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12: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蚂蚱(mà zha) 蜻蜓(qīng tíng) 明晃晃(míng huàng huàng)
B.樱桃(yīn táo) 蚌壳(bàng ké) 瞎闹(xiā nào)
C.锄头(chú tou) 割草(gē cǎo) 水瓢(shuǐ piáo)
D.拨草(bá cǎo) 谷穗(gǔ suì) 承认(chéng rèn)
2.“也傍桑阴学种瓜”中“傍”的意思是(  )。
A.傍晚 B.靠近 C.依靠 D.顺着,沿着
3.下面词语不是描写“月光”的是(  )。
A.月色迷蒙 B.皎洁如银 C.月光如水 D.闭月羞花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樱桃 桑树 乐此不疲 晶萤澄澈
B.贸易 稀薄 风光旖旎 碧波万倾
C.驼鸟 烦躁 巍峨雄奇 美妙绝仑
D.拨动 拔河 无边无垠 相映成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冬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傍晚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C.《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梅花魂》一文通过写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现了这位身处异国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如梅花一样坚贞不移。
6.“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这样描写(  )
A.可以说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B.表现了黄瓜在园子里没有人过问,它自己孤独地生长。
C.把黄瓜当成一个顽皮任性的孩子,既写清黄瓜的长势,又表现出它的自由自在。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供耕织(gòng gōng)    供应(gòng gōng)    绩麻(jī jì)   
当银钲(dāng dàng)    稚子(zhì shuí)    浸寒漪(yī qí)   
8.比一比,再组词。
拴    拔    锄    晓   
栓    拨    除    浇   
9.选词填空。
留恋 依恋 眷恋
(1)就要离开这里了,大家十分   。
(2)虽然侨居海外,但他仍   着祖国。
(3)年幼的妹妹十分   妈妈,和妈妈寸步不离。
10.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山高月    三潭   月 清光四    良辰美   
   此不疲 宿鸟   鸣 一   数顷    然大悟
(1)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   。
(2)他每天都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瓶瓶罐罐,   。
(3)我们登上观海楼,向东一望,但见   ,帆影点点:东海太美了!
11.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1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杂兴是对不同景物   的即兴诗。这首诗写农家夏日   ,是一幅   图。这首诗描述了   的劳动生活,从侧面反映了   ,语言平淡自然,富有   气息。
(2)我们知道《稚子弄冰》的作者是   朝的   ,字   ,号诚斋,吉州吉水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被称为“   体”。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语段中“轻轻”“慢慢”等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
   。
(3)“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读了课文后面的内容,你明白外祖父发脾气、“稀罕”墨梅图的原因吗?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月的故乡一一 你好
郭保林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叠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你那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童年的我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吗?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吗?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孩提时,我和小伙伴常趁大人不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爆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
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很想打个盹儿。我愿梦见母亲慈爱的朗笑;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秆”的童年……
(有删改)
(1)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联系上文,我知道“烫金的封面”是指    ,“彩色的插图”是指    。联系下文,我知道作者童年曾在故乡做过这些有趣的事:①   ;②   ;③   ;④   。这四件趣事中,作者详细写了第    件事和第    件事。
(2)作者以“故乡啊,你还记得吗”来叙述回忆的事,这样写的作用是    。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手法,这句话既写出了“我”的    ,也写出了“我”对    的喜爱,还表达了“我”   之情。
(4)最后一个自然段三个“我愿梦见”表达了作者    。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5.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2)“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3)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
   。
(4)后两句中的一个“   ”字,一个“   ”字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乐趣。
五.习作(共1小题)
16.题目:那一刻,我_____
