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 古诗词赏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 古诗词赏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19: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古诗词赏析
一、选择题
1.(2020·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易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已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2.(2020·天津河西·统考二模)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青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C.颈联的“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更替,蕴含自然理趣。
D.本诗描绘了停泊所见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广阔胸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羁旅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2020春·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4.(2021春·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一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5.(2021·天津河西·统考二模)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描绘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睹物伤感,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痛。
B.颔联借对花鸟的感受,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C.颈联写因战乱,长安城大火持续了三个月,致使家信无法及时抵达,所以“家书抵万金”。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6.(2022·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对下而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诗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7.(2022·天津河西·二模)对杜甫《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这首诗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诗人即景设喻,用“蓬”、“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联,巧用“燕然”的典故,写到了边塞听到探马说都护率军杀敌已深入前线,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
二、诗歌鉴赏
8.(2021·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古诗文鉴赏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 “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参考答案:
1.B
【详解】B.有误,应该是“前面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2.A
【详解】A.首联的“青山”“绿水”无法看出确切季节,结合“江春入旧年”一句,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可以看出此诗所写季节为冬末春初。故选A。
3.B
【详解】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并没有“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故选B。
4.B
【详解】B.理解错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是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而不是反问。故选B。
5.C
【详解】C.“烽火”的意思不是大火,而是指战争。“三月”不是实指三个月,而是指时间长。故选C。
6.C
【详解】C.有两处错误:一是“两个典故”错误。颈联“惶恐滩”“零丁洋”是两个地名,是诗人被元军打败和俘虏的地点。二是“诗人对前途的忧虑”错误。这两个词语一语双关,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诗人并没有对前途的忧虑,国事如此,担忧无用,如今被俘,只能是以死明志,慷慨赴国难了。故选C。
7.D
【详解】D.“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说法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结句点出了诗人对不怕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赞美。故选D。
8.C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首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而结尾三句“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秋霜,加重的是征人的愁思,“将军白发征夫泪”则采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地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所以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