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12: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面各组汉字中读音不相同的是(  )
A.摊——滩 B.擦——察 C.粥——周 D.素——塑
2.下面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  )
A.小贩 骆驼 眨眼 通霄 B.板粟 绸密 褐色 脏水
C.染缸 筷子 王候 血脉 D.栖息 乌鸦 轻盈 燃放
3.“张灯结彩”中的“张”与(  )中的“张”意思相同。
A.虚张声势 B.大张筵席 C.东张西望 D.张冠李戴
4.不属于藏戏的特色的有(  )
A.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艺人们席地而唱。
B.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C.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D.情节固定,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预先排练好不可以随意发挥。
5.下列句义简明,没有岐义的一项是(  )
A.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英雄的母亲生动感人的报告。
B.我正在教室里上课。
C.我要借朱明两本书。
D.小张、小李是两所学校的学生。
6.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读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xì nì    yàn xià   
là ròu    jiǎo huo    nóng chóu   
hè sè    rǎn gāng    zāng shuǐ   
8.用横线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灯火通霄    捷然不同   
万不得己    悬灯结采    各行各色   
9.比一比,再组词。
泣    侯    脉   
粒    候    咏   
10.选词填空。
万象更新 焕然一新 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必须预备好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显出   的气象。各家各户经过一番收拾,   。这时候张明最喜欢一个人在家里,因为能够   地玩耍。但妈妈经常告诉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影响,不能   。
11.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本文按   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   ”。   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   。
(4)《腊八粥》的作者是   ,课文写了   和   两件事。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有什么作用?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以上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
作用:   。
13.口语交际。
本单元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你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它的做法。
   。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先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再说说你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   、   、   、   、   、   、   。
(3)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   、   、   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15.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①照例:   
②心急火燎: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
(3)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的作用是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请将诗中的叠词用“_____”画出来,并说说这些叠词的作用。
   。
(2)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    的故事,表达了    的心情。
(3)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皎皎河汉女”中的“皎皎”写出了织女星的皎洁。    
②“终日不成章”是说织女每天写不出文章。    
③这首诗主要是写牛郎思念织女。    
④“札札弄机杼”是动态描写。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织女与牛郎的分离之苦?
   。
六.习作(共2小题)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 400。
题目一:_________的回忆
“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是美好的,也是令人难忘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悄悄陪伴着我们健康成长,童年记忆深处的很多时刻会给我们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请回忆一次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_________
下面的词语,都是我们有过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请选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再自拟一个题目,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渴望 兴奋 如饥似渴 悲伤 ……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相同。“摊”的读音是“tān”;指摆开;铺平。“滩”的读音是“tān”,指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
B.不同。“擦”的读音是“cā”,指摩擦。“察”的读音是“chá”,指仔细看;调查。
C.相同。“粥”的读音是“zhōu”,指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周”的读音是“zhōu”,指周围;圆形的外围。
D.相同。“素”的读音是“sù”,指白色;本色。“塑”的读音是“sù”,指塑料。
故选B。
2.【解答】A.有误,通宵:整夜。因此,“通霄”应是“通宵”。
B.有误,板栗:植物名。也称为大栗、毛板栗、栗子。因此,“板粟”应是“板栗”。稠密:多而密。因此,“绸密”应是“稠密”。
C.有误,王侯:王爵和侯爵。泛指显贵的人。因此,“王候”应是“王侯”。
D.正确。
故选:D。
3.【解答】“张灯结彩”的“张”是陈设、铺排的意思。
A.不同。“虚张声势”的“张”是铺张,夸大的意思。
B.相同。“大张筵席”的“张”展开,铺排的意思。
C.不同。“东张西望”的“张”是看的意思。
D.不同。“张冠李戴”的“张”指姓。
故选:B。
4.【解答】《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感受到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A、B、C属于藏戏的特色。
D.不属于藏戏的特色,藏戏中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
故选:D。
5.【解答】A.“英雄的母亲”有歧义,一可以理解为母亲是英雄,二,母亲之子是英雄。
B.“我正在教室里上课”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一是老师上课,二是学生听课。
C.“我要借朱明两本书”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一是我在朱明那借两本书,二是我借给朱明两本书。
D.没有歧义。
故选D。
6.【解答】考查了诗歌的意境鉴赏,结合内容理解。《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A、B、C正确。
D.有误,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熬粥 细腻 咽下
腊肉 搅和 浓稠
褐色 染缸 脏水
8.【解答】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故“万像更新”的“像”改为“象”。
灯火通宵:整个晚上都开着灯,形容很热闹。故“灯火通霄”的“霄”改为“宵”。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不一样。故“捷然不同”的“截”改为“捷”。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故“万不得己”的“己”改为“已”。
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 挂起灯笼,结上彩带。 多形容喜庆、欢乐的场面。故“悬灯结采”的“采”改为“彩”。
各形各色: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形容不同的种类,是形容(种类繁多)。故“各行各色”的“行”改为“形”。
故答案为:
像﹣象 霄﹣宵 捷﹣截
己﹣已 采﹣彩 行﹣形
9.【解答】故答案为:
哭泣 姓侯 人脉
颗粒 时候 咏叹
10.【解答】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根据语境,应依次选填“万象更新、焕然一新、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故答案为:
万象更新 焕然一新 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