提示:生活中,有些事情本可以做好,却做坏了,让人懊恼;有些事情本以为搞砸,却突然柳暗花明;有些事情是因自己的鲁莽而酿成大错……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晃:读[huàng]时,指摇动;摆动。读[huǎng]时,指(光芒)闪耀。故在“明晃晃”中应读“huǎng”。
B.有误,“樱桃”的“樱”应读“yīng”。
C.正确。
D.有误,拔草:把草拔掉,把不需要的草移除。故“拨草”的“拨”应改为“拔”。
故选:C。
2.【解答】“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傍”的意思是靠近。
故选:B。
3.【解答】A、B、C都是描写“月光”的。
D.有误,闭月羞花:形容人长得漂亮。不是描写月光的。
故选:D。
4.【解答】A.有误,晶莹澄澈:形容物体透明通彻,不浑浊,没有沉淀,没有杂质,晶莹剔透,清新亮泽。故“晶萤澄澈”的“萤”错误。
B.有误,碧波万顷:形容水色碧绿,广阔无际的样子。故“碧波万倾”的“倾”错误。
C.有误,鸵鸟: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故“驼鸟”的“驼”错误。美妙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故“美妙绝仑”的“仑”错误。
D.正确。
故选:D。
5.【解答】选项B、C、D说法正确。
选项A说法有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故选:A。
6.【解答】这个句子出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从“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可知,这样描写把黄瓜当成一个顽皮任性的孩子,既写清黄瓜的长势,又表现出它的自由自在。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解答】“供”[gòng]从事,参加。[gōng]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应。故在“供耕织”“供应”中分别选“gòng、gōng”。
“当”[dāng]充任,担任。[dàng]抵得上,等于。故选“dāng”。
故答案为:
gòng gōng jì
dāng zhì yī
8.【解答】故答案为:
拴住 拔出 锄草 拂晓
栓塞 拨水 除法 浇水
9.【解答】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依恋:留恋,不忍离开。
眷恋:依恋、留恋、不舍得离去。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1)应选“留恋”,(2)应选“眷恋”(3)应选“依恋”。
故答案为:
(1)留恋;
(2)眷恋;
(3)依恋。
10.【解答】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清光四溢 良辰美景
乐此不疲 宿鸟幽鸣 一碧数顷 恍然大悟
(1)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结合语境,应选填“恍然大悟”。
(2)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结合语境,应选填“乐此不疲”。
(3)一碧数顷:即一碧万顷的意思。 形容青绿无际。结合语境,应选填“一碧数顷”。
故答案为:
小 印 溢 景
乐 幽 碧 恍
(1)恍然大悟;
(2)乐此不疲;
(3)一碧数顷。
11.【解答】(1)把“榆树的叶子”比作“沙滩上的蚌壳”,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由“……了,……似的。“……了,……似的,……了,……似的”引导的排比句,把“花、鸟、虫子”看作人;
(3)由“在……的,在……的,在……的”引导的排比句;
故答案为:
(1)比喻;
(2)排比、拟人;
(3)排比。
12.【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著名诗人范成大,杂兴是对不同景物不同感受的即兴诗。这首诗写农家夏日繁忙的景象,是一幅田园耕织图。这首诗描述了农家的劳动生活,从侧面反映了农民的辛苦,语言平淡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朝的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被称为“诚斋体”。
故答案为:
(1)范成大 不同感受 繁忙的景象 田园耕织 农家 农民的辛苦 生活;
(2)宋 杨万里 廷秀 诚斋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解答】(1)考查词语的运用。语段中“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语是对外祖父擦拭墨梅图时的动作的描写,这两个词不能去掉。因为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视,突出这幅墨梅图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2)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语段中画线句子“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句话中说老人“不甚在意”的是古玩,在他心中古玩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墨梅图却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两相对比,就可知道墨梅图在外祖父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语段中写了“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读了课文后面的内容,你明白外祖父发脾气、“稀罕”墨梅图的原因是:梅花在外祖父眼里是祖国的象征,值他全身心去呵护,也体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爱,同时也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爱。
故答案为:
(1)这两个词不能去掉。因为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视,突出这幅墨梅图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2)对比 珍爱;
(3)梅花在外祖父眼里是祖国的象征,值他全身心去呵护,也体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爱,同时也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爱。
14.【解答】(1)考查对段落作用和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文中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上文,我知道“烫金的封面”是指“金黄的稻田”,“彩色的插图”是指“雪白的棉花和碧绿的花生秧儿、红薯蔓儿”。联系下文,我知道作者童年曾在故乡做过这些有趣的事:①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②偷摘酸枣;③钻进庄稼地里不出来;④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这四件趣事中,作者详细写了第③件事和第④件事。
