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20: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十三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他的语文主张。
3.学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行文平易朴素、内涵深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画出疑难的地方,合作交流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标题,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文题中的“叶圣陶先生”表明了文章要写的主要人物,“二三事”则表明了所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的两三件事。本文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那么,这“二三事”具体是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二三事”?我们一起来探究。
作者名片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的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代表作还有散文集《负暄琐话》。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圣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聘请张中行到人教社工作。张中行以在北京多年、普通话好的优势,在工作之余协助叶圣陶先生编辑多种语文读物。张中行一直敬佩叶圣陶先生的为人,他们的交往一直持续到叶圣陶先生去世。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2.关于叶圣陶
叶圣陶,本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字词学习
商酌( ) 颠沛流离( ) 譬如( )
累赘( ) 拖沓( )
zhuó

pèi





◆生难字

léi zhui

◆词语集注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整体感知
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我们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这篇散文2100多字,请同学们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纪念他。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迹?表现他怎样的品德?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谦虚、诚恳、好学,尊重别人的意见;对待客人热情,礼数周到;回信及时,关爱朋友的生活(待人厚)。
写文章简明如话;文风重视“简洁”;标点、格式、用字规范等写作的各个零碎方面,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律己严)。
3.请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回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及作者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思考。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表达自我心得
1.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前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看出来。
这段话体现了叶圣陶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如“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记叙事件明白如话,通俗易懂。
预设:
(1)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3.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解决。
强调叶圣陶先生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对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感到非常悲痛,而先生逝世的时间正是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乐中写哀,更令人悲伤,所以作者说是“双层的悲哀”。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里为什么用“双层的悲哀”?
课文研读
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我”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课文第三段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性格特点?
这一段主要记叙了叶圣陶先生描文章的标点;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文章。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谦虚好学,待人厚道的性格特点。
4.叶圣陶的复信事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通过描写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尊重和关爱,充分表现了他为人宽厚的性格特点。
5.文章第七段中叶圣陶先生为何而感慨?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叶圣陶先生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的现象而感慨。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文风简洁的特点。
6.对“做”和“作”的用法随意现象,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处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进行分工处理,经过商讨而定下统一标准并监督执行。这体现了他律己严,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特点。
7.文章的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叶圣陶先生的逝世,深化文章主旨,点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品析语句
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的品质,请大声读出来,并试着用简明的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3.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和“简洁”。“写话”指行文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简洁”指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例如平时写作文时,我们就要注意自己有没有犯堆砌辞藻、语言啰嗦等毛病。
疑难探究
1.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有什么重要意义。
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那些旧事在作者笔端娓娓道来,有种醇厚的味道。文字简练,但内蕴深,需要细细品味。如“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这句中“繁碎”一词,既写出鞭炮声连续不断,节奏快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听到叶圣陶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于是传达喜气的声音,也成了惊扰,感到纷乱,直至“双层的悲哀”。
2.怎样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也有“如话”的风格,虽然一些话语充满文人气息,但节奏是口语化的,如“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句子短促,语气感强。文中多处议论引用古语,与叙述语言的承转很自然,精练却不雕琢,口吻和婉,暗含褒贬和情感。
1.以小见大,叙议结合
本文主要是记人,但文章中没有精细的人物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通过一件件具体的生活小事来再现叶圣陶先生的品格风采,并结合适当的议论,使得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生动感人。
写作特色
2.语言平易朴素,内涵深厚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行文平易,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内涵深厚。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将叶先生的品格发扬光大,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
结构梳理
品德高尚
回忆——叶先生逝世 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立德——单一的儒 品德过人
待人厚——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思考——学习和仿效叶先生的品德
课后作业
1.尝试以“ 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2.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哪些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