题中“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对林黛玉的描写,因为通过阅读《红楼梦》可以知道林黛玉是一个外表柔弱,心思细腻的人。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名著的阅读和积累,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理解和分析,写出自己在《红楼梦》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然后根据文段中的描写,写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0.记忆中,小时候的我总爱坐在爷爷的腿上,眨巴着大眼睛向爷爷提出许多问题,比如天上的白云怎么不下来和我玩呢?为什么星星这么多月亮只有一个呢?是不是其他月亮都被怪兽吃了?……现在是想来也是幼稚,即便如此也十分怀念那时天真的我。
【详解】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紧紧围绕“童年里那些有趣的问题”进行叙述,把事件介绍清楚之后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11. 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岂不枉送了自家性命。 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详解】(1)考查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此题考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3)考查陈述句改写为陈述句改写为双重否定句,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12.yǐ√ qiànɡ√
pō√ qín√
ā√ lèi√
páo√ chāo√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倚靠,读音yǐ kào;踉跄,读音liàng qiàng;血泊,读音xuè pō;擒捉,读音qín zhuō;
呵呀,读音ā yā;肋下,读音lèi xià;咆哮,读音páo xiào;绰起,读音chāo qǐ。
13. 显然 必然 既然 果然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必然: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跟“偶然”相对)。
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既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
14. ⑤ ⑥ ② ①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众猴拍手称扬道”意思是众猴拍手称赞说。道:说。
(2)“我道是谁呢”意思是我以为是谁呢?道:以为,认为。
(3)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指建筑物排放污水和雨水的管道;也指城市、厂区或村庄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地下通道。道:水流通行的途径。
(4)羊肠小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道:路。
15.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虎尾 铁棒 虎尾坚硬有力 16. 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吼声 17. 扑、掀、剪 闪、躲 沉着机敏
【分析】15.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阅读句子“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可知,这句话把“虎尾”比作“铁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虎的威风凛凛,攻击力强。
16.考查了句子的赏析。
结合句子“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振得那山冈也动”是一种夸大的写法,是夸张句,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虎的凶猛。
17.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结合句子“望上一扑;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看出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闪,面对大虫的三招,武松都是闪在一边,突出表现了武松的机敏。
18.必败无疑 苦思冥想 戒备森严 疑惑不解 19. 文中指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简直就是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文中指诸葛亮不慌张,不忙乱,态度镇定。 20.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
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 21.诸葛亮真知我性格啊,我自叹不如。
【分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疑、冥、戒、疑、惑”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1)以卵击石:也说以卵投石。用鸡蛋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文中指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简直就是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2)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文中指诸葛亮不慌张,不忙乱,态度镇定。
20.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可知答案。
21.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阅读文章可知,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写出了司马懿内心的慌张和多疑的性格。根据人物性格来回答即可。
2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番感人至深正而发挥的豪言壮语就是来自于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小学时他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在她还没有毕业时就被开除了,不得不当上童工,经历了一段苦难的日子,后来在保尔哥哥和老布尔什维克的引导下,保尔参加了红军在此期间保尔经历艰苦包括饱受了各种苦难的打击再一次感染了伤寒,病逝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他,以健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回来,再次为革命事业作出一番奋斗。所以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的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就像一条充满崎岖的道路,要想送到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与险阻,这时我们就要懂得面对,所以我们就得向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读了这本书,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当我遇到挫折而流泪时,当我在向理想迈进的过程中动摇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背影,我就会向保尔学习,克服各种困难,怀着美好的理想与信念,向成功奋发进取,因为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学生仔细回忆自己所读书籍或文章,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结合书中的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注意: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书或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写感受。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