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以下加点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迸发(bèng) 忌讳(huì)
B.挠痒(ráo) 镌刻(juàn)
C.猕猿(mí) 踉跄(niàng)
D.血泊(bó) 石窍(qiào)
2.“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3.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赛 擂鼓 B.呐喊 迟廷
C.委婉 惩戒 D.户忌 翎毛
4.下列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是( )
A.三天四更时分不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来的不仅仅是御敌之利箭,更是诸葛亮那沉静如千年磐石的胆量,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B.课文按照“上冈﹣喝酒﹣打虎﹣下冈”的顺序,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豪放、倔强、英勇。
C.《猴王出世》中石猴的活泼好动、敢做敢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红楼梦》展现了大观园的盛衰变换,人情冷暖,具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6.下列句子中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亮如钟磐。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后未启笑先闻。
A.孙悟空 诸葛亮 王熙凤
B.孙悟空 周瑜 薛宝钗
C.二郎神 诸葛亮 贾探春
D.孙悟空 周瑜 王熙凤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拼音乐园。
这位拳击手百战百胜,经常遭人dù jì 。在lèi ɡǔ 声中,在观众的nà hǎn 助威中,他依然挺起xiōnɡ tánɡ 打败了对手。
8.选字组词。
【慢 漫 幔】 步 布 缓
【蝶 碟 谍】 间 飞 蝴
【悔 诲 晦】 气 后 教
【钗 杈 衩】 裤 树 银
9.选词填空。
当然 仍然 果然 必然 忽然
(1)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2)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3)石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众猴 拜他为王。
(4)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 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5)诸葛亮用智慧,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10.读读下列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写序号)
A.胆大,无所畏惧 B.机敏 C.勇猛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2)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
(3)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1.读读课文,完成练习。
《猴王出世》选自 ,作者是 课文主要写了 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因敢第一个跳进 ,被群猴称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的 。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四大名著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把他(她)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13.按要求,写句子。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改为比喻句)
。
(2)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丝气力了。(改为“把”字句)
。
(3)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改为陈述句)
。
(4)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意思。
。
(2)周瑜表面对诸葛亮客气,内心却暗藏杀机。
客气表现在: 。
暗藏杀机表现在: 。
(3)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公事”“不要推却”进一步说明周瑜很狡猾。
B.周瑜担心诸葛亮不中自己的计谋,强调“公事”,让诸葛亮无法拒绝。
C.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这是一个不能推托的任务,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D.这句话说明周瑜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4)“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周瑜“很高兴”是因为:
立“军令状”是因为:
15.课外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片段)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曹雪芹《红楼梦》
(1)这段文字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的作用是 。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2)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3)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变化是: 。
(4)文中贾母以“凤辣子”介绍王熙凤,流露出贾母怎样的感情?
。
五.习作(共1小题)
16.习作表达
一本好书总是叫人废寝忘食,不能自拔。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我一定会推荐,你想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里面有哪些有趣、可爱的人物吗?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介绍!
(1)可以介绍书名、作者、故事大意,也可以聊一聊自己喜欢的人物和读后感受。(2)题目自拟,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400字左右。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正确。
B.有误,“挠”的意思是搔;抓。读音为“náo”。“镌”的意思是雕刻。读音为“juān”。
C.有误,“踉”的意思是踉跄。读音为“liàng”。
D.有误,“泊”读“bó”时,意思是船靠岸;读“pō”时,指湖。因此,“血泊”的“泊”应读“pō”。
故选:A。
2.【解答】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出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茅庐”本意是指诸葛亮的住处。
故选:B。
3.【解答】A.有误,山寨:代指由模仿、复制、抄袭的行为和由此而来的产物。故“山赛”的“赛”错误。
B.有误,迟延:耽搁拖延。故“迟廷”的“廷”错误。
C.正确。
D.有误,妒忌: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故“户忌”的“户”错误。
故选:C。
4.【解答】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是“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故选B。
5.【解答】A、C、D说法正确。
B.说法有误。《景阳冈》这篇课文按照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豪放、倔强、英勇。
故选:B。
6.【解答】(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亮如钟磐”这段话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是对诸葛亮的描写。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后未启笑先闻”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是对王熙凤的描写。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妒忌 擂鼓 呐喊 胸膛
8.【解答】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故选“漫”。幔布: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故选“幔”。缓慢:不迅速;慢。故选“慢”。
间谍:潜入敌方或外国,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故选“谍”。飞碟:指不明飞行物,因早期报道的不明飞行物形状像圆形碟子,所以叫飞碟。故选“碟”。蝴蝶: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腹部瘦长。吸花蜜。故选“蝶”。
晦气:不吉利;倒霉。故选“晦”。后悔:事后懊悔。故选“悔”。教诲:教训;教导。故选“诲”。
裤衩:一般指贴身的下身内衣,是内裤的俗称。故选“衩”。树杈:树木的分枝处。故选“杈”。银钗:银钗是指银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故选“钗”。
故答案为:
漫 幔 慢
谍 碟 蝶
晦 悔 诲
衩 杈 钗
9.【解答】当然:应当这样。仍然:副词,表示情况没有变化或恢复原状。果然: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必然:属性词,事理上确定不移。忽然: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1)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仍然”。