11.【解答】(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藏戏》这篇课文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北京的春节》一文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北京人在过春节时有吃年糕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4)《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的故事。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故答案为:
(1)老舍 时间;
(2)活化石 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 等粥 喝粥。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解答】“读书,使人……”出现了四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语势。
故答案为:
排比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语势。
13.【解答】故答案为:
我最喜欢吃蛋炒饭。具体做法是:先把淘洗过的大米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再和鸡蛋一起放在锅里面炒,这样做出来的蛋炒饭,米饭的味道特别浓,米粒也是一粒一粒的,不会粘在一起。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考查了划分层次。结合内容理解,选段先总写“除夕真热闹。”,然后具体描写除夕的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总分式的结构,因此可从第一句后化为两层。
(2)考查了信息的筛选。结合内容理解,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3)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可知,表明作者从香味、色彩、声音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故答案为:
(1)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
依据是先总写,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2)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贴年画 灯火通宵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守岁;
(3)香味 色彩 声音。
15.【解答】(1)考查了理解文中词语,结合语境来理解。
①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②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考查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语言要简练。考查了详写和略写。详写的内容是和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段落,即②③两件事详写;略写的内容是和文章主旨不是很密切的事,即①④.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②③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考查了对段落中心句的判断,中心句即是能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②段主要写了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考查了文章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上文写了顾客的等待和担忧,下文分析了原因,故“小葛有啥本事”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考查了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文中的小葛的烧饼受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因为他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所以深受大家喜爱。从而理解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故答案为:
(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②③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6.【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诗中的叠词有: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其中“札札”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2)考查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作者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3)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①“皎皎河汉女”中的“皎皎”意思是明亮的样子。此句是把织女星想象成了一个肤白貌美的女子在纺纱织布,故题干表述正确。②“终日不成章”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章”意思是布匹。故题干表述不正确。③这首诗借用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分隔开而不能碰面的悲剧,表达了女子的离别和相思之情,同时也写出了人间的夫妻不能团聚的悲哀。故题干表述不正确。④“札札弄机杼”是动态描写,“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故题干表述正确。
(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故答案为:
(1)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2)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 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
(3)①√;
②×;
③×;
④√;
(4)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句诗感受到了织女与牛郎的分离之苦。
六.习作(共2小题)
17.【解答】(一)范文:
成长滋味的回忆
有人说,成长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可我认为,成长的滋味并非如此简单。它就像品一杯苦茶,入口苦涩,可细细一品,总能感受到它那馥郁的芬芳。
还记得那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因为有些事,老师晚了一会放学。教室门外的土地上微微泛起一层水,而原本干燥的土地这时也与水汇成了淤泥,让人看了莫名的烦躁,仿佛要将心绪拧成结。我怀着如乱丝般的心绪走出了校门。
蓦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爸爸。此时天色微暗,校门口家长已不多了,我依稀看见爸爸的头发上、衣服上、自行车的座位上都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出校门口,奔向爸爸。爸爸略带疲惫地冲我笑了笑,拿出一个棉垫垫在有些湿的自行车后座上,迅速跨上自行车,我也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爸爸卖力地蹬着车子。一阵略带寒气的风从我耳边掠过,我微微仰头,看见爸爸那乌黑的头发里不知何时闪出了一抹银色。我的鼻子有些酸涩,不由自主地一低头,那垂在自行车一侧的双腿已接近地面了。我仿佛一瞬间猛醒: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不该这样让爸爸劳累了。
想到这里,我让爸爸停下了车,在爸爸那一抹略带惊讶的眼神里,推起了沉重的自行车,仿佛我就是在推着成长的车轮向前走……
到家了。我将沉重的车把靠在墙上,走进家门,轻轻端起桌上的一杯早已沏好的茶,闻着它那馥郁的芳香,品着它那清苦的味道,仿佛是品味着成长。
(二)范文:
那次,我真后悔
现在的同学们都知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如果考不好,会面对老师、家长的责骂。
还记得,在两个月前的一次考试,我得意洋洋地把考卷交上去,觉得这次考得很好。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次居然考了八十五分,我呆住了。我把刺眼的八十五分挡住,忐忑不安地想:我该怎么办?我从来没有考过九十分以下,要怎么向父母交差?欺骗?坦白?我非常纠结。坦白,怕父母责骂。欺骗,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我哭不出来,一些要好的朋友纷纷过来安慰我。我勉强冲她们苦笑,又耸了耸肩,就埋头检查试卷错误的地方。这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就感到紧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向来都考得不错,这次怎么考砸了呢?要争气啊,孩子。”“是,是,是,我会注意的。”我说道。虽然老师说的话很轻很轻,但每一句话都紧紧地扣住我的心,如同一块块的石头砸向我的心。回到家,我把考卷交给父母,妈妈瞪大了眼睛!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你看看,这么容易的题都会错,都是因为粗心而错的,去把错的题抄十遍,知道了吗!……”妈妈下了最后通牒。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流着泪抄着题,大概抄了两个小时左右,才开始写作业,当我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
那件事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那么粗心了,应该先检查几遍再交考卷。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件事让我无法忘怀!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