(2)考查对文章写法的体会。纵观全文,作者以“故乡啊,你还记得吗”来叙述回忆的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以第二人称及询问的方式来叙述回忆的事,有利于增加亲切感,拉近与故乡的距离;有利于感情交流,更好地抒发对故乡的喜爱、思念之情,增加感染力。
(3)考查对修辞及作用的理解。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们就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句话既写出了“我”的调皮,也写出了“我”对家乡的庄稼地的喜爱,还表达了“我”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考查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仔细读文,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最后一个自然段三个“我愿梦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童年的怀念。
故答案为:
(1)承上启下 金黄的水稻 雪白的棉花和碧绿的花生秧儿、红薯蔓儿 ①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 ②偷摘酸枣 ③钻进庄稼地里不出来 ④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 ③④;
(2)以第二人称及询问的方式来叙述回忆的事,有利于增加亲切感,拉近与故乡的距离;有利于感情交流,更好地抒发对故乡的喜爱、思念之情,增加感染力。
(3)排比 调皮 家乡的庄稼地 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
(4)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童年的怀念。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5.【解答】(1)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答题,可以这样回答:本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山衔落日浸寒漪”的大意是: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衔”这个动作被赋予青山,将青山人格化,所以这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说是拟人。
(3)《村晚》这首诗的大意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从译文可以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季节为夏末秋初。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后两句诗中的“横”和“信”字表现出来了牧童悠闲自在的乐趣。其中“横”的意思是:横向坐着。“信”的意思是:随便。
故答案为:
(1)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2)比拟(拟人);
(3)夏末秋初;
(4)横 信。
五.习作(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那一刻,我真幸福
“樱花飞舞的初春,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将画面清整。傍晚时分……”这是在春季里发生的事,在别人看来,这事微不足道,理所当然,但是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伟大、崇高!
小学时,父母们一般都很为自己的儿女操心: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学习成绩有没有下降,同学之间有没有矛盾……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吃饭,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做饭、送饭给孩子们吃。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我的母亲都会准时送饭来。
那一次上学,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我也没多在意,直到中午,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这才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来送饭呢?当我快要放弃希望的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她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她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玲,今天学得怎样啊?”我高兴地说:“妈,我考了一百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骄傲啊!继续努力啊!”我接过饭盒,突然,一个画面顿时让我心中猛然一惊: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粗糙不已,再看看那张脸,没有一丝血色,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发什么呆呢,快吃吧,趁饭还热着。”我这才缓过神来,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笑意十足地对我说:“我走了。”母亲便头也不回,再一次走进了雨幕中,她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缓缓地消失。我鼻子一酸,一股热流止不住地从我脸上淌了下来……
放学后,雨过天晴,但我心中总觉得有一丝散不去的愁云。我打开家门,走进去大声的喊:“妈,我回来了。”没有人回应,我觉着奇怪,推开房门一看,母亲正躺在床上,我走到她身边,母亲说了一句:“回来啦。”声音显然有气无力,模糊不清。我马上意识到不对,摸了摸妈妈的额头,好烫!我赶紧给母亲去买药,在路上想:原来母亲中午是带病来给我送饭的,我居然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说……
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天窗想了许久。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无私,可做子女的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感激?闭上眼睛,一股热泪从眼中再一次地涌出,我不想抹掉,只愿让它肆意地流着,流着……
那一刻,我哭了,那是感动的泪,幸福的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