(2)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必然”。
(3)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当然”。
(4)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忽然”。
(5)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果然”。
故答案为:
(1)仍然;
(2)必然;
(3)当然;
(4)忽然;
(5)果然。
10.【解答】(1)通过“闪”可看出武松的机敏。故选B。
(2)这是对武松语言的描写,通过“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可体会到武松的胆大,无所畏惧。故选A。
(3)通过武松把大虫打得“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可体会到武松的勇猛。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A;
(3)C。
11.【解答】《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因敢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称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的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故答案为:
《西游记》吴承恩 花果山上 水帘洞 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解答】这里主要是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进行选择,四大名著里有情深义重的刘备,柔情似水的贾宝玉,有勇有谋的宋江等等,自行选择即可。
故答案为:
我喜欢孙悟空。孙悟空一身正气,降妖除魔,为了保护师父竭尽全力。同时他乐于助人,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3.【解答】(1)考查改为比喻句。我们可以把“尾巴”比作“铁棒”,即: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把铁棒一样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2)考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句式:主动者(武松)+把+施动者(那只大虫)+其他。即:武松把那只大虫弄得没有一丝气力了。
(3)考查改为陈述句。把“岂不”改为“就是”,把问号改为句号。即: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就是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4)考查改为夸张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我们可以用“声震整个山冈”来突出大虫吼声声音之大。即:大虫大吼一声,声震整个山冈。
故答案为: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把铁棒一样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2)武松把那只大虫弄得没有一丝气力了。
(3)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就是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4)大虫大吼一声,声震整个山冈。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考查了学生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语段全文,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即可,如可概括为: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
(2)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语段内容可知,周瑜的客气表现在: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暗藏杀机表现在: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他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3)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可知,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这句话没有说明周瑜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完成这项任务的意思。
(4)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可知,“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他以为奸计得逞;立“军令状”是因为:他认为诸葛亮三天是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的,立下军令状,就可以以军法的名义除去诸葛亮。
故答案为:
(1)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
(2)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他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3)D;
(4)他以为奸计得逞;他认为诸葛亮三天是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的,立下军令状,就可以以军法的名义除去诸葛亮。
15.【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对王熙凤的肖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作者这样写,其作用是: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故选C。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题目中的A、B、C项理解正确,符合人物特点。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理解不正确,这段话体现出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假关心。故选D。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了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的情景,从王熙凤见到林黛玉时的表情“因笑道”“说着,便用帕拭泪”“忙转悲为喜道”可看出,王熙凤的表情变化是喜——悲——喜。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贾母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让林黛玉称呼她“凤辣子”,这流露出贾母对王熙凤的喜欢和宠爱之情。
故答案为:
(1)C;
(2)D;
(3)喜——悲——喜;
(4)流露出贾母对王熙凤的喜欢和宠爱之情。
五.习作(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推荐一本好书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对于我们而言真的非常重要,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到人生中真正的享受!
自从上小学以来,我这个“小书虫”越来越喜欢读书,在别人看来很无趣的书,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那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虽然我看过许多书,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世界上最美的百科图画书》,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这是一本由德国作家科纳莉 海庭、哲尔德 英特迈尔、曼弗莱德 史蒙戴写作,德国插画西尔维娅 克里斯托弗等手绘的儿童百科书。这本书以它精美的绘图,丰富的内容,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百科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书中将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交通工具、我们的地球、我们之前的时代、植物的世界、动物的天地等门类,又把每个门类分为若干个主题,然后分主题介绍。每个内容由浅入深,既脉络清晰,又便于查阅。书中的每一幅图都是由德国著名插画师精心绘制而成,画面栩栩如生,色彩丰富,童趣十足,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画,我感觉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而且随图的说明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植物的世界》中的《各种真菌》这一章。看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真菌是生长在潮湿的森林里和茂盛的草原上,靠坏死的植物获取养分,有地下的非常细小的菌丝组成的一种神奇的植物。它在每年的7~10月份由菌丝体向上蔓延,在地面上长出来的果实就是我们叫的蘑菇。真菌的种类很多,蘑菇只是其中一种。蘑菇也分为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可食用的蘑菇大多是颜色暗淡,相貌普通,不太显眼,比如我们常吃的:黄皮牛肝菌、褐绒盖牛肝菌、红茹菌、杏绒菌、鸡枞菌等等;有毒的则颜色鲜艳,长相奇特,非常吸引人,像:蛤蟆菌、白毒伞、黄罗伞等。
这本书真是太有趣啦,它真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里面富含的知识非常丰富,非常详细;图画也非常精美,画得栩栩如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理解,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文字说明。怎么样,这样一本好书,你也来读一读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